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泰州这片充满历史韵味的土地上,有一座意义非凡的书院,它诞生于清代咸丰十年,其名字源自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襟三江而带五湖”,没错,它就是令人心驰神往的襟江书院,这便是咱们今日探寻的目的地。
沿着蜿蜒的小径,穿过那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在一棵古老而苍劲的银杏树下,那座承载着近两百年厚重历史的书院便悄然出现在眼前。这座书院置身于如今的泰兴中学之内,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学校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清代咸丰十年,浙江籍泰兴知县金以诚在泰兴县衙东南侧创办了一所“规制齐备”的新学府,命名为襟江书院。这是一所规模宏大、设施齐全的私塾,是当时江苏地区民办书院中的佼佼者。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襟江书院的遗址了。它位于现在的泰兴中学内,整个书院占地面积约 1,500 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 680 平方米。书院主体建筑前后四进,从前往后,在中轴线上分别建有大门、重门、讲堂以及文昌魁星楼。书院落成后,金以诚亲自撰写《襟江书院记》,并请当时的书法大家何绍基书写,至今还保存在泰兴博物馆里。书院聘请进士、举人为讲习,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每年的县试也均在此举行。
1949 年前,书院原有的五架梁厢房 20 楹被改建为七架梁。后来因为大门、重门朽蚀严重,于 1987 年重修时将进深由 80 米缩减为 67 米。现在书院由大门、重门、厢房、讲堂组成,共 35 间。讲堂仍保持原貌,大门、重门屋架依旧,厢房均按原样改建。书院虽然不大,但是每一块砖瓦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文化的气息。如果你有机会到泰兴来,请一定不要错过这个充满故事的地方。
穿过大门,随即映入眼帘的是重门,重门之上那一副对联“一径幽篁通秘境,千秋文脉焕华章”,更是为这座书院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深邃。接着穿过重门,一个开阔敞亮的庭院便呈现在眼前,而正对着的正是书院的讲堂。走进讲堂,一块写有“百代流芳”的匾额高悬其中,这可是民国时期泰兴县县长赠予书院的,字里行间满满都是对书院的由衷赞誉。
书院的讲堂意义非凡,它不仅是教书育人的神圣殿堂,也是当时县里举行科举考试的重要场所。每年的县试都会在这里庄重举行。据史料详尽的记载,那时的考生若要参加乡试,需经历三次严格的选拔,而每一次的选拔考试都在这座讲堂里进行。
光绪《泰兴县志》中清晰地记载着,宋咸淳年间,泰兴建起了马洲书院;明天启年间,凝秀书院拔地而起;清乾隆时,延令书院也应运而生。然而,到了咸丰初期,这些书院或遭损毁,或已破败,都处于名存实亡之态。咸丰八年,金以诚为了培育“纯儒”及“名宦”,大力倡导兴建襟江书院。从咸丰十年春三月起始,一直到十一年六月,这座书院终于大功告成。金以诚亲自撰写了《襟江书院记》,并由清代赫赫有名的大书法家何绍基挥毫书写,而后还被精心地刻于石碑之上。书院专门聘请进士、举人等学富五车之人担任讲习,讲学的内容主要是以儒学为主。每年的县试也都在此盛大举行。
走过讲堂,后面矗立着一座高达三层的文昌魁星楼。文昌所指的便是文曲星,而魁星则是主宰文章兴衰的神明。相传只要诚心供奉魁星,读书人便能金榜题名、一举成名,所以很多读书人家都会在自家供奉魁星像,而这座魁星楼则象征着书院的至高点。这座书院的建筑布局规整严谨,每一处设计都精妙绝伦,具备着极高的艺术价值与研究价值。
襟江书院的建筑风格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布局严谨规整。整体结构层次分明,四进式的院落分布合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对称美学和秩序感。
其二,融合了多种建筑元素。将江南园林的灵巧与北方建筑的稳重相结合,既有亭台楼阁的精致,又有屋宇殿堂的庄重。
其三,注重细节装饰。在门窗、梁柱、屋脊等部位,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如花鸟、人物、神话故事等,展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
其四,体现了文化内涵。建筑的命名、匾额、对联等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传达着对知识、品德的追求和对学子的期望。
其五,建筑材质考究。使用了高质量的木材、砖石等,保证了建筑的稳固和耐久性。
总的来说,襟江书院的建筑风格既具有传统建筑的优美和庄严,又富有文化气息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