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离觉悟只差一声春雷!沉蛰一冬,觉醒吧丨惊蛰节气

五台山便有美景 2025-03-12 05:23:56

惊蛰时节

○- 风过檐角,微雨入泥。蛰伏了一整个冬天的种子,终于听见了春天的召唤,破土而出。桃花粉,杏花白,黄鹂初鸣,燕子归来。人间的色彩,在暖风中次第铺展,像一幅尚未完成的画卷,被春日的笔触一点点晕染开来。惊蛰,亦称“启蛰”。蛰伏一冬的生灵,因春雷而苏醒。天地之间,万物生长,蓬勃涌动。古人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大地回暖,风过无痕,春光乍泄,万象更新。但惊蛰不仅是节气的更迭,更是生命的隐喻。 -○

惊蛰· 从沉睡到觉醒

SPRING

《六祖坛经》云:“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惊蛰,是自然的启示,也是人生的省悟。世间众生,常沉迷于名利、得失、欢喜、忧苦之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像冬眠的虫蛰伏在黑暗里,不知何时才能破壳而出。

《华严经疏》有言:“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多少人一生执着于外相,追逐浮名,却不曾回首看看自己的内心。惊蛰的春雷,便是那一声来自本心的觉醒。它提醒我们:人生亦如梦幻泡影,若能破迷开悟,便能见得真如。

南宋痴绝禅师曾在惊蛰日上堂说法:“不免惊之以雷霆!在座的各位,可还有轰开蛰户,飞腾变化冲天而去的人吗?”

惊蛰的雷声,不仅是春天的鼓点,更是修行的棒喝。它告诉我们:是时候了,该从沉睡中醒来。

惊蛰· 顺时而动 应势而为

SPRING

《易经》云:“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冬天的蛰伏,是为了春天的绽放。万物如此,人生亦然。古人云:“能大能小是条龙,只大不小是条虫。”真正的智者,懂得顺时而动,懂得在沉寂中积蓄力量,在春雷乍响之时,奋起一跃,扶摇直上。

张良在秦末大乱前,蛰伏九年,修炼心性,积累智慧,终成帝王之师;楚庄王三年不鸣不飞,却在一朝之间横扫诸侯,成就霸业。

佛法亦如是。释迦牟尼佛自幼生于王宫,享尽荣华,却毅然出家,蛰伏六年,于菩提树下悟道,终成正觉。人生的修行,亦是如此:该静时静,该动时动,待因缘成熟,自然花开见佛。

惊蛰,是天地的提醒:积蓄的力量,到了释放的时候。

惊蛰· 破迷障 见本心

SPRING

王阳明在龙场悟道,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开悟,六祖慧能闻“一切皆空”而顿悟——人生的觉醒,往往发生在最黑暗的时刻。

我们总是在向外求,求名、求利、求地位。然而,外物皆如幻影,终难填补内心的空缺。《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真正的安稳,不在外界,而在内心。真正的觉醒,不是获得什么,而是放下什么。

惊蛰的雷声,在天地之间滚动,像是佛陀的一声低喃:“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故,不能证得。”

禅师们用棒喝唤醒弟子,春雷用震响唤醒大地,而我们,是否愿意在这一声春雷中,彻悟人生?

惊蛰 · 养生亦养心

SPRING

春回大地,万物生发,人体的阳气亦随之升腾。《黄帝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此时,养生尤贵养肝,饮食宜清淡,少辛辣,多食青菜,如荠菜、莴笋、香椿等,以顺应肝气,调和五脏。惊蛰有吃梨的习俗,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清热生津之效,正可平衡春日之燥。

然而,养生之外,更应养心。

春日宜踏青,行至山水之间,观云卷云舒,听鸟鸣啾啾,让身心随自然舒展。抑或放一纸风筝,随风而舞,让心念也随之轻盈,远离尘世的沉重。

养生,养的不仅是身,更是心。心若宁静,万物皆春。

惊蛰 ·春雷响 万物生

SPRING

人生如四季,终有冬日,也终有春归。

惊蛰,是天地的觉醒,也是生命的觉醒。当春雷响起,万物萌发,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从沉睡中醒来?愿你在惊蛰的雷声中,听见自己的初心;愿你在人生的春天里,勇敢破土,迎风而立。

0 阅读:2
五台山便有美景

五台山便有美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