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带一路”故事|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行”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9-05 13:45:38

当地时间9月4日上午,中企承建的喀麦隆吕—曼金公路全线沥青路面摊铺顺利完成,标志着项目主体完工。望着公路上疾驰而过的车辆,中铁二十局喀麦隆吕—曼金项目负责人时飞长舒了一口气。

有着近十年海外工作经验的时飞坦言,这个项目是自己遇到的最难项目。“太被动了 !”谈及去年6月刚接手项目时的情形,时飞直摇头,“因为施工进度滞后,业主和监理不信任我们,沟通不畅,流程不顺,压力山大。”

施工进度滞后,是因为下雨。喀麦隆位于赤道附近,属热带雨林气候,每年3月到11月为雨季,11月到翌年3月为旱季。 “5到7月是大雨季里的小旱季,往年并不怎么下雨,但去年,5到7月雨下个不停,而现场正在土方施工阶段。”时飞皱着眉说,当地的红黏土经雨水浸泡后变得更加黏稠,装进自卸车后无法卸下,更无法用于路基填筑。“填筑路基时需要一层层来,压实一层再填筑一层,可雨水浸湿后的红黏土泥像弹簧一样,根本压不实。”

更糟糕的是,施工是在未封闭的既有公路上进行,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让本就不实的路基更加破烂不堪。当地民众抱怨“路越修越烂”,业主和监理质疑“你们不行”。

时飞临危受命,紧急调整施工方案,但当他拿着方案去和业主、监理沟通时,后者却表示:抢回工期再讨论方案。“我就在心里立下‘军令状’,一定要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行’,赢得他们的信任。”

于是,一方面调整人员,重新规划工作面,优化报验程序;另一方面,通过加固地基、改进基础结构、改造周围水路等措施,确保施工现场排水畅通。然后,一有下雨间隙就抢工期。

天公也作美,放晴两周。“我们抢修了十几公里,把施工进度抢了回来。业主看到了我们的能力和努力,也看到了希望,沟通和流程开始顺畅起来。”

去年12月,项目桥梁基础全部完成并顺利通过验收。“只用半年时间,我们惊喜地看到中国团队千方百计突破了非洲雨季,公路的建设速度令人钦佩!”前来工地视察的喀麦隆地方官员紧紧握住时飞的手赞叹不已。

进入适合施工的旱季后,公路的建设更是日新月异。当地货运司机奥斯曼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以前走这条路线,不是堵在出门的路上就是堵在回家的路上。现在好了,铺设了沥青路面的吕—曼金公路让我们感受到了方便与快捷,通行时间可比以前节省一半多。”更让奥斯曼高兴的是,有了沥青公路后,木材运送订单更多了。“这对我们以货运为生的人来说,真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他身后,一根根黑檀木、桃花心木正在被装上卡车。

全长96.7千米的吕—曼金公路,是喀麦隆首都雅温得连接北部各地区通道——喀麦隆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地非常关键的民生工程。喀麦隆的黑檀木、桃花心木享誉世界,吕—曼金公路通车后,不仅可以改善道路沿线居民的出行条件,公路沿线盛产的木材和经济作物也可以直接运往首都或港口出口,对振兴当地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主要施工任务已经完成,并赢得了业主和监理的信任和支持,时飞却不敢掉以轻心。“我们不仅要建设一条快速路,更要建设一条优质路。这条公路是我们首次采用法国技术标准修建,我们不仅代表着中国企业,也代表着中国建造技术。”时飞当前正和团队巡查施工全线,确保下个月公路一次性通过验收。

感言:

虽然3年的施工过程异常艰难,但是看到路过的司机对我们竖起大拇指,称赞中国工程师是喀麦隆人民的好朋友时,我觉得这就是中非合作从“硬联通”到“软联通”再到“心联通”的意义。

——时飞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