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一统论——一统论演化方程的一到六级解:前言

齐甲斌啊 2025-02-08 11:28:41

前言

首先,我要给大家重点介绍一下微观一统论演化方程:

作者是从哪里归纳总结出来的?因为它是理解微观一统论的关键,答案是,这个极其简单的数列公式:N =1,2,3,4,9,8,27…。作者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卦象体系中归纳总结出来的。

可能有人一听说卦象就摇头否定。这就需要我在这里强调说明一点,全书内容仅仅是应用了卦象及其卦名作为微观粒子的一种象形符号表达及其标识而已。这就跟那些望“卦名”生义的牵强附会撇清了关系。

单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卦象体系而言,其实存在两套卦象体系。一套是由阴“--”阳“—”等两种爻(yao)符所构成的卦象体系,简称为阴阳第一套卦象体系;另一套是由阴阳“--、—”和中介“---”等三种爻符所构成的卦象体系,简称为阴阳中第二套卦象体系。其中,中介“---”爻符是由汉代杨雄所创立的。

其次,是作者如何从第一、二套卦象体系中归纳总结卦象数目与各个层级之间的规律的。限于篇幅,这里仅罗列给出两套卦象体系的一爻卦、二爻卦和三爻卦的所有卦象。

作者进一步整合归纳总结出,适合两套卦象体系各个层面的卦象数目N与各个层面的级数n之间的微观一统论演化方程为:

a是两套卦象体系之间的变换系数,n是层级指数,N是各个层面的两套卦象体系的完备数目。

1)当n = 0, N = 1;2)当a = 0,n = 1, N = 2;

3)当a = 1,n = 1, N = 3。

在微观层面上,如果把n = 0,N = 1。解释为一个矛盾起点;把N = 2中的阴阳,解释为排中的矛盾正反两方面。把N = 3中的阴阳中,解释为存在中介状态的对立统一事物的对面、立面和中介面等三个方面。

在此基础上,让我们来听听老子是怎么说的。《道德经· 第四十二章》上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意思是说:道,就是零守恒。最初产生了一个矛盾起点,矛盾起点内部又分裂为正反两个方面。正反两方面的量变积累突破极限时发生碰撞、大爆炸,大爆炸产生了由对立中三方面构成的元宇宙。对立中等三方面的不同层面的组合及其简并就产生了宇宙中的一切。

综上所述,第一套卦象体系则展示了微观矛盾事物的各个层面的完备形态及其规律;第二套卦象体系则展示了微观对立统一事物的各个层面的完备形态及其规律。那么,这两套卦象体系之间是否可以相互转化呢?如果可以互变,又有什么规律可循呢?

另外,就拿第一套卦象体系的卦象数目来说:N = 1,2,4,8,16,32,64…。N = 2解读为矛盾正反两方面。N = 4又如何解读?正负电子等轻子,以及质子、中子等重子为什么只有4个?作者认为,这是因为它们都是矛盾粒子,其结构配对子都是由正反矛盾两方面组合配对构成,而正反两方面的组合配对只有正正、正反、反正和反反等四种组合,因而矛盾轻子和重子只有四种,就这么简单!只是轻子的结构配对子之间的关系子是较轻的左、右旋的共振子,所以电子等轻子是二重纠缠态的;质子等重子的结构配对子之间的关系子是较重的自我配对的核力子而已。

最后,还有为什么原子核外每层电子最多不超过8个?所有元素为什么呈现八周期的规律?为什么生命分子DNA的遗传密码子不多不少刚好是64个?等等。

这些微观世界的基础理论问题,迄今为止没有人给出理论解释。难道第一套卦象体系的卦象数目与这些数字之间仅仅是巧合吗?而第二套卦象体系中又隐藏着什么秘密呢?比如在阴阳中三种符号所构成的第二套卦象体系中,一爻卦有阴阳中三个,两两组合构成二爻卦,最多有九个。而我们想知道在现实世界中,基本力最多有几种?实验发现存在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和弱核力等四种基本力,有没有第五种基本力存在呢?

众所周知,在微观世界中存在有作用力子、反作用力子和相互作用力子等三种力子,而且相互作用力子又细分为:先作用后反作用与先反

结论是,现实世界中最多有五种基本力存在。作者在20多年前所出专著《零守恒终极猜想》一书中,就是这么简单地推演出了第五种力的存在,好在2019年被匈牙利科学家的实验初步证实。这是诺奖级的重大科学发现,有待进一步的科学实验实锤。而在基本粒子的标准模型中,却把第五种力“强弱力”错误地归入弱核力中,误导了第五种力的发现。

由此可见,这两套卦象体系中隐藏着许多惊人的秘密。而且这是一片迄今为止从未有人去探索过的原始秘境。那么,就让我们一起穿越这片原始秘境,开启一段探索发现之旅吧!

杨逢春

2020年1月10日

0 阅读:10
齐甲斌啊

齐甲斌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