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什么时候开始走下坡路?汉宣帝选错接班人,汉元帝独尊儒术

井普椿的独白 2024-12-14 12:44:45

汉元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儒生皇帝。他全面施行儒生政治,使儒家学说与现实政治的结合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但是,历史同样告诉我们,从汉元帝时期起,西汉王朝便进入它的衰亡阶段。先是汉元帝为太子时就曾向汉宣帝建议“宜用儒生”。汉宣帝斥责他:“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并感叹说:“乱我家者,太子也!”儒家学说一经与现实政治全面结合,为什么反导致西汉王朝的衰乱

——【·动摇大权·】——

汉元帝是个彻头彻尾儒化了的皇帝。

汉元帝面对这种“天变”、“地变”频临所反映出来的那种惶惑不安、信心动摇的精神状态是历史上帝王所少见的。

这些类似后代罪己诏的文书,本质上是欺骗百姓的官方套话。但是,这些几乎每年甚至一年内多次颁发的官方文件,与之前汉武帝、汉宣帝颁布的相比,有两个明显特点:

这些表述反映了汉元帝统治时期的一些特点和他个人的统治风格。

正是这些言词反映了一个深受儒家教育、观念上完全为儒家思想所支配的最高统治者软弱无能、无可奈何的悲观失望情绪。

自然灾异与儒化教育,即董仲舒以来的儒家灾异学说使汉元帝承认自己的统治已经到了“幽厉之际”、沦于“幽厉之君”的可悲地位,因而信心动摇,产生了“亦极乱耳,尚何道!”的严重危机感。

使汉元帝陷于这种心理状态还有他个人的因素,即与他的性格和爱好密切关联。

他的性格与爱好是和秦汉时期形成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格格不入的。他对于这个金字塔形的庞大无比而又错综复杂的统治机器的驾御,既无能为力又生性厌恶。

封建宗法继承制度迫使他处于这种尴尬地位。

——【·儒生与宦官斗争·】——

汉元帝27岁即位,从太子时期起就一直体弱多病,而且心灵上受过严重创伤,精神忧郁,恍惚健忘。

只是由于他的政治低能,难于驾御那具庞大的专制机器,贯穿于两汉历史的宦官专权现象就此始见。

归根结底,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从社会经济发展史的角度看,西汉中后期是小土地所有制向大土地所有制转变的过渡时期。

汉武帝、汉宣帝虽一再给予豪富以沉重打击,但在土地私有制存在的条件下,土地兼并现象是遏制不了的如本文所述,汉元帝的政策实际是顺应了这个历史趋向,是向豪强地主阶级妥协退让;而儒生则在客观上成了这个阶级的政治代言人,有的自身就成为大地主,是东汉魏晋南北朝世族地主的先驱。

在意识形态领域,儒生们鼓吹的“虽有继体守文之君,不害圣人之受命。

汉家尧后,有传国之运”这种“改姓易命”即改朝换代的学说,大大动摇了刘氏王朝的信心,助长了外戚权贵、豪强地主觊觎神器的欲念。

西汉王朝后期的历史便是这样走过来的,它之走向衰亡正是历史的必然。

0 阅读:10
井普椿的独白

井普椿的独白

智愚各有营,君子独脩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