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我国于2024年7月召开了三中全会,会上正式宣布要加快发展战略威慑力量,以及大力发展新域新质作战力量的国防战略方向。
这一决定,标志着我国将更加重视核威慑力量的提升,并致力于扩大其核武库的规模和技术能力。
这一消息迅速在国际间引发了震动,特别是在美国,一些军事专家纷纷表示担忧,并呼吁应采取更强硬的核政策。
甚至提出通过“核讹诈”来应对我国的快速崛起。
然而,这种冷战时代的威胁手段真的能奏效吗?
中国核实力的演变回顾我国核力量的成长之路,不能不提到我国工业基础的逐步奠定。
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工业基础可以说是“一穷二白”。
在那个年代,我国没有自主的核技术,也没有制造核武器的能力。要想拥有核武器,首先要解决工业基础问题,而这无异于从无到有。
在冷战背景下,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对我国的援助也逐渐减少,甚至撤走核技术专家。
这对于刚刚走上工业化道路的我国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我国领导人做出了一个决定——自主研发核武器。
正如毛主席当年所说的那样:
“中国必须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没有这个东西,人家就不把你当回事。”
而这个雄心壮志,便是我国核力量起步的最初动力。
1964年,我国成功进行了首次核试验。
这一历史性事件,不仅展示了我国的技术能力,也宣告了我国正式进入核俱乐部。
从那一刻起,我国开始逐步构建起了自己的核力量,而这一切离不开当时强大的工业基础建设。
如果你以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发,像好莱坞大片般风光无限,那你可能得调整一下想象力。
事实上,早期我国的核武器研发条件非常简陋,甚至连基本的设备和原料都不足。
有报道称,我国的早期核技术人员不得不在简陋的地下室里,用“土法炼钢”般的方式来进行研究。
谁能想到,这样的“村里制造”居然能造出一颗核弹?这背后的毅力和智慧,确实令人敬佩。
改革开放后的我国,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我国的工业基础也得到了空前的提升,核力量的现代化建设逐渐步入正轨。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大量先进技术,并加强对核力量的投入与研发。
与此并行的是,我国的经济崛起为其核武库的进一步扩充,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到21世纪初,我国的核力量虽然仍无法与美国、俄罗斯相提并论,但在规模、技术和威慑力上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近年来,我国的核力量建设特别值得关注的一点,是技术上的突破。
例如,我国研发了先进的洲际弹道导弹如东风-41,这种导弹可以携带多个核弹头,能够对全球多国发起打击。
这不仅让我国的核力量实现了全球打击的能力,也使其成为了真正具备“第二次打击”能力的核大国。
所谓“第二次打击”,即在遭受核攻击后,依然能够发起致命反击的能力,这在核战略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威慑作用。
中国为何选择扩核我国在最近宣布“扩核”并不是一个偶然的决定,而是深思熟虑的战略抉择。
决定扩核的原因,可以追溯到近年来国际形势的变化。
冷战结束后,美国逐渐确立了全球霸权地位,并且在许多地区进行干预。
近年来,美中关系日趋紧张,特别是在中国台湾问题、南海争端和全球供应链竞争等方面,两国摩擦不断加剧。
美国近年来在亚太地区不断加强军事存在,并试图通过各种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需要具备强大的战略威慑能力,以防止潜在的军事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
除了美国外,中国周边有多个核国家如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甚至美国的盟友日本和韩国,也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虽然这些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并非时时剑拔弩张,但中国必须未雨绸缪,确保在任何突发事件中,都能有足够的力量应对威胁。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说印度吧,他虽然不是传统的全球核强国,但其近年来的核力量发展也十分迅速。
中印之间虽然没有公开的核对抗,但双方的地缘政治摩擦一直存在,尤其是边境争端问题时有发生。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核扩张自然不仅仅是针对美国,也是在为周边安全局势做准备。
核武器作为“终极威慑”,无疑是确保国家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
除了地缘政治因素,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是中国扩核的重要原因之一。
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通过不断提升核武器的技术水平,展开了长达几十年的军备竞赛。
而在今天的全球局势中,虽然冷战已经结束,但类似的军备竞赛仍然在中美之间悄然展开。
美国近年来加大了对核武库的现代化升级力度,并且在高超音速武器、人工智能等新兴军事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为了避免在这场新的军备竞赛中落后,中国必须加速核武库的扩张和技术升级。
中国的扩核策略,不仅仅是为了追赶美国和俄罗斯的核武库规模,更是为了在未来的战争中具备足够的战略灵活性。
在冷战后期,美国通过精确打击、信息化战争等手段,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战争方式。
而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战争将更加依赖于高精度、机动性强的武器系统。
中国的扩核,不仅仅是增加核弹头的数量,更是为了提升整体核打击能力,适应现代战争的需求,以求维护和平。
美国的核讹诈为何注定失败美国军事专家对于中国核扩张的担忧,使得一些鹰派人士提出“核讹诈”的概念,即通过不断施压、增强核威胁,逼迫中国在战略上做出让步。
这种思路在冷战时期的美苏对抗中,曾取得一定效果,但在今天的中美关系中,核讹诈的逻辑已然过时,注定无效。
比如,说到美国的核武库,曾几何时,它无疑是全球的霸主。
在冷战期间,美国凭借着强大的工业基础和技术优势,构建起了全球最庞大的核武库。
然而,时至今日,昔日的辉煌却不再如日中天。
尽管美国在核武器数量上仍占据优势,但其核武库的老化问题却日益凸显。
美国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民兵III”已经服役超过50年,如今依然是美国核武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技术上进行了多次升级,但它依然是一款来自冷战时期的产物。
可以想象,美国军方可能不得不对着这些老旧导弹苦笑,虽然它们还能飞,但它们还能飞多久呢?
相比之下,中国的核力量虽然在数量上不及美国,但其致命的“第二次打击”能力,让美国无法轻举妄动。
近年来,中国在海基核力量上取得了重要突破,例如094型核潜艇携带的潜射导弹,能够隐蔽且机动地进行核反击。
这意味着,即使中国遭受了首次核打击,也仍然有能力发起毁灭性的反击。
美国的核讹诈依赖于对对手的“心理打击”,但面对已经具备“第二次打击”能力的中国,这种讹诈手段显然失去了往日的威力。
即使美国能够通过第一次打击摧毁中国的部分核设施,中国的海基核力量和移动发射系统,依然能够确保核反击。
其次,中国的核战略不同于美苏冷战时期的“竞赛”模式。
中国始终强调“有限威慑”与“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
这一政策背后的逻辑并不是软弱,而是确保自身的核力量始终处于防御性和威慑性的基础上,防止误判和冲突升级。
美国若企图通过核威胁逼迫中国让步,反而可能激发中国更快速的核武库扩张,并引发地区和全球范围内更大规模的核军备竞赛。
除此之外,美国的核讹诈战略还面临着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
在冷战结束后的几十年里,国际社会一直在推动核裁军,核讹诈这种冷战时期的手段早已不合时宜。
即便是美国的盟友,也对这种威胁性的核政策持保留态度。
想象一下,美国在国际会议上对中国进行核讹诈的情景。
而美国的盟友们在旁边一边摇头,一边悄悄给自己的外交官发短信,这又是冷战哪一年的剧本?
这种过时的威胁手段,在当今多极化的国际社会中,只会让美国显得更加孤立。
在今天这个核力量相互制衡的时代,任何一方都不可能通过讹诈来获得战略优势。
中国的核力量虽然不是全球最大,但其稳步增长的技术和战略布局,已经使得美国无法通过核讹诈来左右局势。
更重要的是,国际社会对和平与安全的追求,已经远远超越了核讹诈所能带来的短暂利益。
美国的核讹诈,注定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游戏。
参考文献:
美国任性扩核成为全球核威胁最大制造者(环球热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12月15日第 06 版)
中共中央:加快发展战略威慑力量,大力发展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2024-07-21
核武器与新中国60年发展历程,环球网,2020年05月09日
美国曾三次对华“核讹诈”,《环球时报》 ,-2021-05/26
美官员核武言论扯中俄!刚刚,中国驻美使馆回应!2024-06-08
美国务院为中国暂停与美方商谈举行新一轮军控与防扩散协商 2024-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