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强榜书“大雄宝殿”赏析

子牛梦 2025-04-06 11:42:39

大雄宝殿 李桂强敬题

军旅书法家李桂强先生,是赵朴初书法艺术的传承人,他的榜书“大雄宝殿”是其书法艺术中的经典之作,充分展现了他深厚的传统功底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以下从书法艺术角度和文化内涵两方面进行赏析:

一、书法艺术特色

‌雄浑气势‌

榜书(大字书法)以气势取胜,李桂强此作笔力雄健,墨色饱满,尤其“大”“雄”二字结体开张,以行楷笔意入书,横画如铁戟沉厚,竖画若立柱擎天,整体展现出佛门圣地的庄严厚重感。

‌刚柔相济‌

在强健骨力中可见精微变化:“宝”字末笔悬针竖如剑锋出鞘,锐利而不失稳健;“殿”字右部撇捺舒展,行笔中锋侧锋转换自如,刚猛中透出灵动韵味。

‌空间布局‌

四字横向排列却无板滞感,通过字间疏密对比(如“大”字简阔与“宝”字繁密形成节奏)、重心错落(“雄”字左低右高)营造视觉张力,契合佛教建筑的空间美学。“李桂强题"四字穷款,加盖两方印章,中规中矩,干净利落,和谐自然。

大雄宝殿 匾额

李桂强题匾“大雄宝殿"

宣纸原作 248*62cm

创作时间 2018年

(寺庙收藏)

大雄宝殿 原作

二、文化意蕴表达

‌佛理与书道的融合‌

“大雄”源自梵语“摩诃毗罗”,既指佛陀威德,亦暗合书家对“大丈夫气”的追求。李桂强以如椽巨笔诠释佛家“大雄无畏”精神,线条如金刚杵般坚劲,暗喻佛法坚固不坏。

‌传统与现代的平衡‌

作品既恪守颜体楷书的庙堂气象,又在起收笔处融入行书意趣,使传统榜书摆脱程式化,更具时代表现力。

‌材质与载体的呼应‌

此作题写于寺院匾额,其宣纸上的浓墨涨润效果需转化为木石镌刻的立体感,可见书家对媒介转化的预判能力,确保书法神韵在不同载体中得以存续。

三、对比与启示

相较于清代赵之谦的魏碑体榜书,李桂强弱化刀刻趣味而强化书写性;相较于当代启功的瘦硬书风,此作更显浑穆苍茫;又与书壇巨臂、佛门领袖赵朴初书风暗合。其艺术价值在于将金石气与书卷气相糅合,为宗教空间注入人文温度。

‌结语‌

李桂强这幅“大雄宝殿”作品,不仅是技术精湛的榜书范本,更是书法精神性与功能性的完美统一。透过笔墨,可见书家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对传统书道的当代诠释,堪称“以书载道”的典范之作。

(文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欢迎转发!

0 阅读:3
子牛梦

子牛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