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们农家的田园生活里,种地可不算轻松,尤其是遇到天气不给力的时候,那真是让人头疼不已。像大葱这种常见的农作物,本想着能有个不错的收成,可一场大雨就可能让它全毁了。你说,要是大葱的种植户知道,有那么一种办法,能让大葱在积水严重的地里也安然无恙,那得多高兴啊!
我有个在南方农村的老朋友,他跟我讲过一段他的种地经历。他家有几亩地,种了不少大葱。一到下雨天,他就提心吊胆的,因为那地特别容易积水。有一回,一场连绵的大雨下了三天三夜,他眼睁睁看着那些大葱的叶子开始发黄、发软,甚至有不少开始腐烂,心里别提多难受了。像这种情况在很多地方都不少见,尤其是地势比较低洼的地块,积水多了,大葱可就遭殃了。
那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大葱不怕涝呢?还真有,这就是咱们今天要聊的,大葱的抗涝管理和垄沟排水系统的奥秘。
咱先来说说大葱的特点。大葱喜欢阳光充足、温暖干爽的环境,不耐阴湿。要是长时间积水,就会影响它根系的生长,导致叶子发黄、生长缓慢,严重的时候还会整株死亡。可是,在南方一些湿润的地区,或者是排水条件不好的农田里,积水就是个大难题。
比如说在广东的一些农村,那里地形多为丘陵,雨季的时候雨水特别多。有个种了大葱好几年的农户陈大哥,每到雨季就愁得不行。他的地就在山脚下,排水不方便。有一年,连续下了半个月的雨,他那大葱的地里积水深的时候都有十多厘米了。大葱都泡在水里,叶子开始发黄,而且还有不少软趴在土里了。陈大哥心里那个急啊,以为这一年的收成就这样毁了。
后来,村里来了一位农业专家,给村民们介绍了一种垄沟排水法。这个方法就是把地分成一个个高低的垄,垄上种大葱,沟用来排水。专家给他们算了一笔账,采用这种垄沟排水系统,大葱在短时间的积水情况下,死亡率能降低80%。这就很厉害了吧。
我还知道在西北地区的一些农田,土壤比较干旱疏松,大葱的长势本来还可以。当地有个种植品种叫章丘大葱,这种大葱个头高,但是不耐涝。有一次,一个农场主在降雨较多的时节,没有做好排水措施,那几亩章丘大葱的收成就受到了很大影响。要是之前他把垄沟排水系统搞起来,估计就不会这么惨了。
咱们再仔细说说这垄沟排水系统的科学之处。比如说,垄的高度大概在0.4 - 0.6米左右,这样能让大葱的根部高于积水区。沟的宽度在0.6 - 1米左右,方便雨水的快速排出。而且,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对垄沟的宽度和深度也有影响。像在华北平原的一些黏土地块,由于排水相对南方来说更容易一点,陇沟的深度可以稍微浅一点,0.5米左右就可以;而南方的一些沙壤土地块就需要深一点的垄沟,0.6米左右,这样排水效果更好。
还有一种冷门但抗涝性较好的葱种叫韭葱。有一回,山东一个种植户小李,在自己的园子里做了个小实验。他把大葱、韭葱、洋葱这三种葱种分别种在不同地块。遇到一场三天的大雨后,普通大葱块地有些积水,大葱叶子开始发黄;洋葱块地积水后影响相对小一点,但还是有一些叶子打蔫了;而韭葱块地因为地势做了简单的垄沟设计,积水排出得快,韭葱依旧生机勃勃。还有洋葱与矮葱对比,矮葱在普通种植下遇到积水很容易就发根腐烂,洋葱没那么容易,但如果做好类似垄沟排水,洋葱的生长稳定性会大大提高。
再来说说实测情况。我在云南的一个农场看到,农民们按照垄沟排水系统种植大葱。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也都有点半信半疑。结果一个星期后,下了几场小雨,有垄沟排水的大葱地里,土壤还比较干爽,大葱叶子翠绿挺拔;而没有完善排水系统的地,开始有轻微积水,大葱叶子有点耷拉。到了半个月后,差异就更明显了。有垄沟排水的地方,大葱长得茁壮,有些甚至开始长出新叶;没排水的地方,不少大葱开始出现根部变色、烂根的症状。一个月后呢,有排水系统的大葱产量明显提高,而且葱的品质也很好,个头均匀,味道鲜美;没排水的那块地,大葱产量少了不少,而且还有不少因为病害而死亡的大葱。
从这个小小的垄沟排水系统,咱们可以看到,在农业生产中,小小的细节可能就会决定收成的成败。这也说明传统的大葱种植方式和这些科学依据结合是很有必要的。
你看啊,在不同的地区,不管是地形、气候还是种植的大葱品种,都影响着大葱抗涝管理。那我就想问问大家,如果在你的老家,要推广这种垄沟排水系统,你觉得最大的阻碍会是什么呢?是观念问题,还是成本问题,或者是有其他什么特殊情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