晚年张学良再谈“杨常事件”:我本不大迷信,杀他们后不得不迷信

洲洲谈军事 2023-06-10 08:24:05

1990年,被蒋介石囚禁了54年之久的张学良,终于获得了自由。这一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媒体记者蜂拥而至,希望从张学良的口中得到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内幕。

当记者谈及61年前,张学良处决杨宇霆、常荫槐二人的事情时,张学良面对记者坦言:

“我这个人不大迷信,但在这件事上我真迷信。”

六掷银元定生死

1929年1月10日,一向平静的张学良宅邸,传出了巨大的吵闹声。杨宇霆、常荫槐二人拿着“东北铁路督办公署”的文件,气势汹汹地要求张学良赶快签字。

彼时东北刚刚易帜,张学良表示这件事应该先上报南京政府,不能草率决定。但杨、常二人固执己见,阴着脸粗着嗓子对着张学良怒吼,坚持要求张学良即刻决定。

“时候已经不早了,还是在我家吃完晚饭再商量吧。”不想得罪杨、常二人的张学良继续推脱道。

事已至此,杨、常二人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暂时作罢,但二人谁也不愿留下来吃饭,便推托家里已经备了晚饭,晚上再来。说完,杨、常二人相继离去。

图丨杨宇霆、常荫槐二人

目送杨、常二人走了之后,忍耐了一个下午的张学良,将桌上的茶杯狠狠摔在了地上,于凤至闻声从楼上跑下来,见张学良脸色铁青,喘着粗气,忙问为何如此生气。张学良怒喝道:“二贼欺我太甚!不除去他,必为后患,夫人意见如何?”

于凤至听完张学良的话,极端恐惧,坚决反对杀死杨、常二人。其实张学良当时虽有除掉杨、常之心,但还是下不去手,毕竟二人都是先父张作霖的左膀右臂,对东北做出过贡献。

难以决断的张学良从身上摸出一块银元,决定将生杀大权交给上天。如果连掷三次都是“袁头”朝上,就将杨、常二人杀掉,反之则不杀。说完,张学良就接连掷了三次银元,结果每次都落地时,“袁头”都在上面。

“天要我杀掉二贼!”张学良见是如此结果,仰天长叹。不忍张学良动杀戒的于凤至拿起银元看了看,说两面字图不一样,可能有轻有重。张学良听罢,只好再掷三次,约定三次银元有字的一面朝上,就做出最后的决定。

图丨当时的银元

也许真的是天意,张学良又连续掷了三次,银元有字的一面三次都在上面。于凤至当场痛哭,张学良不解于凤至为何会如此表现,于凤至回答说:

“因为我知道你要杀人了。”

张学良当即命人找来卫士长,下令立刻将杨、常二人处死,并叮嘱卫士长,杨、常二人身上都带着枪,要小心。

当天晚上,杨、常二人走进老虎厅,大喊着张学良的小名“小六子”,张学良赶忙从楼上下来,和二人一阵寒暄。此时张学良的副官长已经按照既定的行动方案,解除了杨、常警卫队的武装,将他们完全控制起来,完事之后给张学良传了一张字条。

图丨张学良旧照

张学良看过字条上写着的“前院已处理完毕”之后,望了望喋喋不休的杨、常二人,问二人说了这么多,是不是有些渴了?杨、常二人并未察觉到异样,没好气地说是有点渴,但不爱喝水,就想让张学良签字。

“不爱喝水,那就吃西瓜!”张学良当即命令侍从上楼去取,不多时侍从下楼回话,说西瓜正在楼上冰里镇着,夫人正在洗澡,不方便进去。张学良一听当即起身,让杨、常二人稍等,自己上楼亲自去拿。

其实这些话不过是约定好的暗语,目的就是让张学良离开老虎厅。

张学良刚一离开,6名精壮的卫士在卫士长的带领下,端着枪就冲了进来,将杨、常二人按倒在地。卫士长当场宣布杨、常二人阻挠国家统一,奉长官命令就地处决二人。

图丨复原的老虎厅

杨、常二人闻言脸色惨白,一句话都没说出来。只见两名卫士用枪抵住二人的后脑,数声枪响之后,杨、常二人丧命,血染老虎厅。

究竟是怎样的矛盾,让张学良一定要将杨、常二人处死?其实杨、常二人勒令张学良签字,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张学良和二人的矛盾,早在张作霖丧命之后已经产生。

寿宴受辱下杀心

杨宇霆很早就跟随张作霖,深得张作霖的赏识,是张作霖的左右手之一,也是张作霖言听计从的军师。在杨宇霆的策划下,张作霖割据东北,几次率兵入关,称霸中原。

在和日本人交涉时,张作霖也总是派杨宇霆去应付。杨宇霆总能将日本人贪得无厌的要求打消,或者将损害降到最低。因此,日本人对于杨宇霆也颇为头疼。

由于得到张作霖的宠信,杨宇霆在东北军中安插了不少自己的人,形成了以他为首的“士官派”,同时还将自己的字改为“邻葛”,自比于诸葛亮。

图丨杨宇霆与张作霖

1928年张作霖命丧皇姑屯之后,年仅27岁的张学良接掌东北政局。大家虽然表面上拥戴他,但大多数人都抱着观望的心态,尤其是一些元老重臣,根本没将张学良放在眼里,其中杨宇霆更甚,对张学良以“监护人”自居,大有取而代之的野心。

在东北推举军政首脑时,张学良被举荐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杨宇霆对此大为不满。因此在杨宇霆被选为保安委员会委员时,他推而不就;张学良安排他担任黑龙江省省长,杨宇霆断然拒绝。

张学良无奈之下,提出安排杨宇霆出洋考察,杨宇霆不答应。当张学良表示愿意将奉天交给他时,杨宇霆傲慢地回应:“我可以跟你父亲,但不能跟你做事,我们之间的看法做法都不一致。”

尽管杨宇霆如此表现,但张学良念及他跟随父亲多年,因此一再谦让,凡事都向他虚心请教。杨宇霆提出的要求,张学良一概答应,但杨宇霆却居功自傲,在张学良面前指手画脚,摆老资格,甚至没有他的命令,张学良所下的政令都难以执行。

图丨张学良旧照

当时杨宇霆仅仅担任兵工厂督办这一个职务,但许多军政会议,他都会不请自到。会上,当着其他人的面,直呼张学良的大名;背地里,还称呼张学良为“阿斗”。

杨宇霆的种种表现,让许多人相信张学良是为杨宇霆所控制,杨宇霆则趁机结党营私,发展自己的势力。

张学良主政东北之后,为了改变东北被日本长期控制的局面,决定易帜听命于南京。但杨宇霆却极力反对东北易帜,反对激化和日本方面的关系。

在东北易帜当天,张学良一行与国民政府代表合影时,杨宇霆拒不参加,带着皮包愤愤离去,让张学良在众人面前甚为难堪。

同时杨宇霆还背着张学良与桂系军阀勾结。白崇禧曾当面劝说杨宇霆推翻张学良,杨宇霆在与桂系军阀代表见面时,还说过这样一句话:“关外事我杨宇霆可以做主,汉卿是个小孩子,不必理他。”

图丨东北易帜

对于杨宇霆种种的不轨行为,张学良在隐忍了很久之后,不得不予以警告和回击。在一次高级官员的宴会上,张学良发表一番讲话,旁敲侧击杨宇霆,但杨宇霆置若罔闻,在张学良讲话时,对身边的省长作出种种指示,而省长则是唯唯诺诺。

张学良看到此情此景,不免心生气愤。自己对杨宇霆一番肺腑之言,杨宇霆非但没有当一回事,反而当着自己的面,对一位省长指手画脚,而省长对杨宇霆竟然卑躬下从。

在杨宇霆被处决的前几天,恰逢父亲生日,杨宇霆决定给父亲办一场隆重的寿宴,以显示自己的地位和实力。宴会当天,杨宇霆家门前车水马龙,国民政府高官和地方实力派纷纷派人前来祝寿,日本各界和东北各界也派人前来。

那一天,杨宇霆的私宅是沈阳城内最显赫最荣耀的地方。

杨宇霆为父亲祝寿,张学良自然不能置之不理。这天,张学良准备了30根金条,2万块银元,还亲手提了一首诗作为贺礼。当张学良带着于凤至走进杨宇霆公馆时,杨宇霆恰好不在家,杨宇霆的副官见张学良来了,高喊了一声:“总司令到!”

图丨张学良和于凤至

听到这一喊声,客厅里虽然挤满了各色人等,但只有少数几个人站起来表示恭敬,大多数人没有任何反应,打牌的继续打牌,聊天的继续聊天。张学良一时间感到有些尴尬和不快。

没过多久,客厅外传来一声“杨督办到”,原本喧闹的客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起身肃然而立,只见杨宇霆昂着头走了进来,面带微笑与客人一一周旋,到了张学良这里,杨宇霆连手都没握,说了一句:

“先找个地方歇会儿,吃过饭再走。”

说完,就转身招呼其他客人去了。杨宇霆对待自己和普通宾客无异的态度,让张学良当场目瞪口呆。坐了没多久,张学良就离开了寿宴现场,整整半宿都没有说话。直到天快亮时,张学良才按捺不住,和于凤至说了要除掉杨宇霆的想法。

于凤至坚决反对,苦口婆心列举了杨宇霆的功劳。听了于凤至的劝说,张学良暂时打消了念头,直到杨、常二人大闹帅府,让张学良的心态再次发生了变化。

图丨张学良和于凤至结婚照

那么,张学良为何要连同常荫槐一起杀掉呢?

在张作霖主政东北时期,常荫槐也是张作霖手下一员得力干将,对东北铁路建设和维护路权做出过诸多贡献。但常荫槐与杨宇霆结交很深,在张作霖死后,不断扩充自己的山林警卫队,而且和杨宇霆一样,看不起张学良。

甚至,常荫槐还在背后散布流言,称张学良将不久于人世,杨宇霆非接替者莫属。

因此,在杨宇霆父亲寿宴上受辱后,张学良决然杀死了杨、常二人。

除二人心意难平

其实,张学良在处决杨、常二人之后,心里也十分内疚和痛苦。处决杨、常的第二天早上,当张学良见到时任总部外交部长王家桢时,第一句话就说:

“咱们可得真正好好地干啦!若不然,太对不起邻葛、翰香(常荫槐号)在地下之灵了。”

图丨马背上的张学良

王家桢听到这样一番话,心中大概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担心会引起人心浮动。张学良立刻派人带着慰问费慰问杨、常两家,还命令宣布杨、常二人之前的人事任命全部作效,大家不必害怕受到株连。

同时为了说明自己的苦衷,张学良还专门写信给杨宇霆夫人,并对杨、常二人的身后事做了妥善处理,亲手书写了两幅挽联。

1997年,张学良在美国谈起处置杨、常二人的事情时,说出了他处死杨、常二人的真正原因:“杨宇霆可以说死在郭松龄手里。”

1925年,奉军将领郭松龄反奉倒戈,联合冯玉祥共同对付张作霖。其实这件事在发生前,张学良是知道的,但他不愿采取行动,担任其他人会批评自己心太狠。也正是因为这一念之差,让东北军损失惨重。

图丨郭松龄旧照

正是因为吸取了郭松龄倒戈事件的教训,才让张学良对杨、常二人采取了果断行动,避免重蹈覆辙。而且杨、常二人已经身居高位,还私自发展武装势力,让张学良不得不断然行动。

“杨常事件”发生之后,整个东北的军政人员不再对张学良有“阿斗”的看法。但是杨宇霆死后,对东北军政外交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在对日本外交方面,张学良失去了紧急时可以缓冲局势的得力人物。杨宇霆在与日本的交涉中,可以说是软硬兼施,相机利用,日本方面对他感到很棘手,既没有办法收买,也没有办法将其除去。

在内政方面,张学良失去了一个能够掌握全局,深入实际的辅佐人才。因此当时很多人认为,张学良处决杨宇霆是“自毁长城”,影响是大的。常荫槐被杀,东北交通事业的管理也失去了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图丨晚年张学良

处决杨、常二人,张学良可说心情复杂,不杀又危险太大,杀后又有点怜惜。因此“杨常事件”过了多年之后,张学良提起仍然很激动,在沙发上挺直了腰对记者说:

“你叫我跟谁去商量这件事?”

0 阅读:19

洲洲谈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