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春节向来都被认为是一个有着迎祥纳福和美好期盼的日子,尤其在南北方部分地区,还有过小年的传统,在当地小年常被认为是过大年的开端,因此十分重视,只是,大家清楚南小年和北小年有什么区别吗?下面就一起来解读下。
南小年和北小年有什么区别
区别一:时间不同
南小年和北小年在时间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北方比南方早一天,北小年的时间为腊月二十三,南小年的时间为腊月二十四。造成这种时间上的不同,主要是受到古时候“官三民四船五”这一习俗的影响,比如官家过小年是在农历二十三,而普通的老百姓一般在农历二十四过小年,由于北方靠近京城,因此受官气影响,祭灶改在了腊月二十三,而南方依旧保持原来的汉族传统依旧在腊月二十四,因此北方小年比南方早一天。
区别二:饮食文化不同
北方小年的节令食品一般是糖瓜、饴糖、麻糖这类甜食,而南方小年主要是吃年粽、年糕等,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是大米,而北方的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因此北方地区小年时主要是吃饺子、饴糖、麻糖、火烧等。
小年北和小年南是什么意思
就字面意义而言,小年北指的是北方小年,小年南即南方小年。在清朝中期之前,北方的祭灶日也是腊月二十四。而且至少到乾隆时期,北方人都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如《清嘉录》卷十二《十二月·念四夜送灶》说:“俗呼腊月二十四夜为念四夜,是夜送灶。”《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中也说,乾隆一朝,每年腊月二十四晚上,祀灶神于坤宁宫。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上行下效,北方地区百姓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而南方地区还保留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传统。
小年南北方为什么不是一天
在民间一直流传这样一个说法,那就是“官三民四船五”。即官家过小年是在农历二十三,而普通的老百姓一般在农历二十四过小年,因古时北方靠近京城,于是就统一将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而南方则还是遵循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