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琼瑶齐名的才女亦舒,拒认亲子,如今怎样了

听云霭阿 2024-12-14 10:51:17

不允许自己输,因为不喜欢输的感觉;

为了与自己喜欢的男人在一起,丝毫不顾及男方已名花有主而且还是自己闺女的男友、自己则将要成为“小三”的身份。

这个人就是与曾经的琼瑶先生齐名的才女亦舒。

她的爱情观至今都是人们的饭后谈资,两次失败的婚姻也带给了她不少的痛苦。

1.

亦舒的写作风格与当时盛行的琼瑶式言情小说截然不同。

琼瑶笔下的女主角大多柔弱温婉,依附于男性,而亦舒则更注重刻画女性的独立意识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她笔下的女性角色,即使在爱情中受挫,也能保持内心的坚强,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这种对女性独立精神的赞扬,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显得尤为珍贵。

亦舒曾毫不客气地评价琼瑶的作品“都是给小女生看的”,这体现了她对自己写作风格的自信,也暗含着对琼瑶式爱情观的批判。

除了对同行直言不讳,亦舒对娱乐圈的明星也常常做出犀利点评。

她评价张艾嘉“总以为青春永驻,老想假装有学问”,评价李嘉欣“美则美矣,毫无灵魂”,评价赵雅芝“当年进不了港大,简直是太幸运的一件事”。

这些言辞尖锐的评论,展现了亦舒的毒舌和傲气,也让许多明星对她敬畏三分。

据说,亦舒最欣赏的明星是林青霞,林青霞甚至会因为亦舒一句称赞就将衣服送给她,并表示“大家不骂我,是多亏你在我面前挡着”。

在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亦舒出版了三百多部作品,其中九部被改编成电影,她的名字与琼瑶齐名,成为了港台言情小说的代表人物。

她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也成为了香港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4岁那年,亦舒的处女作《暑假过去了》被《西点》杂志刊登,这标志着她正式踏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亦舒的写作天赋得到了哥哥倪匡的认可和赞赏。

他惊讶于妹妹的进步速度,甚至有时候编辑会托他向亦舒约稿。

倪匡曾笑称:“写小说对亦舒来说再容易不过,以后要叫她大文豪了。”

这既是对妹妹才华的肯定,也预示着亦舒将在文坛上崭露头角。

随着名气的逐渐提升,亦舒的个性也日益鲜明。

她被称为“亦舒大小姐”,带着几分傲气和任性,对待报刊编辑也常常表现出不耐烦的态度。

有人曾提醒编辑:“约稿时千万别得罪她,她未够年龄,杀人可不用偿命的。”

这句玩笑话,也从侧面反映出亦舒的强势和不容置疑。

17岁时,亦舒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辍学去《明报》工作。

她对学习的厌倦和对写作的热情,让她毅然放弃了学业,选择投身新闻行业。

凭借着过人的才华,她顺利进入《明报》担任娱乐版块的编辑,开启了职业生涯的新篇章。

在《明报》的工作经历,不仅让她接触到了香港的众多明星和文化名人,也为她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亦舒的父亲只是一名普通的职员,微薄的收入要负担七个孩子的成长。

这样的环境并没有限制倪家孩子的才华,反而孕育出了一群在不同领域各有所长的优秀儿女。

姐姐在理科方面展现出卓越的天赋,哥哥倪匡则成为了名震香港文坛的著名作家,与金庸先生并肩,而弟弟也成为了新加坡院士。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亦舒的文学种子也悄然萌芽。

与哥哥姐姐在学业上的优异表现不同,亦舒对传统的学习并不热衷。

尽管她天资聪颖,却对枯燥的课本提不起兴趣,成绩也并不出众。

然而,这种“叛逆”的性格背后,隐藏着的是一颗对文学的热爱之心。

她从小耳濡目染着哥哥倪匡的创作,对文字的魔力有着深刻的体会。

亦舒的才华在文坛上闪耀着光芒,然而,她的情感生活却充满了波折和争议。

她如同她笔下那些敢爱敢恨的女性角色一样,在爱情中奋不顾身,却又屡屡受伤。

18岁那年,亦舒爱上了落魄画家蔡浩泉。

蔡浩泉的父亲是曾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诗人蔡炎培,他继承了父亲的文学基因,写得一手好文章,画得一手好画。

然而,他却缺乏生活的实际能力,经济拮据。

亦舒对蔡浩泉的才华和气质深深着迷,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毅然决然地与他坠入爱河。

为了与蔡浩泉结婚,她甚至不惜采取未婚先孕的方式逼迫家人就范。

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无疑是一个大胆而叛逆的举动,也让家人感到无比震惊和难过。

最终,在亦舒的坚持下,家人无奈妥协。

然而,这场缺乏物质基础和家人祝福的婚姻,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

婚后,亦舒和蔡浩泉的生活并不如意。经济上的窘迫和性格上的差异,让两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亦舒习惯了精致的生活,而蔡浩泉却无法满足她的物质需求。

加上两人性格上的冲突,争吵成为了家常便饭。

这段婚姻仅仅维持了三年便以失败告终。

离婚后,亦舒将所有的怨恨都倾泻到了儿子蔡边村身上。

她很少去看望儿子,甚至在儿子11岁时彻底断了联系,这段母子关系就此冰封。

多年后,蔡边村成为了一名导演,他用纪录片《母亲节》的方式,试图寻找失散多年的母亲。

亦舒最终以小说《妈》的形式回应了儿子的呼唤,然而,小说中流露出的冷漠和决绝,却让人感到心寒。

她声称爱儿子,却又拒绝与他相见,这种矛盾的爱让人难以理解。

亦舒对儿子的抛弃,成为了她人生中一个备受争议的污点。

无论她有多少理由,都无法掩盖她作为母亲的失职。

这段母子关系的破裂,也成为了她情感世界中一道无法弥合的伤痕。

2.

在第一段婚姻结束后不久,亦舒的情感世界再次掀起波澜。

这一次,她爱上了闺蜜郑佩佩的男友岳华。

郑佩佩是当时香港影坛的当红女星,她与岳华的恋情被誉为金童玉女,羡煞旁人。

亦舒的介入,成为了这段感情的终结者。

据传,亦舒利用各种机会接近岳华,最终赢得了他的心。

1971年,郑佩佩和岳华宣布分手。

同年,亦舒在报纸上发表了《亦舒为什么爱岳华?》,高调宣告自己与岳华的关系。

这段建立在闺蜜背叛之上的感情,并没有给亦舒带来真正的幸福。

她对岳华的爱夹杂着极度的占有欲和不安全感。

她介意岳华与郑佩佩的过去,甚至会因为看到两人相关的报道而大发雷霆。

她会撕毁报纸,剪碎岳华的西装,情绪波动剧烈。

岳华对亦舒的极端行为展现出了极大的包容和耐心。

他理解亦舒内心的不安,尽量满足她的需求。

然而,亦舒的猜忌和怀疑,最终还是压垮了这段感情。

导火索是亦舒公开郑佩佩写给岳华的信件。

这封信件只是朋友间的普通问候,却被亦舒解读为旧情复燃的证据。

她将信件公之于众,导致郑佩佩的家庭关系出现裂痕。

岳华无法忍受亦舒的这种行为,最终选择与她分手。

即使亦舒放下骄傲,下跪求和,也无法挽回岳华的心。

他认为亦舒的嫉妒和猜忌已经超出了底线,伤害了他人,这是他无法原谅的。

这段感情以轰轰烈烈的方式开始,也以轰轰烈烈的方式结束。

分手后,亦舒和岳华老死不相往来,即使在同一个单位工作,也形同陌路。

在情感的漩涡中挣扎的同时,亦舒的写作事业却蒸蒸日上。

她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笔触,描绘着都市女性的情感世界,塑造了一个个独立自主、敢爱敢恨的女性形象。

她的作品不仅在香港文坛独树一帜,也影响了整整一代女性的爱情观。

经历了两段轰轰烈烈却又以失败告终的婚姻后,人们或许会认为亦舒将永远在情感的迷途中漂泊。然而,命运却为她安排了另一条道路。

四十岁那年,亦舒经人介绍认识了大学教授梁先生。

这段以相亲开始的感情,并没有像之前的两段感情那样充满戏剧性,反而显得平淡而真实。

梁先生欣赏亦舒的才华,亦舒也被梁先生的稳重和学识所吸引。

两人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最终走到了一起。

为了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亦舒选择通过人工受孕的方式生下了女儿。

这个孩子的到来,彻底改变了亦舒的生活。

她从一个特立独行的作家,变成了一个温柔的母亲。

她甘愿回归家庭,相夫教子,将生活的重心放在了女儿身上。

移居加拿大后,亦舒的生活变得更加平静。

她依然坚持写作,但更多的时间用来陪伴女儿,照顾家庭。

她不再是那个倚窗喝茶,对世事冷眼旁观的女子,而是变成了一个为柴米油盐操心的普通母亲。

朋友去看望她时,发现她已经完全融入了家庭生活,变得温和而慈爱。

这种转变,或许可以从她1982年创作的小说《我的前半生》中窥见端倪。

1 阅读:275
评论列表

听云霭阿

简介: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