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民主党人舒默批评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为“历史上最愚蠢的贸易战”。然而,在观察特朗普的行为时,传统的政治常识似乎并不适用。作为一位真正的商人,特朗普将白宫变成了一个全球最大的讨价还价商场。
他注重快速收益,不考虑长期战略,更愿意随机应变,将变化作为武器使用。分析特朗普的行为不应基于他能否达到目的或付出代价是否合适,而是看他能否抵挡住无风险却收获巨大的诱惑。三个反问可以揭示他的逻辑:为什么不停止乌克兰战争?
为什么不扩张美国领土?为什么不对盟友下手?关于乌克兰战争,继续冲突不仅放血俄罗斯,也让欧洲陷入混乱。
对特朗普而言,让美国从中东或北极获取更多利益显然更有吸引力。至于扩张领土,21世纪的丛林法则并未改变,吞并弱国依然可能。最后,对盟友下手也符合特朗普的逻辑,实力不对等的盟友只能是仆从国,无法真正合作。
因此,特朗普只会干三件事:夺权、抢钱、快意恩仇,而这一切的核心就是损人利己。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特朗普的行为方式确实与众不同。传统政治家注重长远规划和稳定关系,而特朗普则像一位精明的商人,专注于短期利益和即时回报。
这种行为模式在某些情况下显得不合常规,但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却有其独特的逻辑。首先,特朗普选择不停止乌克兰战争,表面上看是为了削弱俄罗斯,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他希望通过这场战争转移美国的战略重心。中东和北极地区的资源丰富,远比卷入一场可能引发更大危机的欧洲战争更为有利。通过让欧洲继续应对乌克兰问题,美国可以集中精力在其他地区获取更多利益。这不仅是避免直接冲突,更是为了最大化国家利益。其次,关于领土扩张的问题,虽然21世纪看似文明进步,但实际上,西方丛林法则从未消失。俄罗斯的行动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证明了强国可以通过武力或经济手段实现领土扩张。对于特朗普来说,如果有机会获取更多资源和领土,为何不尝试呢?毕竟,历史上的许多强国都是通过不断扩张才得以崛起。即使面临道德质疑,特朗普依然会优先考虑实际利益,而非抽象的原则。最后,对待盟友的态度同样体现了特朗普的商业思维。国际关系中,实力决定一切,弱者只能依附强者生存。特朗普暂停对外援助并对墨西哥、加拿大采取强硬措施,表明他对盟友的态度并非基于情感,而是基于利益。只有当盟友的实力与美国相当,才能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否则,盟友只能成为被利用的对象。里根时代的“广场协议”和特朗普的上任演说都反映了这一点,即通过各种手段重塑全球经济版图,确保美国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地位。综上所述,特朗普的行为虽然看似违背常理,但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却有着深刻的逻辑。他以商人的思维方式处理国家事务,追求即时利益和最大化收益,不惜牺牲长期关系和道德原则。这种策略虽然短期内有效,但从长远来看,可能会给美国带来更多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回顾全文,特朗普的决策核心始终围绕着夺权、抢钱和快意恩仇,而这三点正是他损人利己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