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宇宙的深处,量子力学揭示了微观粒子的奇妙行为。这些基本的实体,每个原子的组成部分,展现出了与宏观世界截然不同的特性,当科学家深入探究这些特性时,便遇到了爱因斯坦优雅理论的挑战。
数以十年计的研究不断推进,科学界努力解析量子理论的谜团,而一位德国的年轻学者海森堡,竟意外地提出并建立了一个相当完整的理论。这个理论以一种全新的观念震惊了世界,彻底颠覆了人们长久以来的认知。

海森堡带来的,是一组全新的物理规律。他认为,试图同时获取粒子的精确速度与位置是不可能的,因为观测这一行为本身就会改变粒子的状态。这一发现,不仅令人震惊,而且意味深远。
若无法得知粒子的确切速度与位置,那么对它未来路径的预测就变得不可能。而爱因斯坦一直坚信,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可以预测的。海森堡的理论若成立,意味着某些事物天生就是不确定的。
对量子物理学家而言,他们所能期待的最多是基于概率的科学;而对于爱因斯坦来说,尽管量子理论在某些方面具有巨大价值,但他并不认为这是宇宙的终极真理。
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的主要异议在于,某些东西似乎与现实世界不符。他无法接受的是,同样的实验在不同时间可能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他并不情愿地向概率的宇宙屈服,量子世界的一切似乎都让他感到不安。
如果量子力学是正确的,那么理论上就有可能出现一些非常奇特的现象。通过量子隧道效应,一个人在穿过马路时,也许有有限但可计算的概率会分散后再出现在火星,再穿越回地球。虽然等待的时间比宇宙的寿命还长,但从理论上来讲,这是可能发生的。
然而,爱因斯坦更关心的并非这些奇异的概念,而是一个更为关键的科学问题正处于风险之中。量子力学的诞生揭示了宇宙中两套完全不兼容的物理系统。一个是由爱因斯坦体系所主导的可预知的太阳系和星系世界,另一个则是量子力学所描述的微观物质世界,那里的一切只能用概率来描述。
曾经是量子理论先驱的爱因斯坦,之所以对量子理论感到反感,是因为他本质上与牛顿一样,相信一个清晰明确的世界,在那里,你可以确切地知道任何事物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发生的情况。而量子力学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与爱因斯坦的可预知宇宙截然不同的世界观。
爱因斯坦认为,将不可预见性从物理学中排除的最好方法是扩展他的广义相对论。他试图建立一个全新的理论,将引力——维持太阳系运行的力量——与电磁力——连接原子的力量——结合起来。
他希望通过融合这两种力量,可以解释量子力学核心的不可预见性,即那些看似随机的现象。就像掷骰子一样,尽管结果看似不可预知,但在理论上,如果你知道骰子的确一切信息,你就可以准确预测它将如何落下。
爱因斯坦追求的目标并非空想。如果他成功了,他将证明所有自然现象都建立在可预见性之上,从星辰的运动到微观世界的基本构件,量子力学的不可预见性将被彻底解决。这便是他所称的“万物理论”。然而,爱因斯坦终其一生,仍未能找到这个“万物理论”。也许,这个理论根本就不存在。尽管如此,当代物理学家们仍不会停止探索宇宙本质的步伐,宇宙中更多的秘密和隐藏的物理规律定将被揭示出来!
爱因斯坦,这位量子理论的奠基者之一,实际上并不质疑量子理论的本身,他所质疑的是量子理论所揭示的那些不确定性现象,这些现象令人惊奇,与人们的传统认知完全背道而驰。
我们生存于宏观世界中,这里的一切似乎都可以预测,可以明确描述,是确定无疑的。爱因斯坦坚定地认为,我们所在的世界是“真实”的,他是“实在论”的坚强倡导者。
何谓“实在论”?简单来说,它主张一切事物都有确定性,可以借助一套自然法则来解释万物的运动规律。例如我们抬头仰望月亮,月亮就在那里,不会在别处。而且,根据月亮的运动规律,我们可以准确预测它在下一时刻的位置及速度。
然而,在量子这一陌生的微观领域,一切都截然不同,那里遵循着与众不同的自然法则,彻底颠覆了我们的认知和世界观。
在量子领域中,我们无法同时掌握一个微观粒子的精确速度和位置,这是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所决定的。这就意味着,我们无法对微观粒子的具体移动做出准确的预测。
假设将月亮置于量子领域中,我们便无法确定月亮的确切位置,因为其位置和速度都充满了不确定性。月亮或许在某个地点,但也可能同时出现在其他地方,甚至有可能遍布所有地方。
当你试图通过观察来确定月亮的具体位置时,月亮便会从它无所不在的状态中“坍塌”,呈现出你看到的样子,你会惊叹:原来月亮就在那里。但当你停止观察,月亮的状态又会变得飘忽不定,随机出现在任意位置。
简单说来,量子领域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只能用概率来描述,这便是“概率波”的概念。微观粒子的行为如同波一样,它们遍布各处。通过求解薛定谔方程式,我们得到的波函数便是微观粒子的实际状态,波函数的含义便是概率波,我们仅能确定微观粒子在特定位置出现的概率大小。
也就是说,量子领域的一切都由概率所决定,一切都是随机的。这种不确定性对爱因斯坦而言是无法接受的,他认为世界不应是如此,不应如此无序。
以我们所在的宏观世界为例来理解量子世界的不确定性有多么惊人。当你穿过马路到达对面时,你肯定能出现在马路的另一边,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有人告诉你,你有一定概率会突然出现在火星上,你可能会认为这个人疯了。
但根据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来解释,你确实有一定的概率突然出现在火星上,然后再回到地球上,只是这种概率极其微小,可能需要等待无比漫长的时间,甚至可能在宇宙毁灭之前都不会发生,但理论上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性。
作为量子力学的先驱之一,像牛顿一样,爱因斯坦相信我们生活的世界应该是清晰而确切的,我们应该能够了解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事情。然而,量子力学的随机性和概率论彻底颠覆了我们的认知。
爱因斯坦认为,量子领域之所以表现出如此诡异的特性,是因为某些“隐变量”的存在,只是人们还未发现这些隐变量,所以量子领域才显得如此与众不同。
然而,在量子力学诞生后的几十年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不确定性实际上是量子领域的内在属性,所谓的“隐变量”可能并不存在,至少目前我们尚未发现。更为重要的是,量子力学中那些看似诡异的现象,如量子纠缠、量子隧穿效应等,早已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是最有力的证明。
或许,爱因斯坦真的错了,世界的本质是由概率所决定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的世界里。只不过这种随机性主要体现在量子领域,虽然理论上也可能出现在宏观世界中,但发生的概率极低,以至于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出现,或者说需要等待无比漫长的时间才会发生一次,甚至可能直到宇宙毁灭也不会发生。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量子领域的随机性是真正的随机,与我们现实世界中的随机行为存在本质差异。因为现实世界中的随机事件其实都是“伪随机”,并非真正的随机。任何看似随机的事件,背后其实都有其必然性。
以掷骰子为例,看似是一个随机事件,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理论上,只要我们能够精确地掌握掷骰子的力度、角度以及当时的风速、空气摩擦力、湿度、地球重力等所有条件,我们就可以精确计算出最终的点数。
游戏世界中掉落的装备、你随口说出的数字,这些看似随机的事件或行为,实际上都有其必然性。
量子力学的这种诡异特性,彻底颠覆了我们的世界观,使我们不禁开始怀疑: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究竟是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