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在河西走廊(39):偶遇中的感动(1)

小曹奈奈 2025-02-09 13:21:41

文章可以分享转载,严禁剽窃

河西走廊33天的独行之旅,原本只是为了圆自己几十年的梦想,没想到在了却心愿之时却有了更多的人生感悟和意外收获。

记忆力衰退的我为了能记住加我微信的一个个偶遇,我会把相遇时的地点标注在微信里。

离开兰州去瓜州时我曾经和外甥女说过:西行路上再无故人。谁也没有想到西行路上33天转回银川,我的微信里多了十来个有着特殊标记的新朋友。《临泽梨园驻村干部:金宝》,《河西堡到武威的列车上:糯米》,《张掖马蹄寺认识:慎始》,《武威车上认识:忆》,《酒泉西汉胜迹认识:念安》,《山丹艾黎纪念馆认识的老师:龙作联》,《张掖福音堂工作人员:心安理得》,《打柴沟到天祝车上:人生若只如初见》,《东风基地同游:路缘》,《东风基地同游:随缘》,《河西堡遇到:神》,《新疆老铁路故事:朱坤》。

还有在武威麻纺厂寻找到失联了50多年曾经的徒弟范东存和一起来银川亚麻纺织厂学习的朱培英。

彼此加了微信,对于独行的我也多了很多牵挂,他们会询问我到了哪里?嘱咐我注意安全。天气突然过寒流,他们会提醒我注意保暖,千万别感冒了。那种关心体贴如同一股股暖流流淌在心田。

临泽梨园驻村干部金宝是我让他帮忙拍照认识的,当他得知我准备走着去梨园口时他不仅为我打开红色纪念室的门,并且开车送我去梨园口西路军战斗遗址去祭奠英烈们。他在微信上说:“曹奶奶,我最近一直在翻看您的朋友圈,欢迎您有机会再来梨园。或者你有机会到兰州了也可以跟我联系,我明年8月份就回到兰州了。兰州也有一些红色的路线,到时候有机会再带您去看一看。我一直挺担心您这一路上自己走,没想到一路上遇到那么多好人。那是因为您比较好,所以遇到的都是好人。我挺佩服您的,觉得我们以后还是有机会再见面的。”

这是我河西走廊之行最感动我的人,如果以后有机会去兰州,真的期盼着能够再次相见,这是一个认识了便记一辈子的人。

从打柴沟到天祝的班车只有6元钱的车程,我不知道这么短的时间我怎么就和一个“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孩子便成了网友。也许一个72岁的老太太独行在这高寒地区总是能引起人们关注的目光,而我对曾经生活过地方的深深眷恋又打动着孩子们的心。看了我的河西走廊游记,他在微信里写着:“曹奶奶您发的我都一一仔细看了,很震撼,我从小就生活在河西走廊的最东端天祝,河西走廊的故事太多了,历史也很悠久。人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您已经年过古稀了,但是您还是一个人在游历祖国的美好山川,并且用游记形式记录下来,我感觉真的挺好,我特别佩服您,希望您旅途愉快,一路顺风,寻梦圆满”

“糯米”是我在河西堡到武威的列车上认识的,她在微信里留言:“遇到您,我也特别开心,感谢您的分享,每个地方好像身临其境的感觉。特别欣赏您,敬佩您。谢谢您给我们带来的美好时光。您写得文章真好,感觉就像自己也走了一遍一样,感谢您的分享 ,以往的历史离自己又更近了一步 ,感觉是那样的真切。谢谢您,希望您路途顺利,开心。2024.12.16 ”

“童含选(随缘)”是我们同游东风基地时相遇,那时大家并不认识,在回程的路上遇到堵车,好些人都下去捡石头玩,我也和他们一起捡了几块留做纪念。随缘与路缘我们第二天相遇在高台烈士陵园,也许我在旅游群里转发了网友海那边文章《东风纪行》引起了他们的关注,在高台烈士陵园杨克明纪念亭跟前我们相遇,大家合影留念。他在我的微信里留言:文章已细心阅读,写的真好!用词准确,朴实无华!语言精炼,言简意赅,喻意深刻,平凡而高尚!值得我们致敬和学习!河西悲壮的革命史就是一部很好的爱国教育史!期盼你编辑整理出一本《河西漫记》书吧。发行一下,写的可真好呢。2024.11.16

对于他整理出书的提议我不考虑,那是需要金钱做后盾的,而我只是一个破产企业的退休女工。只要我的文章有足够的阅读量,让更多的人了解河西走廊,了解西路军鏖战河西走廊的悲壮历程,让孩子们懂得今天岁月静好的日子是很多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让孩子们懂得珍惜当下的日子,我心足矣!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