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在古代换一个名字,佐上诗词,就成了吃不起的样子

卿清点墨诗意燃 2024-12-14 09:10:51

大冬天若有什么美食是不可辜负的,当然是火锅了!

而你知道吗,食用火锅悠久的历史中,曾有着诸多雅称,每一个名字背后,都隐匿着一段独特的岁月痕迹与文化意蕴。

商周时期,火锅初现雏形,彼时名为“温鼎”。那是贵族阶层的专属食器,在庄严的祭祀仪式之后,“温鼎”便登场了。

它以青铜铸就,精致而厚重,宛如一位古老的时光守护者。炭火于腹内幽燃,锅中的食物在温热中慢慢变化,恰似一场静谧而庄重的美食之礼。

“有饛簋飧,有捄棘匕。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虽无直接描绘温鼎,却可从中想见当时饮食器具的精致与讲究,这“温鼎”,岂是寻常人家能够拥有?

战国时期,“古董羹”之名流行开来。“热汤如沸,食物投之,声若“咕咚”,故名古董羹。” 当食材跃入沸水,“咕咚”之声此起彼伏,宛如奏响一曲古老的交响乐。

那热气腾腾的画面,虽充满生活气息,却也因食材与燃料的成本,并非人人可享。

汉代的“锥斗”或“习斗”,形制独特。“左手执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这汉时的生活画卷里,“锥斗”是戍边将士与富足人家的用品,普通百姓只能望而却步。

大唐盛世,“暖锅”现世。宫廷之内,暖锅是冬日的恩宠;富贵人家,暖锅是宴饮的佳肴。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那红泥小火炉上的暖锅,伴着新酿的美酒,是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是达官贵人的奢华享受,离普通百姓的粗茶淡饭太过遥远。

宋代的“拨霞供”,尽显文人的雅趣。林洪笔下,“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将兔肉薄片在汤中涮煮的场景描绘得如梦如幻。

这等精致的吃法,这等诗意的名字,自是文人墨客与官宦人家的消遣,百姓只能听闻,难以亲尝。

直至清代,“热锅”在清宫之中,材质多样,或陶瓷,或纯银,或银镀金,或铜锡铁,那是皇家威严与富贵的象征。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筯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虽写的是唐代宫廷宴饮,却也可类比清代热锅的奢华,与民间的烟火日常隔着无法逾越的鸿沟。

岁月流转,火锅从古代的贵族专享逐渐走向民间,成为大众美食。曾经那些高贵冷艳的名字,渐渐被“火锅”这一质朴而亲切的称呼所取代。

如今,街头巷尾,火锅店内香气四溢,人们围坐一团,大快朵颐。无论是麻辣鲜香的川味火锅,还是滋补养生的粤式火锅,亦或是醇厚浓郁的老北京涮肉,都以亲民的姿态迎接着每一位食客。

火锅,再也不见古代那些名字背后的高不可攀,只留下火锅里翻滚的人间烟火,暖胃,更暖心。

0 阅读:3
卿清点墨诗意燃

卿清点墨诗意燃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