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识3000字,6岁夺央视冠军的神童王恒屹,如今“伤仲永”了吗

北纬的咖啡豆 2025-01-03 12:15:32

王恒屹的名字曾被冠以“神童”、“中华小词库”等耀眼标签,在几年前的电视荧屏上留下了令人惊叹的印记。

三岁识字三千,四岁吟诵唐诗,六岁在央视舞台上与成年人同台竞技,出口成章,让撒贝宁、董卿等名嘴都赞叹不已。

但是时间如白驹过隙,八年悄然而逝,如今的王恒屹,是否仍然延续着儿时的辉煌,还是如同“伤仲永”般泯然众人矣?

01

天才的初露锋芒

2013年,青岛一普通工薪家庭迎来了新成员,王恒屹在这个温馨的家庭中降临,他从小就是奶奶带大的,因为爸爸妈妈都在上海辛苦赚钱养家。

本以为他会像其他留守儿童一样,童年时光在嬉戏玩闹中度过,可命运却赋予了这个孩子非凡的天赋。

三岁的小王恒屹已经能识3000多个字,还能背上百首古诗,比一般孩子厉害多了,五岁时他的古诗词储备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490首,同时还掌握了600多个英语单词。

王恒屹的才华很快就吸引了电视节目的注意,四岁那年,他第一次出现在了《了不起的孩子》这个节目里。

站在镜头前,这个小不点表现得特别成熟、自信,一点不像个小孩子,他不仅能够流畅地阅读和复述文章,还能在极短时间内记住并背诵下来,更令人惊讶的是,即使是只播放几秒钟的音乐,他也能迅速地说出歌曲的名字。

六岁那年,王恒屹重返观众面前,这回他亮相了《挑战不可能》和《中国诗词大会》。

在《挑战不可能》中,节目组特意设置了一道高难度的挑战:从300首古诗中随机挑选10首,将诗句打乱,让王恒屹在短短几秒内识别并完整背诵出来。

这对于成年人来说都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可王恒屹却轻松应对,甚至能够解释诗句的含义,这份理解力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惊叹。

在《中国诗词大会》上,王恒屹更是展现出过人的诗词功底,他与成年选手同台竞技,面对各种刁钻的考题,总能对答如流,甚至仅凭十二个关键词就能吟诵出十二句诗词。

王恒屹以其惊人的才华获得了“神童”、“中华小诗库”等称号,成了大家心目中的天才少年。

不过虽然大家都在夸赞,也有人开始有些疑虑和担心,有人怀疑这是不是父母有意炒作,也有人担忧过早培养会束缚孩子的个性和想象力,甚至有人担心他会步“伤仲永”的后尘。

02

奶奶的智慧

王恒屹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奶奶的精心培养。

奶奶何霞是一位热爱传统文化的老人,她从小就给王恒屹读《三字经》、古诗词等经典作品,没想到却意外地发现了孙子的天赋。

王恒屹的记忆力惊人,几乎教一遍就能记住,这让奶奶欣喜不已,也更加坚定了她用传统文化滋养孙子的决心。

奶奶教东西不老套,喜欢在生活中慢慢教,她给王恒屹打造了一个充满童趣的学习空间,里面放满了各种图画书和儿童读物,让孩子在玩耍的同时也能学到知识,她经常领着王恒屹逛图书馆、公园和博物馆,让他自己体验世界的多姿多彩。

奶奶为了不让王恒屹沉迷于电子产品,特意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导他了解诗词之美,每天都会固定抽出两个小时陪伴王恒屹学习,但她从不揠苗助长,也不会因为孩子学得慢而心急。

她一直很耐心,慢慢来,用最简单的方法,把中国文化的种子种在了孙子的心里,这种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恰恰是最适合王恒屹的。

当然除了奶奶的辛勤付出,王恒屹自身的天赋和兴趣也是至关重要的,他对学习挺有兴趣的,完全是自己想学的。

每当他背诵出一首新诗或者理解了一个新词语,脸上都会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这份对知识的渴望,正是他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

在奶奶的引导和自身的天赋下,王恒屹的成长速度令人惊叹。

2017年,王恒屹的家人们把他的学习视频放到了网上,结果没想到火了起来,这个小小的身影,用他渊博的知识震惊了无数网友,大家纷纷感叹:“这孩子是不是偷偷喝了聪明药水?”

这段视频让王恒屹的才华被电视节目组看中,他开始在各个综艺节目中亮相,展示他非凡的才华。

03

是“神童”还是“仲永”?

小时候的才华并不代表未来的成功,历史上“伤仲永”的故事屡见不鲜,这也不禁让人担忧:王恒屹是否也会步入仲永的后尘?

王恒屹火了,可也有人开始质疑他,有人认为这只是父母利用孩子进行炒作,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有人担忧太早让孩子面对各种压力,可能会对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有不利影响,有人忧心这种灌输式的教学可能会压制孩子的个性和想象力,最后让孩子变得平凡无奇。

这些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在巨大的光环之下,王恒屹能否保持初心,继续对学习保持热情?那家人的心能否不被名利冲昏头,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空间?这些都是摆在王恒屹和他的家人面前的挑战。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对于王恒屹来说亦是如此,离开了闪光灯的舞台,他回归到一个普通小学生的身份,在校园里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褪去了“神童”的光环,他是否还能保持学习的热情,是否还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王恒屹确实没让人失望。

在学校里,他不仅保持着对学习的热爱,更展现出了在语文和历史学科上的突出天赋,他在课堂上总是认真思考,爱发言,总能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不少惊喜。

他的古诗词储备量更是惊人,达到了1400多首,而且他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更注重理解诗词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王恒屹不仅在学校里努力学习,还积极追寻自己的兴趣所在。

他开始学习书法和绘画,用笔墨描绘心中的世界;他还喜欢运动,在操场上挥洒汗水,释放青春的活力,在短视频平台上,他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与更多人交流学习的乐趣。

这个曾经的“小诗库”,如今正朝着一个全面发展的方向健康成长,王恒屹对未来有着自己的打算,他希望成为一名传授历史知识的历史教师。

这份理想或许不像科学家、艺术家那般耀眼,但却体现了他对知识的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向往,他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去影响和启迪更多的人,这或许也是他学习的最终目的。

王恒屹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家人对他的鼓励和正确指导,孩子的特别才能得到了家人的理智对待,他们很清醒。

他们没有因为孩子在电视上的出色表现而沾沾自喜,也没有给孩子施加过重的压力,王恒屹在他们心中,首先是正常孩子,其次才被认为是个天才,他们很重视孩子的爱好,支持他尝试不同领域,同时给他营造一个宽松快乐的学氛围。

他们明白给孩子太大压力和过高期望,反而会限制他们的潜力和想象力,王恒屹的成长路上,得益于这种既理性又充满爱的教育,步伐稳健,别只盯着“神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王恒屹的故事让人们开始认真思考“神童”标签的真正含义,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热衷于给孩子贴上各种标签,例如“神童”、“天才”、“学霸”等等。

但是这些标签真的有意义吗?这些压力会不会给孩子造成负担,进而影响到他们未来的成长?

每个娃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才能,各不相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有的记性好,喜欢背诗,有的运动能力强,有的手巧,擅长画画。

我们不应该用单一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优劣,更不应该强迫所有孩子都成为“神童”,每个孩子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星,只要给予他们合适的土壤和阳光,他们就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浮云]

参考来源:

央视新闻 外表呆萌心中装有千家诗的四岁神童青岛新闻网 7岁青岛神童王恒屹再登央视 小学一年级背下800首诗词

0 阅读:12
北纬的咖啡豆

北纬的咖啡豆

好内容,豆哥给你好看!坐看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