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小甜甜”变“牛夫人”。中国空军战机更新加速,新型战机服役令军迷幸福又纠结。现役24架苏-35处境尴尬,作为2015年重金引进装备,今在歼-16、歼-20面前已成鸡肋。
从时间上看,苏-35引进时(2015年)恰逢歼-16服役(2016年),且两者均为重型双发“侧卫”系列战机。歼-16集成更多中国自主科技,雷达、武器配置及航电均国产化,性能超苏-35。
歼-16凭大航程、高载荷成为战场多面手,可执行多任务。苏-35性能单一,仅为空优机型,且制空能力不及歼-16。如学霸与偏科生,差距明显,致苏-35受重视程度远低。
除“既生瑜,何生亮”之困,我国歼-20重型战机问世,令苏-35黯然失色。歼-20作为五代隐身战机,对苏-35有代差优势,雷达、航电、武器均领先。模拟对抗中,苏-35被歼-10C碾压,令人失望。
采购苏-35非亏本或“友情”订单。2013年,歼-16和歼-20未大量服役,主力战机为歼-11B和歼-10B,无有源相控阵雷达。因此,引进实战表现出色的苏-35,是中俄合作下中国空军的首选。
即便如今有多款性能优异的国产战机,苏-35仍有其用。国防形势严峻,台海、南海军事对抗升级,需强大空中作战集群应对。苏-35机动性强,可实战中配合歼-20,执行多种任务,未至退役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