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沼遗址古地貌非遗文化揭秘
西安高新区灵沼宗周研究中心 杨军辉
序言
笔者声明:此文并不是一篇科学论文,只是笔者根据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30、40、50、60老人,亲眼鉴证的灵沼遗址古地貌史和民间传承,揭秘与古文献、青铜器吻合的表象,究竟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历史真相的端倪?因此对文中的关键词作如下说明:
灵沼遗址、灵台遗址:
“灵沼遗址”、“灵台遗址”,目前并不具备考古意义上遗址,仅申遗为“陕西省三灵非遗文化”。由于先秦断代史目前发现文字载体甲骨文、青铜器、秦竹签、尚没有灵沼遗址的明确指向性,所以并无定论。就如国际上只承认商周文明,不承认有夏文明存在,从逻辑上说商周不可能一下子有文字,有城市,像从外星球坠到地球上的文明。所以五千年文明成为中国考古的重大课题,夏都在什么地方,就现在的发现也争论不休。文中所指灵沼遗址,今属西安高新区灵沼街办、鄠邑区五竹街办所辖地 ,距丰镐遗址南郊约3华里,具备地理、时间、空间的逻辑性,灵沼遗址古地貌周文化的丰厚沉淀和民间传承,对断代周文化非弥足珍贵。
箭台皋、箭台路:
“箭台皋( ɡāo)”、“箭台路”,赵王镇东村在建国初五十年代公社化“查田定产”丈量土地时对该地名的称呼,记为“箭台皋”,因道路从中穿过,俗称“箭台路”,查古文献并无此名记载,属于民间俗传。
坤池:
“坤池”,因池形状恰是半个月亮,所以建国前后的老人传说此池叫“坤池”,六十年代曾为稻田,地名又称“小月(儿)湾”。(查无文献记载)
文王庙、殿前路:
文王庙,(见图一)光绪年地图“文王庙”地标,文献仅有“丰京宗庙”之说,虽无明确指向性,但却是唯一。“殿前路”,从文王庙遗址前,灵沼雍泽池岸边通过,民间俗称“殿前路”,在董村界(此路无文献记载)。
饮马道:
“饮马道”,在董村以东,今通丰灵路的老路,流传此为古“饮马道”。道路名无文献记载。
大池:
金文有周王在“大池”的活动,民间俗称“大沼”、“大波湾”,此为灵沼重要水系来源。有专家称“大池”是“辟池”和“雍泽池”的总称,不妥。大池是灵沼辟池、雍泽池以外很重要的独立存在。
辟雍、辟池:
“辟雍”、“辟池”,海子四面环水是历史史实。据海子40代老人讲,建国初,海子岛村面积不超过六七十亩地大小,外围四周全是水,当为西周时辟雍之“辟池”。村南仅有大池北岸龙脉南岗高地种植小麦,村外是小溪丛横交织的稻田今成居住区,村西60年代还是大面积水域今成居住区和一条小河。回鹤庄东,董村南七十年代还遗留着水面和圆弧形辟池岸边。四周辟池多少年的逐渐上淤,建国初几次雨涝,海子岛村岌岌可危而有惊无险。所以,流传海子居住的龟背是西周“辟雍”,文献《左传》:“言之灵沼,谓之辟雍”虽没有明确指向,但海子即为“辟雍”贵族大学还是具有排他性的。
西雍、雍泽池:
“西雍”、“雍泽池”,海子辟池环水,流向村西与赵王镇之间和“坤池”之水交汇的大片水域称为“雍泽池”,由于地理位置在海子辟雍之西,所以方位统称“西雍”。“坤池”外围岛屿到大池北岸的“箭台皋”、“雍泽池”、都属于西雍范围。狭义上灵沼河的发源地当为“西雍泽池”。西雍和雍泽池与文献记载的逻辑性十分巧合。
正文:
灵沼遗址,在《丰镐考古八十年》确定的丰京遗址南郊3里,北从鄠邑区董村以南,到今西安高新区北正庄、谷子磑以北约2.5公里;东从今高新区回鹤庄以西,到鄠邑区赵王镇以东约1.5公里;面积约3.7——4平方公里范围内。
《礼记·王制》曰:“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辟雍即天子贵族大学。
灵沼大池,即“文王引水辟雍灵沼”汇集之处,今当地人称“大沼”、“大波湾”的地方(今遗迹尚存,西汉高速拦腰穿过)。大池,东南至西北朝向,长约2.5公里;宽约800——300米左右逶迤不等之边界;今约1.5平方公里,历史面积在3平方公里。大池北岸一段叫“南岗龙脉”长约1.5公里,距灵沼辟雍环水约300米左右。大池西流二里北折入“苍龙河”,成就了灵沼“遇洪不淹,遇旱不干”的大智大慧。
青铜器《遹簋》:“隹zhuī(惟)六月既生霸,穆王才(在)丰京,呼渔于大池。王饗酒”。《静簋》:“隹六月初吉,王才(在)丰京。丁卯,王令静司射学宫,小子眾zhong(众)服,眾小臣眾尸(夷)仆学射。□八月初吉庚寅,王以□□吕刚合□□□□邦君,射于大池。……。”大池向北“湀辟川流”
川流三水,一水从龙头(当地人世传叫龙头疙瘩)前的龙池北流,从今回鹤庄界注入海子东南;二水从龙脉中部北流注入海子西南交汇于海子南;即西周辟雍贵族大学海子(岛)遗址,因此历史以来海子辟雍四面环水,环水宽度在200多米——300米之间;青铜器称四面环水叫“辟池”。辟池中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地下涌泉,最大的地下涌泉当属辟池以外海子南河湾的泉眼,七十年代初大石盘泉水还不曾断流,这是灵沼之水被称为“阴阳合一”、“天地和谐”的自然绝配。辟雍的四周环流绝不是有学者和论文中描述的小水沟,更不是有陆路或便桥作交通,而是“以船为梁”的全封闭式的国立贵族大学。
青铜器《麦方尊》:“王令辟井(邢)侯出□,侯于井(邢)。雩若二月,侯见于宗周,亡□䢔王饔□(丰)京□祀。雩若翌日,在辟雍,王乘于舟为大豊(礼),王射大、禽。侯乘舆赤旗舟从。……”。《伯唐父鼎》亦有乘龙舟涉猎辟池的记载。可鉴,古之灵沼辟雍辟池,水面宽阔,环流汤汤(今地层地质、地貌水文遗迹尚存)。
辟池之水从北环水(董村和海子之间)流入“西雍”之“雍泽池”。其所以称“西雍”?因为方位在辟雍西边,其水不称水,称“雍泽(池)”。《诗经·周颂·振鹭》首句:“振鹭于飞,于彼西雍”。《礼记·射义》“天子将祭,必先习射于泽,泽者,所以择士也”。
图一、 壬辰年(1892)测量重镌《鄠县全域舆图》
川流之第三水自赵王镇东南大池北流,流经“烽火台”,台毁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流传烽火台吊桥是出入西雍的必经之路。烽火台下形成半月形池水,当地世传叫“坤池”;又称“小月湾池”,河道半月弦直径约200米左右,遗址遗存毁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和2023年建筑垃圾渣土填埋,今河道成小溪尚存,沿河西岸道路废于1976年园田化规划。此水穿过“箭台皋”(箭台皋取土毁于1994——2003年之间),与辟雍辟池之水交汇于“文王庙”前的“西雍泽池”,于西北方注入文王庙右(西)边“灵沼河”北流以卫丰京。雍泽池北岸在文王庙前呈凸弧形岸边,因为文王庙高居厚土十分徒峭,因此道路沿西雍泽池岸边通过,所以岸边的古道称“殿前路”(殿前路废弃于1975年)。
“箭台皋”,皋,释为水边的高地。它是夹在雍泽池凹弧形的南岸和“坤池”圆弧形南岸之间的高地。赵王镇到海子的交通要道从高地南沿穿过,此路因此建国初还叫“箭台路”,随着雍泽池水位下降此路先后北移两次于箭台皋北侧池水边,缩短了海子通往赵王镇商品交流的路程,原高处的箭台路被易名为“上路”,相对北移雍泽池水边的路则被称为“下路”。
图二 、 “箭台路”因“雍泽池”水位下降北移两次废弃的小桥
笔者曾亲历在“箭台皋”高地取土建宅基,发现取土剖面的表土有很多白色点状螺壳碎片分布,最深处取土壕沟土质泛黑青色,夹杂着很多完整螺壳,说明灵沼在远古本就是大沼泽,箭台皋是掘 “雍泽池”和“坤池”人工主观意识设计,堆土而成皋(高)地,以作“礼射”的重要场所。
川流三水以水封闭,是辟雍贵族大学九年集体生活的重要特色,西雍是辟雍(大学)的重要组成和功能区。据流传,西雍“坤池”周围到大池北岸是战马骑射、驭车、驭射、的校场,教练结束,战马大汗淋漓,考虑到战马健康,每天需要缓慢遛马到二里外沣河给战马饮水,久而久之,这条通往沣河之路被称为“饮马道”。灵沼河西叫“西饮马道”,以殿前路分界,东边通往沣河的路叫“东饮马道”,饮马故道遗址几千年今依然尚存(目前尚无文物佐证)
文献记载西雍泽池建有“湿宫”、“泽(择)宫”、“射宫”,以“射礼”大考仪式选贤择士的地方,大部分遗址在鄠邑区赵王镇界,可谓名符“天下第一考场”。
丰京宗庙文王庙建筑群居高临下,相隔约200多米开阔广场正对西雍雍泽池考场,可解读出周人明堂、宗庙“天命靡常,惟德视亲”,灵台不足以监视的理念。宗庙规模之大,参考光绪壬辰年(1892)测量重镌《新测鄠县全域舆图》“文王庙”地望。清同治年文王庙遭回民起义焚毁,建国初,尚存残垣断壁的地貌。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砖瓦厂到2012年长达半个多世纪,七十年代又填湖造田,已遭毁灭性破坏,地面下降了三四米,但文王庙高地仍能感受到远古皇家那种高高在上,雄视灵沼辟雍碧水环流,江山圆满不绝的遗风,丰京宗庙开辟了皇家建筑居高临下的先河。
灵沼古地貌由于地势低洼多水的特质,以及丰镐京畿要地被西戎觊觎,决定了很难有西周重要文物的发现。笔者和西科大秦学良教授仅在文王庙高地取土坎,捡到一个较大完整的土灰色陶瓦和几片同样规则残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付仲杨教授认为是西周早期粗绳纹陶瓦。付仲杨教授在海子东南角,据说被破坏的高土台的地方发现有西周夹砂鬲陶碎片,仅仅只能解读有周人生活和活动的痕迹。
灵沼古地貌大环境种种迹象,流露有周文王演绎《周易·八卦》在灵沼的伟大实践,其端倪有待专题探究解读。
图三、 2023年被建筑垃圾填埋已覆盖渣土的半月“坤池”遗址
图四、 2019年8月8日拍照的坤池下的螺壳分布
早在还没有“丰镐遗址”概念的以前,灵沼乡里兆渠村就有“周文王拜将台”、“比武台”遗址高台;流传为周六师演兵场。灵沼遗址流传的非遗周文化,更被当地人祖祖辈辈口口相传,传承了三千年的历史沉淀。到了明清时就先后有了原鄠县灵沼乡赵王镇东村北城门匾额“眺丰岐远”;赵王镇商街西城门匾额“灵忂嘉域”;马王镇西城门匾额“遥望岐阳”。海子城门匾额“灵沼故址”、“灵沼盛地”,董村(北海子)城门匾额“灵沼真境”、其对脚下地域丰富的周文化有着特别浓郁明确的指向性。然而,膏腴之地,村庄稠密,人口众多却是古遗址破坏殆尽的最大遗憾。
例如先秦文献所述灵台的地理位置,与我们今天所称的灵台大相径庭,今天的灵台是历史叠加文化?还是本来的原始灵台?其断代文化成千古之谜。把灵台与祭祀事件程序礼仪,地理、与时间概念等等的逻辑性,以及考古学达到完美结合甚至到了不可能的事,更何况有伤害古今广大文化认同的感情和尴尬。
周人经营的岐周原籍老家,由于地域偏僻有些文物得以保存,出土有大量窖藏青铜器,误导了有些专家大佬臆测刘家村“畴沟河”畔可能有灵沼、辟雍、辟池。致使建都近三百年的丰镐遗址和西周王城近郊,真正的灵沼遗址周文化开发陷入十分尴尬境地,不得不说抛弃了文献记载和历史事件的逻辑性,是现实主义的可悲和蒙羞。不得不强调在西周王朝即将灭亡的危急关头,周原采邑宗亲贵族特殊的根系人际(地)关系,成为最佳的文史“博物馆”保存保护地。同理,近代史“北京故宫博物院”重要文物撵转重庆、落脚台湾台北就是例证。
图五、 2023年被建筑渣土填埋的“雍泽池”遗址水面一角
灵沼遗址古地貌,一幅原生态灵沼的历史画卷,是一串打开西周文化教育史的金钥。文王庙,即丰京宗庙遗址所在,“明堂者,文王之庙也”。可以彻底否定“明堂”、“辟雍”是一座建筑两种名称的千年谬误包括笔者最初的认知。辟雍不可以是宗教祭祀,觐见诸侯,发布政令 ,决定战争的大杂烩场所,西周贵族大学是存粹的专业大学校园。(有待专题论述)
灵沼遗址古地貌遗迹与其丰富的非遗文化传承相佐,是弥补西周断代史重要的实物链条,它既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又是以自然状态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和血脉的历史地标。继上世纪七十年代灵沼遗址古地貌遭大规模破坏,近几年由于利益链条,更是变本加厉遭破坏,“皮之不存,毛焉附之”,希望有关部门抢救性保护灵沼遗址古地貌,保护好灵沼辟雍这块铸就中华文化灵魂的地方。“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特别声明:用于以经济收益为目的,刊登转载或者运用作者三灵文化研究成果,需征得同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