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废”孩子,我是如何一步步犯错的
你能想象吗?曾经那个眼中闪着光,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孩子,竟在我的“努力”下,变得对学习深恶痛绝,对未来毫无期待,彻底“躺平”在家。这不是别人的故事,而是我作为家长,亲手酿成的苦果 。
从上个月月初开始,儿子已经整整在家荒废了三个月。每天除了吃饭,其余时间都“黏”在电脑前,沉浸在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里,日夜颠倒。
他的脾气愈发暴躁,只要我一开口,哪怕只是关心问候,他都会像被点燃的火药桶,朝我大声吼叫,完全无法沟通。
更令人痛心的是,为了能一直玩游戏,儿子竟用绝食来威胁我。就在前几天,因为我试图限制他玩游戏的时间,他一把将我推倒在地,我重重磕到桌角,疼痛瞬间袭来,可他却无动于衷,眼里只有电脑屏幕。
我瘫坐在地上,望着儿子冷漠的背影,心中满是懊悔与自责。身体的伤痛远不及内心的万分之一,多年来的悉心照料,换来的竟是他如今的叛逆与堕落。

儿子从“学霸”到“学渣”的坠落
一直以来,我对儿子寄予厚望。我出身普通,早早辍学,在社会上吃尽了苦头。因此,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儿子身上,希望他能通过学习改变命运。
从幼儿园开始,我便给他报了各种辅导班,绘画、英语、围棋……几乎占据了他所有的课余时间。家庭的大部分开支,都用在了儿子的教育上,尽管生活拮据,我却从未有过一丝犹豫。
儿子也很争气,小学阶段,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奖状贴满了整面墙。然而,进入初中后,一切都变了。
他对学习越来越不上心,成绩一落千丈,脾气也变得暴躁易怒。游戏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吃饭、写作业,甚至半夜都会偷偷起来玩。
有一次,我实在忍无可忍,拔掉了电脑插头。他顿时暴跳如雷,冲我吼道:“你干嘛!我马上就要赢了,你赔得起吗!”此后,只要我一提学习,他要么和我激烈争吵,要么摔门而出。
记得有一回送他去补习班,时间紧迫,他却悠闲地坐在沙发上玩游戏,丝毫没有要出发的意思。我焦急地催促:“我们为了给你创造好的学习条件,省吃俭用,就盼着你能好好学习,你怎么就不明白呢!”
他却突然失控,大声反驳:“学习!学习!你们就知道让我学习,我不是学习的机器!”听到这话,我怒不可遏,一巴掌打在了他的脸上。
从那以后,儿子整整一周没和我说话,我做的饭他也一口不吃,我们之间的关系降至冰点。

夫妻教育分歧加剧孩子叛逆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和孩子爸爸的观念截然不同。我认为,只有严格要求,才能让孩子出人头地;而他爸爸却觉得,孩子开心就好,不必给太多压力。
每次我教育儿子时,他爸爸总会站出来护着儿子,这让我的教育计划屡屡受挫。我们之间的争吵也越来越频繁,家庭氛围变得紧张压抑。
有一次,儿子考试成绩下滑严重,我正要批评他,他爸爸却不以为然地说:“一次考试没考好而已,何必大惊小怪。”这句话瞬间点燃了我的怒火,我们开始互相指责,翻旧账,争吵愈演愈烈。
儿子被我们的争吵声激怒,冲我们大喊:“别吵了!再吵我就不上学了!”说完,便摔门而去。
孩子彻底“躺平”,我的反思与改变
初二下学期,儿子的情况愈发糟糕。课堂上,他不是玩手机,就是睡觉,成绩惨不忍睹。老师多次找我谈话,希望我能重视孩子的问题。
回到家,我没收了他的手机,严厉质问他:“你现在这个样子,还怎么考高中?”儿子却满不在乎地回应:“考高中有什么用?你不也没考上,不照样生活吗?”
听到这番话,我气得浑身发抖,随手将手机砸向他。他爸爸见状,也忍不住动手教训了他。
第二天,儿子死活不肯去上学,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对我的劝说充耳不闻。只要我一提上学,他就情绪激动,摔东西,甚至以死相逼。
看着儿子的变化,我意识到,再这样下去,孩子就彻底毁了。在朋友的建议下,我带儿子去看了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的一番话,如同一记重锤,敲醒了我:“很多家长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感受,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回想起这些年对儿子的教育,我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忽略了他的兴趣和想法。我剥夺了他玩耍的时间,扼杀了他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儿子逐渐打开了心扉,开始愿意和我沟通。我也改变了教育方式,不再一味地逼迫他学习,而是尊重他的选择,给予他足够的空间和支持。
如今,儿子已经重返校园,脸上又重新露出了笑容。他开始主动学习,对未来也有了自己的规划。
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地认识到,真正的教育不是把孩子培养成我们期望的样子,而是帮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做好这三点,给孩子真正的爱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都想给孩子最好的爱,却常常陷入误区。其实,真正的爱,体现在日常的点滴行动中。下面这三点,不仅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还能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用心倾听,走进孩子内心
很多时候,当孩子想和我们分享生活中的趣事或烦恼时,我们总是不耐烦地打断他们,急于给出建议或批评。实际上,孩子更需要的是被倾听和理解。
当孩子感受到被倾听时,大脑会分泌催产素,让他们产生安全感和被爱的感觉。要做到有效倾听,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 给予专注关注:当孩子和我们说话时,放下手中的事情,看着孩子的眼睛,认真倾听。比如孩子说“今天学校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我们可以回应“是吗?快和我讲讲”,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重视。
- 识别并反馈情绪:用温和的语言反馈孩子的情绪,如“我感觉你今天有点开心,是发生什么好事了吗?”让孩子知道他们的情绪被认可。
- 复述确认理解:通过复述孩子的话,确认我们的理解是否正确,如“你是说今天和同学闹矛盾了,对吗?”引导孩子进一步表达。
- 避免过早评判:不要急于给出建议或批评,而是先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如“听起来你很委屈,愿意和我说说具体发生了什么吗?”

高质量陪伴,给予孩子安全感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陪伴并非简单的时间堆砌,而是需要用心投入。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鲍尔比的依恋理论指出,高质量的亲子互动能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想要做到高质量陪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每天固定陪伴时间:每天抽出15分钟,完全属于孩子的时间,和他们一起做喜欢的事情,如玩游戏、阅读、聊天等。
- 参与孩子的兴趣爱好:如果孩子喜欢运动,陪他们一起打球;如果孩子喜欢手工,和他们一起制作。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支持。
- 认真回应孩子的问题:孩子的每一个问题都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我们要耐心解答,或者和他们一起寻找答案。
- 创造美好回忆:周末可以带孩子去公园、博物馆等,一起创造美好的回忆,增进亲子关系。

管理情绪,为孩子树立榜样
父母的情绪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情绪稳定的父母,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当我们察觉到自己情绪即将失控时,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 觉察情绪触发点:思考是什么引发了我们的情绪,是孩子的行为,还是我们自己的期望过高?
- 深呼吸冷静:在生气时,先深呼吸几次,给自己一些时间冷静下来,避免冲动行事。
- 用“我信息”表达感受:用“我感到……因为……”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我感到很担心,因为你这么晚还没回家”,避免指责孩子。
- 及时道歉:如果我们因为情绪失控伤害了孩子,要及时向孩子道歉,承认自己的错误,让孩子知道我们尊重他们的感受。
养育孩子,是一场自我成长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反思、学习和改进。真正的爱,不是给予孩子多少物质财富,而是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支持和陪伴。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用正确的方式,陪伴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