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丁宁等老将的"传帮带":国乒精神传承实录
中国乒乓球队的“长盛不衰”,不仅源于顶尖竞技水平,更依托于代代传承的团队精神。马龙、丁宁等老将褪去冠军光环后,以“传帮带”的方式延续着国乒精神,在技术指导、心理建设和人格引领层面,为年轻队员树立了标杆。
赛场内外:技术传承与团队凝聚的双向奔赴
作为现役“双圈大满贯”得主,马龙始终活跃在传帮带一线。在训练场上,他主动担任年轻队员的陪练,通过多球训练、战术复盘等方式,将发球抢攻、台内短球等核心技术倾囊相授。主教练王皓评价其“不仅是技术导师,更是团队的精神支柱”。2024年男乒世界杯期间,马龙带伤上阵,在“脖子不能动”的极限状态下逆转夺冠,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永不放弃”的国乒信条。这种拼搏精神感染了王楚钦、林诗栋等新生代选手,激发了他们突破自我的决心。
角色转型:从运动员到精神引路人的跨越
丁宁的职业生涯为“传帮带”提供了另一种范式。2021年退役后,她并未离开乒乓事业,而是以教练员身份继续发光发热。在全运会资格赛中,她身兼运动员与教练双重角色,帮助北京队年轻队员提升心理抗压能力。其“用光照亮他人”的理念,与刘国梁“点亮自己、照亮别人”的期许不谋而合。2024年,丁宁当选亚奥理事会运动员委员会主席,将国乒的团队协作精神带入国际体育治理领域,展现了体育人的多元价值。
精神浸润:以人格力量塑造新一代偶像
老将们的传承不仅限于技术层面,更体现在人格塑造中
逆境教育:马龙常向年轻队员分享2015年世乒赛失利后“闭关修炼”的经历,强调“失败比胜利更能锤炼心智”
责任担当:丁宁在北大攻读硕士期间,仍定期回队指导,践行“运动员终身成长”的理念
社会引领:马龙担任北京市顺义区青联副主席后,通过公益活动向青少年传递“专注与坚持”的体育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