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之所以能够一统中原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并且开创了封建王朝的先河,其实与商鞅变法脱不开关系,而在商鞅变法的过程当中,商鞅主张让人民变得愚钝,这又是为什么呢?
商鞅原本是卫国人,后来逃到了秦国的地盘,才改名为商鞅,得到了秦孝公的赏识,得以施展抱负,当时的秦孝公非常希望自己能够增强实力,可是苦于没有思路,商鞅的出现无疑给了秦孝公一剂强心剂,商鞅主张的是法家思想,用法家理论制约这些百姓,让百姓们从根本上服从管理,才有可能让国家变得兴旺起来,秦孝公听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将所有有关改革的事宜都交到了商鞅的手中,商鞅大刀阔斧的改革也就此开始了。
为了能够使当时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同时也要实现战争时期的兵力补给,商鞅提出的中心思想就是重农业。由于战争年代战火连天,打仗需要粮食,百姓吃饭需要粮食,只有老百姓真正地投入到农业生产生活中去,才有可能得到足够多的粮食,于是商鞅积极鼓励老百姓们下地种田,也不让他们学习太多的诗书典籍,为的就是能够让他们更好管理,因为百姓如果思想不开化,就会容易被洗脑,一旦他们的思想太灵通,那么就很难达到统一掌管的目的。
在商鞅眼里,愚钝的百姓才是最利于推行变法的武器,因为老百姓并不知道什么样的政策是对的,什么才是真正有好处的政策,他们只知道能够吃饱穿暖就是王道,因此鼓励百姓们积极种田就是要实现他们吃饱穿暖的这一个诉求,而常年的征战也让人口难以增长,只有让老百姓解决了粮食问题,他们才有闲下来的时间去解决人口的生育问题。这样一来就可以达到增加人口,增加粮食的效果。
此外,商鞅变法还将农田分给老百姓耕种,让老百姓对他的变法更是深信不疑。在军队当中他又奖励士兵只要看到敌人就奋勇杀敌,在这样的洗脑操作之下,老百姓压根不会管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只看到了眼前的既得利益,这是因为老百姓的思想较为单纯,他们不懂得深入思考,看到眼前利益,他们就会疯狂地追逐,而这也是商鞅所要看到的效果。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人口和土地才是真正要掠夺的资源,老百姓问,如果能够在王朝的思想控制之下,帮其实现人口增长,土地扩张的局面,那么有没有学识又是否重要呢?加上秦少恭身边也不需要这么多人才去进行国家的管理,当下最重要的还是应当拓宽土地以及培养一批能够上阵杀敌的士兵。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商鞅才会提出只有让百姓变得愚钝才有可能使变法更为成功,这也是他能够成功让秦国实力增强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