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亿年前的早期地球,是一片炽热而荒凉的景象:火山喷发频繁,熔岩覆盖地表,陆地被炽热的岩石占据,空气中充满二氧化碳和甲烷,氧气极其稀薄。无边无际的海洋里,只有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在缓慢演化,陆地上则是一片死寂,毫无生机。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极端的世界,如今会孕育出这样生机勃勃的景象。那么,地球上的第一个人,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呢?其实,人类的起源是一个跨越数百万年的复杂演化过程。科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人类最早的祖先之一是南方古猿,它们大约600万年前出现在非洲东部和南部。

当时,气候变化导致森林面积缩小,树木变得稀疏,南方古猿不得不从树上下来,到地面寻找食物。它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主要以植物的根茎和果实为食,偶尔捕食小型动物。为了适应开阔的草原环境,它们的身体逐渐进化,从四肢爬行过渡到直立行走,以便看得更远、走得更稳。

约250万年前,由于环境进一步变化,南方古猿的一支进化成了“能人”,能人是人类演化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他们是最早制造石器工具的人属物种。
他们用燧石打制出简单的砍砸器和刮削器,用来切割肉类、挖掘根茎,甚至搭建简易窝棚,为自己提供遮风挡雨的庇护。能人的生活不再局限于采集,他们开始狩猎小型动物,食物来源更加多样,这为大脑的发育提供了更多营养支持。

大约200万年前,能人完全适应了陆地生活,进化成了直立人。直立人的体型更高大,脑容量显著增加,平均达到900毫升,远超南方古猿的400毫升。他们学会了用火,不仅能取暖和烹饪食物,还能驱赶野兽,大大提高了生存能力。
直立人也是最早走出非洲的古人类,他们沿着海岸线和河流迁徙到亚洲和欧洲,寻找新的生存空间。然而,走出非洲的直立人最终在恶劣环境中相继灭绝,其中就包括辗转来到中国的北京人和元谋人,然而只有留在非洲的族群存活下来,为后续进化奠定了基础。

到了约25万年前,非洲的直立人进化成了早期智人。智人的脑容量可达1300毫升,接近现代人水平,这让他们拥有了更高的智慧。他们开始使用复杂的语言进行交流,这不仅增强了群体合作,还促进了知识和文化的传承。
智人制作的工具更加精致,比如骨针和装饰品,显示出他们对美的追求。约7万年前,智人再次走出非洲,逐渐占领全球,灭掉了各地的古人类,但是有两种人和智人发生了混血,分别是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

随着环境变化和农业的兴起,智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革命性转变。约1.2万年前,他们从狩猎采集转向农耕定居,农业最早起源于中东的肥沃新月地带,人们开始种植小麦、大麦,驯养羊和牛。
稳定的食物来源促使人口增长,村庄逐渐发展成城市,文明的曙光开始显现。智人进入新石器时代,制作的石器更加精良,如精心打磨的石斧和石刀。这时的智人已是晚期智人,也就是现代人的直系祖先。

那么,在这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是否存在地球上的“第一个人”呢?我们可以把人类的进化想象成一个从深红色渐变到橙色的色带,色带上每个微小色块与旁边的颜色几乎没有区别,肉眼难以分辨变化的界限。
如果你被问到“第一个橙色色块在哪里?”,你会发现这个问题无法回答,因为颜色的变化是连续的,没有突然的跳跃,人类的进化也是如此: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物种之间的变化是渐进的,以遗传变异为基础,通过自然选择缓慢积累。

例如,直立行走和大脑发育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这些特征并非一夜之间出现,而是经过无数代微小变化逐渐形成。就像色带上没有“第一个橙色”,人类的进化中也没有“第一个人”——每一代都是前一代的延续,没有明确的起点。
现代人的基因特征,比如高智商和1300毫升的脑容量,也是在数十万年中逐渐积累的。从南方古猿的400毫升到智人的1300毫升,这个过程经历了无数代的微小改进,而非突然跃升。因此,我们不必纠结于“第一个人”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