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最佳单动圈——DC评JadHIFIConcrete2DM+凝神

耳机美学 2022-11-28 18:51:13

我没有吹牛,也不是在无脑安利。平心而论,JadHIFI Concrete2 DM+ 凝神就是我今年听过的最佳单动圈耳塞,没有之一。它拥有媲美开放式动圈大耳的金碧辉煌声场,多单元动铁一般通透、细腻的高频表现力,以及单动圈耳机特有的,针对各种声相定位的精准还原,一个单动圈能叠出这么多buff实在是让人惊讶。然而DM+确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它通过精巧的腔体结构设计放大了耳机腔体在梳导声音时的正面作用,凝神的出现,再次证明了除了单元,看似平平无奇的耳机外壳设计也能拥有巨大的潜力,带来显著的提升。

相比于JadHIFI这个品牌名称,大家可能对“水泥塞”这个诨号更加熟悉。他家的前作“大水泥”使用高标号水泥制成的外包装盒,看上去如同水泥疙瘩一般特立独行的腔体,加上分外粗壮的银灰色线材,这副耳机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种离经叛道的“出挑感”。想要发挥出“大水泥”真正的素质与调音水平,也必须搭配大功率的前端,将增益拉满。然而当低音炮一般、犹如狂风骤雨的鼓点,加上恢弘宽广、略带边界感的声场同时出现在耳朵里时,这种奇妙的听感肯定会让“大水泥”收获两极分化的评价。喜欢它的朋友会对它赞不绝口,而不喜欢这种风格的朋友又可能会并不感冒。

对此,“水泥佬”木星倒是十分坦然,因为他从一开始,就不想做那种大众口碑中规中矩,但是声音表现乏善可陈的耳机。木星是那种少有的对声音和产品有自己的理解和追求,并且为之坚持和努力的品牌主理人。他的理念就是把以前经典老塞的味道和现代的素质相结合,做到乐感和素质兼得,而不是像现在很多的“科学HiFi”那样,堆单元、换喇叭,盲目迭代,大家都逐渐迷失了最初的梦想,老烧也失望退场。罗素曾说过,“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一个正常健康的HiFi市场本身就需要多样化的声音理解和表达,而恰恰是做出了与众不同的惊艳声音,使得毫无噱头和推广,且售价并不便宜的“水泥塞”却能在竞争激烈的高端HiFi耳机领域站住脚跟,获得烧友的喜爱。

我是在8月的西安展上第一次听到DM 凝神的,可以说DM是整个展会上最令我惊艳的耳机新品了。DM的外壳使用的是制作工艺要求极高且良品率极低的大马士革钢制成,略显粗糙的表面配合大马士革钢精致的多层压纹,狂放不羁之势尽显之余,亦不失精雕细琢之美。拿在手里把玩一番,层次丰富且多变的手感,加上每一层各不相同的锻钢压纹,完全可以视做一件工艺品。不仅继承了大水泥独树一帜的设计风格,同时做到了粗中有细,将审美又向上拔高了一个层次。

而DM凝神带给我的听感也如同它的外观一般,像是在一座宏伟的音乐厅正中间搭起了舞台,再邀请国际之名的乐团前来演奏,辅以顶级的曲谱,众人全情投入的发挥,共同成就出一篇经典的作品。这副耳机在处理声音的每个细节时,几乎都做到了饱满、细腻、有条不紊。因此,我在展会后就找木星借来了一条媒体机准备细细品味,分享给大家。

没曾想我的详细评测还没成文,意外就率先到来了。由于疫情影响,DM 凝神合作的五金厂倒闭,负责人失联。工厂过年前交付一半的壳料,由于DM难度较大,故提前支付全款,从而导致剩下的一半耳壳和物料无法追回。因此DM存在极高的山寨风险,经过风险评估,只能含泪终止了这个项目的生产和销售。

DM 凝神的大马士革腔体制造工艺难度究竟有多大?这么说吧,DM拥有数量繁多的冲孔式立体结构,每个孔洞不仅直径狭小,且长短也不尽相同。在尺寸较大的孔洞之间,还要穿插全贯通式的通气孔。而所有一切修形工作,都必须要求在整块金属上一次性制作完成,用以保证腔体的声学性能。这不仅对切削工艺提出了极为严峻的挑战,也对材料的物性有着相当苛刻的要求。但更要命的地方在于,高硬度但延展性较差的不锈钢材质相对于这种复杂的工艺而言,实在太脆弱了。稍微遇到丁点儿瑕疵,整块腔体便随之报废。总而言之,DM凝神这种“强人锁男,男上加男”的工艺,注定了它难产的命运。

但这项技术恰恰是DM凝神的独门秘笈。首先,动圈单元的尺寸其实不需要做得特别大。大尺寸动圈往往会因为保持足够的刚性而刚需充沛的驱动电流,所以线圈阻抗一般会做得比较低,但大电流对于便携前端来说往往会形成高负载,并不利于前端水平的发挥。并且动圈过大,也会导致通过内部结构梳理气流的效果同步减弱,毕竟振膜面积大了,作用在上面的气流压强就小了。所以直径10mm的尺寸不大不小,刚刚好。把它放置在靠近耳朵的前腔里,不仅可以让传递出的声音更直接,还能通过在振膜前端小小的开槽与适度收束结构形成一个微型的声学共振腔,用来增强低音。

然而前腔只能算开胃前餐,更精妙的后腔体设计才是DM 凝神的“主菜”。如何有效增强动圈单元的瞬态?只靠振膜材料自身的形变回复力,效果大多差强人意,而一旦把它的刚性做强了,低频又上不去。这时候就该轮到腔体发光发热了。只要在振膜的正后方增加一个硬质的盖子,就能让振膜在振动起来时向后带动的微弱气流受到挤压,让变大的气压帮助振膜反弹回来,从而增加它的响应速度,这种反向增压系统其实在很多动圈耳塞身上都可以见到,殊途同归。但还有一个问题,既然动圈耳塞的腔体内部形状是不规则的,如何保证这个回路增压反向作用在振膜身上的均匀度呢?这就不得不提到DM独特的阵列式后腔体均压系统了。

让我们继续看图,由振膜传递过来的气流打到增压片上,并没有立刻反弹回去,而是经由一个泄压系统,将一部分气流引导至耳塞上半部的多重镂空管结构当中去。如此一来,就可以给气流一个相对更长距离,更大面积的缓冲,等同于均匀地卸了一点力,但又没完全卸干净。而如此复杂的回路,也使得从单元背面发出的声波经过多孔结构的多次反射衰减,最终耗散掉了。从而有效解决了腔内混响的问题,让声音变得更干净、通透。这也是DM凝神拥有如此细腻的高频解析力,以及精确声像定位能力的重要原因。

那么这款耳塞的宽松听感与大声场又是从何而来呢?答案就在那看上去毫不起眼的通气孔上。位于增压片前端的通气孔可以缓冲增压系统的力道,保证气流通畅,使听感变得更宽松自然。而在这片圆壁上,还设有一个贯通前后,将空气送回动圈前端的导气槽,可以均衡两边的气压,起到了扩大自然声场的作用。

讲了这么多,上述这几项还都是在DM凝神上应用的技术。在升级版DM+问世以后,JadHIFI 在传承前作的基础上,完成了进化。原版的不锈钢腔体被替换成了延展性更好,吸振能力更强的黄铜材质。不仅相对易于加工,声音也变得更纯净。阵列均压孔从8个升级为10个,进一步加强功效。导气槽也从“光杆司令”变成了进气格栅一般的三丛集组合,强化气体联通,将声场规模又提升了一个等级。

完全体的DM+通体黝黑,颇像一枚未经雕琢的顽石。只有铭牌上那五彩斑斓的荧光还在倾诉着它曲折的身世。为了兼顾毫不妥协的复杂腔体与良品率之间的平衡,DM+的外观又回归到了大水泥时代“强度美”的设计风格。但如果你只会以貌取人,肯定会错过一副堪称经典的好耳塞。

由于采用了纯铜腔体,DM+的单只重量也来到了19.2克。好在它的重心位于耳机中部,戴好以后并不会有往外坠的感觉。为了把它戴得更深,更牢,密闭性也更好,我还是倾向于换一副伞帽质地更柔软的硅胶耳塞套。

木星曾和我说,之所以将其取名为DM 凝神,就是希望烧友能够凝神倾听感受它的细节之美。但我从声音这个角度来理解,“凝神”这个名字也起得十分贴切。单一个“凝”字,就可以从全方位展示这副耳机的声音走向——凝实的低频、凝集的人声、凝华的乐器线条、凝妙的高频华彩以及那凝渺的声场。与凝神相处的久了,就像邀请一位久违的老友,一同来到空旷的山谷当中露营。两人一同搭起帐篷,升起炉灶,温上美食和好酒,在浩瀚的星空下谈天说地,畅所欲言。午夜时分,昏黄的油灯伴着温热的炉火,为四周染上了微醺的氛围。万籁俱寂,只剩下二人映衬在帐篷上推杯换盏的身影,以及时不时从中传出的欢声笑语。帐篷之内,朋友的声音是如此真切,离别多年来的经历也历历在目。二人每每提起旧日的回忆与感悟,心中不禁五味杂陈。末了,老友掀开门帘,仰望起了星空。看着满天的星斗,二人都释然了。原来不管遭遇过何种挫折,心中留有多少不甘、愤懑和遗憾,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它并不会因我们的意志而改变。人,终究还是要放下过去,一切朝前看。

DM+的低频并没有市面上一些高刚性动圈所表现出的紧绷、生硬、缺少过渡的感觉。相反,鼓点儿声听起来宽松顺滑、弹性十足。它对鼓面从下压、至回弹,再到余韵消散的整个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丰富质感与变化诠释得相当到位。整体的量感也不算大,属于刚好让你察觉到低频扎实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又不至于放任它们喧宾夺主,抢了C位风头的程度。与之相比,前作大水泥实在是太劲爆了,尽管鼓声被演绎得铿锵有力,张力十足,人声与中高频乐器也都保持了良好的分离度,但那侵略性过强的低频,大开大合的大动态让人精神抖擞的同时,也不免有喧嚣过后的一丝疲惫。到了DM+这里,倒是一五一十接过了大水泥低频韧性好,质感强,下潜深的衣钵,但是把量感与结项通通缩小了一圈,拉到了相比其他乐器只强一丢丢的水平。

更令我感到欣喜的是,DM+的低频质量还可以通过更换耳机线继续做微调。喜欢更细腻的质感,相对柔和一些的动态,可以选用ddHiFi Nyx银一类的纯银线材。对大动态念念不忘的朋友可以改换Neotech深海帝王鲑一类的高质量铜线。JadHIFI自家的两条线材和DM+也性情相合,铜线更注重低频弹性和氛围,铜银合金线的声音细节更清晰,低声部更显丰润柔美,亦是各有千秋。

其实我一直坚信,如果一副耳机能把古典音乐诠释到位了,那么它在流行音乐方面的造诣肯定也不会差。但如果用两头翘、中间凹的调音去强行渲染古典乐的气势与华丽感,也很容易被听出来破绽。各种管弦器乐才是整只乐团的主角,是它们为乐曲填充入丰盈的骨血,使其言之有物,曲尽其妙。只有把每一种管弦乐器的音色都演绎得丝丝入扣,并将各种器乐梳理得井井有条,才能展现出古典音乐的和谐之美。同样的道理,从低音提琴到小号、黑管、长笛,直到钢琴所覆盖的频段,也是人声的主要频段。如果能搞定管弦乐的解析分离,那么人声的情感表达与细节把控一定也差不了。

DM+就是这样一副耳塞,它在中间频段给出的信息量与分离度,坦白地说,在我听过的动圈耳塞当中绝对名列前茅。而得益于DM+辽阔的声场,这副耳塞可以轻松地把如此充沛的信息量安排到一个相当宽裕的空间里,突出一个错落有致,言之有序。这时候呢,我更喜欢换上合金原线,或者纯银线,用来换取更广渺的声场,更舒展的乐器音色,以及愈发楚楚动人的人声。虽然这么做会让整段中频的响度稍稍超过低频,但这才是方向正确的调音,不是么?

来到高频段,能明显听出DM+正在努力地压制齿音。高音所携带的攻击性并没有那么强,而是呈现出一个较为圆滑的过渡。能量感先是被稍稍缓冲了一下,然后继续向上延伸,缓缓地衰减。就算在极高频段,也就是乐器尾音那一点点的余韵,DM+的处理也显得极为宽松自然。并没有为了可以维持通透感,再把音色硬生生再接出去一截。这段声音该到哪里消散,就展现到那里,没有虚假的演技,全是真情实感。而DM+所呈现出的通透感,其实是用高频本身的信息量堆砌出来的,本就属于音乐的一部分,所以听起来才分外悦耳。就像是一位早已得道,修为高深的方丈给弟子传道,看上去全是弟子自己悟出来的道理,其实少不了师傅润物细无声一般的循循善诱。

器材搭配方面,DM+毕竟是一款价格不菲的高端耳塞,相信它的目标受众也一定是搭配高端便携播放器或者耳放来使用的。我拿到它之后也是这样,一直用N8II、DX320之类的顶级播放器好生伺候着。然而当我无意之中把它怼上小尾巴的时候,好家伙,只要是一个正常的带独立放大芯片与4.4平衡口的小尾巴,DM+所展现出的声场规模与三频的舒展度同在播放器上并没有多大区别。不同之处仅在于使用播放器可以让背景变得更漆黑纯净,信息量也要丰富一些。仔细一想,倒也是这么个原理:DM+能有如此出众的声音表现,源于它通过复杂的腔体设计,消灭了绝大部分的反射与共振失真。可腔体又不需要通电,自然不用考虑前端的驱动力与控制力,因此能够获得相当高的下限。如果回头拔高前端的上限,那么DM+的上限也会水涨船高。唯一要注意的是这副耳机并不适合音染浓重的前端,因为它的揭示力实在太强了,染色的痕迹过于明显就会产生违和感。那些素质过硬,调音中正的新派国砖与DM+的相性更佳。

JadHIFI Concrete2 DM+ 凝神的问世,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充满坎坷,而最终这样一个完成的作品,也足够惊艳,值得等待。目前JadHIFI推出了一个针对DM+的升级活动,第一代水泥可以加钱置换,而大马士革DM可以免费升级,对于JadHIFI的老用户而言,我负责任地说,这样的升级是绝对值得的,而对于之前没有接触过JadHIFI的烧友而言,DM+也是借此了解JadHIFI这个宝藏品牌的最佳时机。因为我不是在吹牛,也没有开玩笑,平心而论,DM+就是我今年听过的最佳单动圈耳塞。

0 阅读:158

耳机美学

简介:品评器材,交流发烧心得,探索HiFi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