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闹海票房爆了,六十亿啊,这么多钱堆起来得有多高啊,反正我是数不清楚,听说还超过了复仇者联盟在北美的票房,这下可厉害了,国产动画电影终于扬眉吐气了。
饺子导演也是够拼的,为了这部续集整整闭关五年,推翻了六十多个剧本,画了六千多张分镜,这得多少个不眠之夜啊。他说要做观众没看过的东西,要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不然就没意思了。确实,看完电影的人都说特效太牛了,海底世界美得不像话,那些天兵天将和妖怪的大场面更是震撼,听说光是这些角色就有两亿个,想想都觉得头大。饺子说这些特效镜头比第一部全片的镜头还多,也难怪制作周期这么长了。不过观众喜欢就好,票房证明一切嘛。
说起饺子导演的经历也挺有意思,本来学医的,结果半路出家搞动画了。很多人觉得他傻,放着铁饭碗不要,非要去搞这种不靠谱的东西。但人家就是喜欢啊,从小就想当漫画家,虽然被现实打击过,但梦想的种子一直在心里。大学快毕业时偶然接触到动画软件,那个激动劲儿啊,压抑多年的梦想一下子就爆发了。他说自己性格里确实有点哪吒那股劲儿,不服输,不认命,喜欢挑战自我。这不,医生没当成,倒是成了动画导演,还挺成功的。
饺子说现在票房高了反而有点压力,因为大家期待值高了。第一部的时候没人看好,反而给了观众惊喜。现在呢,大家都等着看续集能不能超越前作,这可不是一般的压力。他说团队已经尽力了,但还是怕观众看完会失望。不过他也说了,这种压力其实也是动力,逼着他们不断突破自己。现在回头看,当初觉得难度很大的事情,现在都能搞定了,这就给了他们更大的信心和野心,想挑战更高的难度。
说到《哪吒3》,饺子倒是挺坦诚的,说已经在这部里埋下了不少伏笔。不过他也强调,不会为了赶进度而牺牲质量。他说做动画是一辈子的事业,不是为了赚快钱。所以《哪吒3》什么时候能出来,完全看创作进度。重要的是把故事讲好,把画面做到极致。这种态度挺让人敬佩的,现在很多电影都是为了赶档期,质量参差不齐。饺子这种工匠精神,确实难能可贵。
《哪吒2》的成功,让很多人看到了国产动画的希望。票房破60亿,超过好莱坞大片,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事。而且从观众反馈来看,大家是真的喜欢这部电影,不是为了支持国产才去看的。这说明国产动画在质量上确实有了很大提升。特效制作全是国内团队完成的,这也证明了我们的技术水平。饺子说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关键在于作品本身,在于剧本、故事、角色等核心内容。这话说得挺有道理,光靠包装是不行的。
虽然《哪吒2》票房大卖,但也有人担心这会不会是昙花一现。毕竟一部电影的成功不能代表整个行业都好了。而且高票房也可能会让一些投资人眼红,为了赚快钱而忽视了作品质量。饺子说他们从不给作品设定严格的时间节点,就是为了保证质量。但不是所有制作团队都有这个定力。另外,《哪吒》系列的成功,会不会导致市场上出现大量模仿之作这些都是需要警惕的。
从《哪吒》系列的制作过程来看,国产动画电影的工业化制作体系正在形成。五年的制作周期,上千人的团队,近两千个特效镜头,这些数据都显示出一个成熟的制作流程。而且从单一IP向系列化发展,也说明了商业化思维的形成。这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好事。但工业化不等于流水线化,如何在规模化生产中保持创意和品质,这是每个动画制作团队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哪吒》系列的成功,也证明了传统文化改编仍有巨大市场空间。哪吒这个角色家喻户晓,但如何让他在现代语境下依然有吸引力,这需要创作者的智慧。饺子团队成功地将哪吒塑造成了一个叛逆但正义的形象,既保留了传统元素,又赋予了现代气质。这种创新性的改编,为其他传统文化IP的开发提供了借鉴。但也要注意,改编不是乱编,如何在创新中保持对传统的尊重,这是个需要把握的平衡点。
饺子从医学专业转行做动画,这种跨界经历其实挺有意思的。它告诉我们,创意和才能并不局限于某个领域。有时候,正是这种跨界的视角,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创新。在动画创作中,需要的不仅是绘画和技术能力,还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独特的观察视角。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同背景的人进入动画行业,可能会给这个行业带来新的活力和创意。当然,这需要足够的热情和努力,就像饺子那样不断学习和突破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