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猎狐》已经收官,这部以“猎狐行动”为题材的经侦剧还算精彩,豆瓣给了7.2分的评价,也基本符合这部剧的实际情况。
那么,这部剧能给观众的观念上带来哪些误导呢?笔者开了一下脑洞,简单的归纳了那么一些,现在分享给大家。
最首当其冲的,可能是对股市的认知,在《猎狐》中,反派一号王柏林起家是股权分配,经济实力达到巅峰是操作股市,达到高额套现的目的。这其中还有一个“股神”郝小强,二人联合起来操作了两把,通过拉高股票,高额套现的方法,攫取了超额的利润。而剧中对小股民贪恋成性的嘴脸也有较多的镜头去描写,特别是那个家中苦难,把老伴的救命钱都赌进去的老股民,应该会给很多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其实在中国,股市一直都是一个有些矛盾的所在,很多人在里面挣钱,也有不少人赔的血本无归。只是近几年随着股市的日益规范,特别是国家加大了监管力度,像王柏林、郝小强这样的强力的操纵股市应该只剩下理论上的可能。而剧中仍旧使用了这个有些陈旧的观念,这可能会让很多本身想进入股市的“新韭菜”望而却步,起码可以让很多不了解股市的人全新的认识了一下股市的形象。笔者的印象中,操作股市题材的电视剧并不多,最出名的是一部大概十几年前的老片子《坐庄》。这两部片子都把股市描述成洪水猛兽。笔者觉得,这可能会改变普通老百姓,特别是不炒股的普通老百姓对股市认知的观念。
随之而来的是,对“红色通缉令”的神化,可能是受传统文化以及大量的革命题材的电影电视剧的影响,观众对红色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至少认为他象征着正义和公理。而“红色通缉令”的命名其实和中国没太大的联系,中国是在1984年加入国际刑警组织,在三十多年的时间内,应该是发出了1100左右的红色通缉令。笔者没有查到通缉令为什么是红色,估计可能和级别有关系,红色通缉令应该是最高的级别。在《猎狐》中,王柏林和他的助手唐洪都是“红色通缉令”人员。似乎上了“红色通缉令”,就会被处处限制,归案也就很近了。特别是在剧中,中国政府公布了百名“红通人员”中有王柏林,这直接导致王柏林在当地的社会地位急剧下降。甚至已经开始走投无路。红色通缉令的威慑力可见一斑。
实际情况呢,红色通缉令不具有强制效力,他是要求成员国协助调查的一种通报,即使上了红通的名单,犯罪嫌疑人所在国也可以选择不协助。换言之,受制于多方面的问题,红色通缉令的效力十分有限,能够抓捕红通人员,主要还是靠中国政府以及具体办案人员的不懈努力。否则,只需要发布一个红色通缉令,就可以在家里等着逃犯被遣返回国了。这个和实际情况大相径庭。另外,笔者查到的资料中,国际刑警组织大概有26万份犯罪分子的档案,其中大概有百分之十是红色通缉令人员。
还有一点,美国是避罪的天堂?美国曾经加入过反酷刑公约,而美国也有著名的难民制度,可以为外逃到那里的很多人提供庇护。似乎,美国成了逃犯的天堂,剧中人唐洪也不断的说一句话,这里可以美国,并且很嚣张的在美国约见了来办案的夏远警官。似乎,到了美国,他们就获得了自由。
其实呢,王柏林的情况是,无论他在美国呆多久,美国基本上不会给他永居权,他也不可能加入美国国籍。他唯一可以利用的就是赖昌星当年利用过的,就是不断的上诉,利用上诉期间在美国苟延残喘。剧中的王柏林还曾经和美国当地的议员关系暧昧,这其实也不可能,王柏林是一个没有身份的“黑人”。作为议员,首先是品行不会有问题,就算王柏林有成山的钱,议员也不一定敢和他有接触。美国的司法体制也很完善,对于王柏林这一类的在逃人员,是不会提供庇护的。全世界范围内,对于经济犯罪的打击的力度都比较大。王柏林到了哪里也一样。而且,在猎狐行动之前,王柏林的涉案金额如此之大,恐怕早就进入了红通的名单。笔者觉得,只是编剧为了突出“猎狐行动”的主题,似乎在猎狐行动开始之前,王柏林的日子还挺滋润,行动开始之后,他才开始每况愈下。这其实整部剧中最大的误导,像王柏林这种情况,在任何地方,都可能是过街老鼠。
诚然,《猎狐》似乎娱乐作用大于教育意义,笔者这么说,也是娱乐大于教育。
不知道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