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是经济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济南市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培育新质生产力,全市工业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为省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力支撑。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新型工业化》杂志2024年第2期上,刊发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署名文章《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走在前》。以下为文章全文:
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走在前
于海田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作为工业大省的省会和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济南是少有的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城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基础坚实、重任在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济南将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和对山东、济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奋力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走在前、作示范。
一、聚力推进制造业优化升级,夯实新型工业化发展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常说两个必保,一个是粮食饭碗中国必须端牢,再一个制造业必须筑牢”。习近平总书记把制造业提高到事关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位置,是对世情国情的深刻洞察,是对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深远考量。我们深刻认识到,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做大做强制造业,筑牢实体经济支撑,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一环,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济南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制造业占全部工业比重达9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近60%,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面向未来,济南将坚定不移树立“产业第一、制造当家,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鲜明导向,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化目标要求,加快制造业优化升级,着力推进创新提级、结构提升、链群提效,努力塑造工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山东在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大有可为。济南作为全省科教人才资源的集聚地,近年来坚持把工业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大力推进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加快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累计培育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等894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691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8323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916亿元。下一步,济南将加快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四链协同,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支持企业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专项,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紧盯重大技术需求和科技前沿,加快组建一批产业引领平台和共性技术平台,聚焦重点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技术攻关,力争形成更多突破性引领性成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服务体系,深入开展“科技经纪人”试点工作,全力营造良好“双创”生态,加快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坚持以结构优化促进能级提升。济南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的“着眼国家战略需求,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的重要指示要求,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构筑新型工业化的“四梁八柱”。做优传统产业,聚焦钢铁、化工、建材、炼化等重点传统产业,深入实施“千项技改、千企转型”,每年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300个以上,推动生产设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全面激活技术、设备、资金等要素动能,助力“老树发新枝”。做强主导产业,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和十大标志性产业链群,培育打造专业产业园区,系统推进新技术、新材料、新算法、新装备、新能源的自主创新,努力实现高附加值生产、高价值产品开发和低能源消耗、低污染排放,不断增强发展竞争力。做大新兴产业,全力推进空天信息、人工智能、新能源装备等优势产业突破发展,加快布局元宇宙、生命科学、未来网络等前沿产业,积极培育电磁能、基因编辑、合成生物等新增长点,努力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新型工业化、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链式发展培育集群生态。集群化发展是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济南将按照“紧盯前沿、龙头牵引、创新培育、打造生态、沿链谋划、集群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点、线、面”协同发力,加大产业链“建强补延”力度,推进产业链式集群规模化发展。力争到2025年,省级及以上先进制造业集群达到5个,雁阵形集群达到15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达到8个,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点”上强企,积极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研究制定个性化支持政策,推动要素供给实现全链条按需配置,让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阶段都获得精准扶持。“线”上固链,精准绘制产业链图谱,充分发挥链主企业作用,创新开展融链固链行动,引导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创新要素、共享产能资源,常态化开展供需对接活动,支持专精特新等优质中小企业“卡位入链”,着力构建优势互补、融合创新、协同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面”上育群,充分发挥13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的产业发展主阵地作用,按照“集聚集约、错位协同、功能互补、特色突出”的布局原则,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组建重点产业基金,聚焦细分领域深入开展精准招商,纵向拉长产业链条,横向提升产业集聚度,着力打造一批技术领先、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二、聚力促进数实深度融合,赋能新型工业化加速起势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全面释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效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的部署。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强化数字技术对工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促进产业体系实现全方位、全要素、全链条转型升级。
近年来,济南大力推进“数字济南”建设,抢先下好数字经济发展“先手棋”,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算网一体化协同创新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持续壮大,数字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数实融合水平持续提升。2023年,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80个,省级数字经济园区达到12个,是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面向未来,济南将聚焦“建强数字经济发展引领区”目标定位,加快推动数字经济提级赋能,促进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汇聚强大动能。
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塑强数实融合新优势。数字产业是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赛道。下一步,济南将统筹推进高端软件“铸魂”、集成电路“强芯”、先进计算“固链”、工业互联网“赋能”、人工智能“赋智”、新兴产业“跃升”等六大工程,不断提升数字产业发展能级。加快软件名城提档升级,聚力攻坚工业软件,打造更多引领性产品。加快培育碳化硅关键材料、芯片设计、晶圆制造等集成电路产业融合生态,打造特色鲜明的集成电路标志性产业链群。加快推进中国算谷重大项目建设,持续巩固服务器产业优势。加快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人工智能岛等平台建设,培育一批典型应用场景,打造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
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激发数实融合新动能。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战场,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下一步,济南将以数字化推动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以“鼎新”带动“革故”,以增量带动存量,促进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大力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用好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系列政策,深入实施“工赋泉城”行动、制造业数字化提标行动,不断提升企业整体数字素养,力争到202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90%,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75%以上。大力推进数字赋能千行百业,提速电子商务、智慧农业、智慧物流等平台体系建设,打造一批行业“产业大脑”,加快拓展智能网联、智慧金融、综合能源管理等应用场景,让数字化更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加快推动算网一体化,筑牢数实融合新支撑。济南在数字基础设施方面优势突出,全市算力规模达2940PFlops,拥有全省唯一国家级区块链基础设施“星火 · 链网”超级节点和全球首张5600公里确定性网络,为推进数字技术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济南将持续推进“双千兆”建设,加快5G网络深度覆盖和规模化应用,提高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未来导航等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水平,不断提升网络支撑能力,聚力打造黄河流域信息通信枢纽中心城市。加快城市算力部署,积极融入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提速推进济南超算、国家级行业数据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壮大算力规模、深化算力应用。
三、聚力推动优质企业攀登倍增,筑牢新型工业化主体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市场主体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离开市场主体的参与,推进新型工业化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近年来,济南持之以恒做大做强市场主体,着力培育一流骨干企业,全力壮大广大中小企业群体,市场经济的创新活力、竞争动力、发展潜力持续壮大。截至目前,全市经营主体总量超过154万家,累计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8000家以上,居全省首位。面向未来,济南将致力发挥企业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的主力军作用,推动企业攀登倍增发展,促进各类资源向企业集聚,着力打造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坚实“内核”。
坚持抓龙头强引领,推动骨干企业倍增发展。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大企业往往具有更强的引领带动作用。济南在工业领域拥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既有重汽、浪潮、二机床、齐鲁制药等扎根济南多年的老牌大企业,也有比亚迪、吉利、爱旭等新引进的新锐强企。下一步,济南将深入开展领航型企业培育行动,一方面发挥国有企业资源深厚、布局广泛优势,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创新,通过合并重组等方式快速做大做强,不断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推动国有企业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当引领、做示范。另一方面加大对重点民营企业的服务保障力度,动态优选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倍增意愿强的优质企业进行跟踪培育,在扩大规模、技术创新、人才引进、要素保障等方面开展精准扶持,着力激发民营企业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高民营企业规模能级。
坚持挖潜力促提升,推动中小企业攀登发展。中小企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生力军,必须广泛调动中小企业积极性,引导他们转型升级、借势攀登,不断提升工业企业整体质量和发展能级。下一步,济南将持续推进市场主体“个转企”“企升规”,不断壮大规上工业企业群体。加快扩容优质企业方阵,分层次抓好跟踪培育工作,力争到2025年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总数达到8500家。加大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力度,力争到2025年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突破10000家和8000家。
坚持强协同聚合力,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在创新链上,鼓励引导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创新要素、共享产能资源,推动大中小企业联合申报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等创新项目,通过生态构建、基地培育、内部孵化、赋能带动、数据联通等方式,培育一批协同配套能力突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上,深入实施大中小企业“携手行动”,常态化开展供需对接活动,通过共享设计、集约采购、协同生产等方式,推动大中小企业抱团发展。打造一批融通发展典型模式。在人才链上,鼓励行业领军企业、国有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加强对接交流,探索推行人才飞地模式,推动人才共享共用,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智力支撑。
四、聚力提升绿色发展能级,厚植新型工业化生态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是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出的新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到,绿色化是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济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融入工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在绿色发展中锻造新优势、培育新动能,着力厚植新型工业化的生态底色。
加快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近年来,济南认真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深入推进各类资源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强能源节约集约利用,“十四五”以来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4.1%,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较“十三五”末增长1.4个百分点,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提高至19.5%。下一步,济南将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和盘活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废钢铁、废旧电池等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让资源在产业链上充分循环;加快推进光伏规模化开发、生物质能多元利用,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3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7%。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绿色环保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近年来,济南坚持将发展绿色经济作为落实“双碳”战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一招,大力推动产业结构绿色化转型,积极培育壮大绿色生产力,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初具规模、形成优势。下一步,济南将坚定不移以绿色理念孕育新产业、催生新业态、提供新供给、创造新需求,进一步推动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聚焦重点领域加强项目招引,不断完善绿色产业链条、提升绿色产业规模能级,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装备产业规模突破7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级。
加速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近年来,济南大力实施绿色制造工程,累计培育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绿色工业园区等300余家。下一步,济南将依托中欧绿色制造产业园等平台载体,加快推进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及集成应用,推广实施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引导企业加大绿色低碳技改投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扩大制造业领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全力打造一批绿色生产标杆示范,力争到2025年,市级以上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产品等绿色制造示范项目达到 400 项,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整体绿色水平。(济南日报 记者:林江丽)
来源: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