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宗庆后的告别仪式上,妻子施幼珍没有出现。
照片中可以看到,站在首位的是宗馥莉,之后是宗馥莉的叔叔和姑姑宗蕊,宗蕊是宗庆后最小的妹妹。
有人说,这是因为习俗——夫妻不送葬,送葬必遭殃。
也就是说,夫妻中间有一个走了的话,另一方是不去送葬的,否则必有灾祸。
人的离世是不吉利的,很多地方的风俗认为,和送别追悼的事情,只适合血亲参加,其他人如果没有特殊理由,只能适可而止,否则会倒霉。
而且丧事强调的是孝,讲究后代对先人的尊重,所以要求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参加,比如兄弟姐妹,比如子女后代,而夫妻虽然关系很近,但是不适合参加。
在很多地方,如果是女方离世,必须等娘家人到场才可以起丧,娘家人不到,必须等待,这也是强调了对血亲的重视,并不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
这个说法有道理,但有一个问题是,宗老的妻子不参加上林,或者说送葬是正常的,但是最后的告别仪式,妻子完全可以参加,并没有限制。
在一些高级人物的告别仪式上,妻子是必须参加的,而且要占据首要位置。
而且所谓妻子不参加葬礼的风俗,带有强烈的封建色彩,在很多地方已经废止或者扬弃。古代妻为夫纲,妻子要听从夫君的话,夫君去世,还要听从继承者男主人的话(不见得是自己的儿子),现代社会男女平等,这一套已经不再时兴。
宗老虽然不从政,但作为曾经的首富,也是地方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也不是封建思想很浓厚的人,对于财富必须由儿子继承也没有执念,为什么他的妻子施巧珍没有参与葬礼呢?
其实施巧珍不露面,更多的是出于健康考虑,并不是由于风俗,或者感情不够好。
恰恰是施巧珍和宗老感情至深,所以她没有参加最后的告别。
施巧珍和宗老认识的比较晚,宗老1978年从农场上山下乡回来的时候,已经34岁,还没有结婚。施巧珍恰巧也是回城的大龄女青年,经人介绍两人相识相爱,最终结为终身伴侣。
虽然不是青梅竹马,但是身为小学教师的施巧珍,对宗老感情至深。
很多人觉得,宗老是一个坚强的男人,还是中国首富,亿万富豪,跟着他的妻子,只需要享福就可以了。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宗老创业艰难,从小老板小商贩一步步走来,没有人的关心,也很难走到今天。再坚强的男人,也需要人去关爱,也有爱的渴望。
这是人之常情。
从当年采访的一段话,就可以看出施巧珍对宗庆后,是有着细致入微的理解和关心。
在宗老的访谈节目中,施巧珍也只出现过这一次。
施巧珍说,宗老是他家里的老大,后面有三个弟弟,一个妹妹。在艰苦年代,老大就要替家里承担生活重担,所谓长兄如父,父母并没觉得宗庆后需要疼爱,更觉得他应该为家里付出。
宗老在农场劳作的时候,到过年过节,很多人的家长都会去看孩子,带去吃的喝的,宗老没有这个待遇,他是长子,他要为家庭付出。
但是宗老去农场的时候,也不过18岁,一待就是15年,期间为了家庭,为了弟弟妹妹,他付出了很多。
施巧珍说,宗老付出很多,但是得到的关爱太少了。
施巧珍的话,触动了宗老坚强外壳下的柔软内心。
中国首富,养活了十几万员工的大老板,创造了一个民族品牌的男人,也需要正常的家庭关爱。
施巧珍能理解宗老的过去,说明两人心心相应。
有这样一个体贴自己的女人,难怪宗老会一生只爱这一个人。
宗老创业的时候已经42岁,宗馥莉那时候还小,家庭全靠施巧珍来操持打理,三十多年的创业史,宗老到了巅峰也好,碰到困难也好,施巧珍都在背后默默支持。
哪怕是外界故意胡乱报道,说宗老的绯闻,说宗老和早期创业的女元老有私情,施巧珍也从未露面说过什么。
她相信宗老的人品,宗老也没有辜负她。
正因为爱的太深,所以施巧珍不适合去参加告别仪式。
挚爱一生的人离开,本身就是痛苦的事情,还要参加告别仪式,勾起自己的回忆,这更是一种痛苦折磨。
何况告别仪式时间漫长,需要接见各方面的人物,施巧珍的年龄和宗老相仿,也是七十多的老人,参加这种仪式,对老人的健康很不利。
哪怕是正值壮年的宗馥莉,在这个场合都是情难自抑,勉励维持,何况是年事已高的母亲呢。
我们也看到,一些高级人物的告别仪式,出于各种考虑,妻子还要参加,明明身体已经不允许,整个过程是一种折磨,如果丈夫在世,也会不忍心。
在这个时候,我们反而希望尊重传统风俗,为了未亡人的健康,不让宗老的妻子参加告别。
而且宗老还有三个弟弟,一个妹妹,他们在告别仪式那天出现在了宗馥莉的身后,分担了宗馥莉的重担。
对一个人的爱,要在现世体现,人走后,所有的隆重仪式都只是过场,只有思念长留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