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LI@ 2023.08.22 , 07:04
保存一切的冲动已不再有意义。是时候将这座城市留作全球变暖危险的纪念碑,并重新思考我们与文化遗产的关系。
“我对威尼斯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是任由她沉没。”英国作家兼威尼斯前居民Jan Morris在1971年为《建筑评论》杂志写的一篇文章中无情地写道。四年后,她在《纽约时报》上重申这一观点,坚定有力地强调她的观点:“让威尼斯沉没吧。”
然而,Morris预测这永远不会是威尼斯的命运,因为“世界不会允许它发生”。这可能是真的。她错误估计的只是这场即将来临的悲剧的时间表。她认为它要很长时间,但可能没有预见到仅50年后,科学家就能预测在最坏的情况下,威尼斯到2100年可能会被淹没。准备好马车,末日来了。你不能通过固守原地来应对世界末日,而是需要适应变化。
“我们在文化遗产实践中试图探索的一个事情就是超越拯救一切的冲动,”英国文化地理学教授凯Caitlin DeSilvey说。在她2017年的书《策划衰败:拯救之外的遗产》中,DeSilvey写道,与其强迫它们保持我们继承的状态,不如让景观和地标在风吹或海浪侵蚀下变化。她补充说:“遗产领域有点障碍,因为当你谈论管理这种变化,谈论荒废时,这被认为是失败。”
但是,随着全球文化遗产因气候变化而日益损失和破坏,我们需要改变看待这种损失的方式,并重新定义失败的概念。我们的价值观必须与我们变化的气候保持一致。正如一篇论文中指出的,我们需要“从已知转向可能,克服持续维护和最后努力延缓不可避免的倾向。”
自莫里斯在多哥纳海关写威尼斯以来,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果Morris在70年代将这座城市描述为一个问题,那么它现在是一个灾难,既被水位上升吞没,也被旅游业上升吞没。
尽管有大量记录表明威尼斯正在下沉,但它新的MOSE防洪屏障做得非常出色。2022年11月,它拯救了威尼斯免受50年来最大的潮汐威胁,否则会给这座城市带来毁灭性打击。但这个系统在数年延误、腐败丑闻和62亿欧元的天价成本后才建成。每次启用屏障预计还需要额外20万欧元,而且启用的频率将越来越高。但永久保护所有世界遗产及其当前价值在财政上是不可能的。就威尼斯而言,这笔钱本可以用于重新安置该市的居民。如果它的城市遗产注定要损失或不可逆转地改变,我们可以将重点转移到保护它的自然遗产上,因为这个潟湖是整个地中海流域最重要的沿海生态系统之一。
如果我们让Morris所说的“亚得里亚海的新娘”被“她热爱的海水终于吞没”,圣马可钟楼尖顶突出水面不就成了气候变化破坏和我们在全球变暖中所起作用的强有力的视觉提醒吗?想象一下这幅场景:游客的小船可以从这个区域航行,导游解释这里曾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海上强国之一,但它最终受到了一个“威尼斯式的结局”。
让威尼斯丰富的文化和艺术历史沉入海底的想法可能会冒犯我们,这表明我们与历史遗址有着情感依恋。对老建筑有感情是没有错的。但是建筑的损失不必意味着我们与这个地点的联系就此断绝。“当我们看到它们发生变化时,我们可以与这些地方保持联系。”Morris说。
这种“变革连续性”的思想意味着受气候变化破坏的地点可以成为“记忆”甚至威慑,以防止未来发生同样的事。它还允许我们在一个场所演变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文化遗产价值。以意大利南部的宁法花园为例,那里一个美丽的花园建在一个被废弃的中世纪城市遗迹之上,为这个场所带来了“重生的活态遗产”,既庆祝其历史,又赋予它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繁荣的价值。其他研究显示,像码头这样被废弃的人工结构证明在生态上具有生产力,成为海洋野生动植物非故意的栖息地。虽然这不是让一个结构荒废的理由,但它确实表明衰败可能具有附带的环境优势。
这并不意味着一旦遗产面临威胁,我们就放弃并放任文化遗址任由气候变化摧毁。回到那个成本论点:这不是免费的选择。需要对遗址进行物理管理,以确保它不会变得危险,并进行数字化记录、存档,以及与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深入磋商。增强现实和无人机成像等技术可以为游客创造身临其境的体验,并以另一种方式看待文化遗产。这可能不是同样的体验,但遗产能够比其他领域更好地诠释缺失。“许多人发现废墟比稳定的建筑更有趣!”Morris说,“然而,我们会回避创造新废墟的想法,因为没有人愿意对做出让某物转变的决定负责。”
不能牺牲威尼斯来证明观点。想象一个威尼斯这个“建筑杰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描述)被废弃的世界确实是一个挑衅。截至6月30日,根据城市各处安装的公共计数器,这个城市仍有4.9442名官方居民,如果先被大规模旅游业赶出家园,然后又被高谈阔论的遗产官员赶出家园,他们可能不会太高兴。此外,威尼斯作为为意大利提供稳定旅游收入的摇钱树的政治影响力也不能低估。
但是,这些关于遗产思维转变的论点也适用于世界其他地方。通过采用更全面的方法,我们可以设想更多富有成效的方式来管理我们的历史遗址,因为它们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25年、50年或100年后,我们当前的遗产保护模式可能会显得完全过时,无法应对快速变暖的世界的压力。
本文译自 wired,由BALI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