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陟东旭
1948年,新保安战役的关键时刻,3纵司令员郑维山和政委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政委说:“你这是自作主张、擅自行动,一旦有什么闪失,是要担负违令抗命罪责的。”
郑则梗着脖子说:“命令是我下的,杀头的话杀我的!”
司令部的其他同志急坏了:大战在即,两个主官意见不一,这可如何是好?
1948年11月平津战役,正在休整的第四野战军奉命悄悄入关作战。
他们将和聂荣臻指挥的晋察冀野战军并肩作战,力求将华北蒋军40个师全部歼灭。
第四野战军接到命令后,在11月22日开始大举入关。
为了不让敌人发觉,新华社大张旗鼓地播发四野在沈阳主庆功、练兵、休整的消息。
事实上,部队已经全副武装,向关内开进。
几十万大军掩藏行踪,尽量做到神不知鬼不觉。
当时,华北蒋军的总指挥是傅作义,他不是泛泛之辈。
在解放战争中,傅作义是给我军制造麻烦最多的对手之一。
傅作义
作为保定军校生中的佼佼者,他是双方公认的抗日名将。1945年10月进行的绥远战役,1946年7月开始的大同集宁战役,以及同年10月进行的张家口战役,他三次破解我军战术,让聂荣臻、贺龙的战略意图无法实现。
1948年初,傅作义还计划派一支精兵,偷袭我军首长机关所在地石家庄,幸亏这一行动被我军提前掌握,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今非昔比,我军在华北集中了优势兵力,即使孙子再世也无力回天。
很快,我军开始痛击蒋军。
11月29日,华北野战军在张家口歼敌2000。12月5日,四野在北平以北的密云吃掉了傅作义13军一个师。
得到消息,傅作义如梦初醒,这才知道四野入关了。
如果四野继续南进,北平肯定不保。傅作义不再自信,慌忙收缩战线,在12月6日中午下令增援张家口的王牌35军火速回师向南,拱卫北平城。
35军军长郭景云接到命令,并没有太当回事,这个出身贫寒的陕西将军舍不得自己的坛坛罐罐,将自己的物资一股脑装上汽车,将面粉和机器也搬上了汽车。
这样一来,就耽误了时间,直到下午才动身南下。
这时,距离傅作义下命令已经过去了6个小时。
古人云“兵贵神速”,今人说“时间就是生命”,正是这一耽误,让35军万劫不复。
2月6日傍晚时分,“杨罗耿兵团”出现在敌35军附近。
35军军长郭景云是一名悍将,人称猛张飞,勇敢有余,智谋不足,还非常狂妄。
他没有把我军放在眼里,而是停下脚步,选择在下花园到鸡鸣驿一带宿营。
2月7日早上,军长郭景云一觉醒来之后,发现四周密密麻麻的都是我军。
但这里有个情况:这些部队除了我军12旅,其他部队都是地方民兵,战斗力不太强。
靠着先进的武器装备,35军杀出了重围,在傍晚时分来到新保安,一日仅走了15公里的路程。
这时候,一个坏消息传来:前面的公路已经被我军第12旅破坏掉了。
第35军副军长王雷震提议说:“我们应该另外寻找一条路线,连夜赶回北平。”
此时,杨成武、罗瑞卿和耿飚率领的部队还没有到,距离新保安还有200来公里,35军还有机会逃脱。
但是,狂妄自大的郭景云并没有采纳王雷震的建议,反而决定在新保安安营扎寨过夜。
殊不知,在总部的严令下,杨罗耿部开始强行军,以昼夜200公里的急速前进,于8日拂晓赶到作战地点,将敌35军团团包围。
当天早上,兵团各纵队收到了上级下达的死命令:
“要求你们严格而确实执行一切命令,谁要疏忽或不坚决而放跑敌人,是一定要追究责任的!”
这样措辞严厉的严令,各纵队首长还是第一次见到,他们个个神情严峻。
其实杨得志下这样的命令,是有背景的。
杨得志
主席日前曾经发过一个措辞严厉的电报:
(华野杨成武部)过去多次违背清楚明确的命令,此次擅自放弃隔断张(家口)宣(化)联系的任务,放任35军东逃,一纵在铁路两侧坐视不打……早已命令杨(得志)罗(瑞卿)耿(飚)所部(华北二兵团)于5日到达宣(化)怀(来)间,切断两敌间联系,即使5日不到,6日上午也应到达,35军如何能逃……
总部认为在此之前,杨罗耿兵团失职了,如果35军再次逃脱,后果该有多严重?
杨得志不敢大意,这才给各纵下了死命令。
当时的具体任务是,3纵在35军的西面和西南,4纵在敌军以东和东南,8纵在敌军以北,对35军形成包围之势。
郭景云一觉醒来之后,城外密密麻麻的都是我军,把新保安城围得铁桶一般,35军插翅难飞。
此刻的他惊恐万状,肠子都悔青了,怨自己没听部下的建议,在新保安住了一宿,这下被我军给困住了。
可是世界上没有后悔药,他只能向北平的长官傅作义求救。
35军军长郭景云
35军是傅作义的家底,家底丢了还怎么安身立命?
接到郭景云的求救电报后,傅作义赶紧命令北平的飞机向35军投送粮食和弹药。
但是天气恶劣,加上我军向飞机射击,飞机不敢低空投放,大多数物资落在了我军阵地。
与此同时,傅作义又派张家口的第105军和怀来的第104军前去解围,
然而我军早有防备,第105军刚出张家口,就在沙岭子遭到杨成武部顽强阻击,又折回张家口。
好在第104军没有让郭景云失望,急速赶往救援。
军长安春山很会打仗,他率军没有沿公路前进,而是从洋河以北的乡村土路经过,取得了出其不意的效果,突然出现在新保安。
安春山的这手出人意料,直到它行进到沙城一带时,才被3纵侦察员发现。
要知道,过了沙城就是4纵的防区了,要是不能阻击这股敌人,4纵就会腹背受敌,35军如果再趁机突围,煮熟的鸭子就飞了。
情况万分危急,郑维山急忙请示上级。
事不凑巧,可能是信号的问题,怎么都联系不上。
他着急了,按照上级部署,3纵的任务只须守好自己的防线,负责阻击城内的敌军,没有义务去打敌援军。
可是这样的话,就会功亏一篑,兵团的战略目标无法实现。
如果3纵去打敌人援军,就违反了上级命令,这个责任担不起。
不打击敌人援军,出了问题的话,3纵是不必担责的。
郑维山把个人荣辱放在了一边,依然决定令9旅和7旅1个团继续围城,担任阻敌突围任务,自己则带8旅和7旅2个团前去沙城地区阻敌。
这时候,政委出面阻拦,觉得他这样做不妥,是自作主张,违反上级指示。
郑维山
一个人坚持就地作战,一个人要兵分两路,二人发生激烈争吵。
“我是政委,不同意你这样做!”政委固执己见。
“我是司令员,指挥作战由我负责!”郑维山毫不让步。
我军建军初期,政委对军事行动有最后决定权,从1942年开始,总部明确作战指挥主要由军事主官负责,也不再由政委实施最后决定权。
政委见状,终于不再坚持。
时间紧急,郑维山一面指示电台尽快与兵团沟通联系,向兵团报告自己的行动,率部去阻击104军遭遇。
12月9日,阻击战打响。
此时上级来电了:“郑擅自将3纵队围城部队主力调至沙城地区,如35军逃跑,郑要负完全责任。”
郑早已把个人荣辱和安危置之度外,他没有争辩,也没有退缩,而是立刻给兵团回电:“兵团并报军委:“兵团来电获悉,现在我这里情况严重,处境困难,望令4纵增援我一至两个团。”
杨得志看到电报后,心说这个小郑,你胆子也太肥了吧,擅自调动了本纵的围城部队不说,现在竟然还让自己从4纵中抽调两个团去增援你,让我怎么说你?
但此刻,杨得志明白部下的良苦用心,因为之前的军事生涯中,郑很少主动请求增援,今天这样要求,肯定是情非得已。
杨得志经过慎重思考之后,电令4纵派了2个营前去增援。
如此一来,3纵一部如虎添翼,在4纵一部配合下,对104军发起猛攻。
两部夹击,硬生生将敌第35军、第104军隔离在马圈、碱滩阵地东西两侧。
当时两军相距只有不到5公里,彼此的厮杀之声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假如郑分兵出击,敌人两军很可能会合,那样的话我军的战略意图就很难实现。却无法会合。
所以说,郑的“抗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战后,郑维山不但没有追责,反而受到了兵团和军委的通令嘉奖。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战场形势千变万化,一个将领之所以出色,不但在于他能不打折扣执行上级命令,更在于特殊环境下不机械执行命令,能审时度势做出自己的判断,甚至“违抗”命令。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
看得热血沸腾,小编思路清晰,语言凝练,写得一手好文~[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发凡是政委之类人物都不写名
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