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颁布了“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
主要内容:
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施策,
强调全程管理,实施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社会管理模式,
创新体制机制和工作模式,促进癌症防治关口前移,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普及健康知识,
动员群众参与癌症防治,
加强癌症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有效减少癌症危害。
主要目标:
到2030年,癌症防治体系进一步完善,
危险因素综合防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能力显著增强,
规范诊疗水平稳步提升,
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
肿瘤总体5年生存率达到46.6%,
肿瘤患者疾病负担得到有效控制。
控制危险因素,降低癌症患病风险
减少致癌相关感染:
促进保持个人卫生,预防与癌症发生相关的细菌(如幽门螺旋杆菌等)、病毒(如人乳头瘤病毒、肝炎病毒、EB病毒等)感染,
加强成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风险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加强人乳头瘤病毒疫苗(HPV疫苗)接种的科学宣传,促进适龄人群接种,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将HPV疫苗接种纳入当地惠民政策。对于符合要求的国产HPV疫苗加快审评审批,提高HPV疫苗可及性,多种渠道保障适龄人群接种。
加强环境与健康工作:
加强水生态保护,保障饮用水安全,
保障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
推动空气质量显著改善,
促进清洁燃料使用,
加强与健康密切相关的饮用水、大气、土壤等环境健康影响监测与评价,治理、整顿。
推进职业性肿瘤防治工作:
职业健康保护行动,推进健康企业建设,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职业危害因素的定期检测,
职业健康检查和个体防护管理。
推广癌症早诊早治,强化筛查长效机制:
完善并推广重点癌症早诊早治指南,
针对发病率高、筛查手段和技术方案相对成熟的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宫颈癌、乳腺癌、肺癌等重点癌症,组织完善筛查和早诊早治系列技术指南,并在全国推广应用,进一步提升癌症规范化防治水平,
深入推进癌症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
构建分层癌症筛查体系。在癌症高发地区和高风险人群中持续开展组织性筛查。
规范癌症诊疗,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加强诊疗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完善癌症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路径,
加强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完善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开展肿瘤用药监测与评价,
优化用药指南,
做好患者康复指导、疼痛管理、长期护理和营养、心理支持。
优化诊疗模式:
持续推进多学科诊疗模式,
提升癌症相关临床专科能力,探索以癌症病种为单元的专病中心建设,
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远程医疗服务,
探索建立规范化诊治辅助系统,提高基层诊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