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韦源口十年之变一座滨江集镇的历史与现实

楚风雅 2018-03-02 19:28:13

  氵韦源口,自古水陆交通便利,曾是经济繁荣一时的商埠。

  它背靠氵韦山,面临春湖,东北滨长江,与黄冈市蕲春县官窑镇隔江相望,西北与西塞山区河口镇毗邻,南距阳新县城兴国镇60公里。

  曾经,大冶湖水在氵韦源口注入长江;万里长江则受西塞山阻隔,或曲或直地流入氵韦源口,形成一片天然的避风港—月亮湾。

  近日,东楚晚报边界行报道组以月亮湾为起点,探访氵韦源口十年之变。

(数座长桥正在拔地而起,月亮湾展现出了崭新容貌)

古戏台街遗址 诉说曾经的辉煌

(新年伊始,几个小朋友加到氵韦源口村爷爷奶奶家玩耍)

  “船到氵韦源口,顺风也不走。”

  在当地村民眼中,这句谚语描述了氵韦源口镇氵韦源口村曾经商贾云集、热闹非凡的场景。

  历史中,水路历来是货运的首选。作为江边集镇,加上月亮湾的独特地形,氵韦源口曾是过往商船的避风港。南来北往的客商在这里登岸,经月亮湾进入氵韦源口,在氵韦源口村形成了繁华集市—戏台街。

  老人汪承金介绍,那时候,戏台街中商铺林立,有油坊、杂货铺、鱼肉店等,商铺都是砖木结构,街道由巨大的青石板铺垫,每当日落西山,戏台街中尽是灯红酒绿。

  戏台街以“戏”最为出名。

  “这里曾有一个巨大的戏台,戏台呈六角状,装饰十分讲究。”汪承金说,每晚都会有沿江知名戏班演出,在这里,过往客商或洗涤风尘,或休闲娱乐,可谓盛极一时。

  水路衰退之后,古戏台街也逐渐没落。以前,由于地理位置低于长江干堤设防水位,氵韦源口村连年遭遇洪水。1999年,氵韦源口开始移民建镇,在棠梨湖(原称塘坜湖)逐年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新修的兴氵韦大道,新建惠民还建楼。桨声灯影成为往事,古戏台街商铺住宅或被拆除,或自然破败,只剩残垣断壁。

  73岁的汪承金是留守在古戏台街的五六户居民之一。

  “你为啥不搬走?”

  “我们舍不得。”

  他告诉记者,他的孩子们都已在镇上落户,唯有古戏台街才是他一生生活的土壤。

  “2016年起,大冶湖入江口也改到了他处,这里再也不会淹水了。”他遥望不远处的月亮湾,眉须微颤,在阳光底下,继续和其他留守的老人一道,晒着太阳聊着天。

月亮湾上长桥卧波 见证集镇飞速变化

(坐落于长江之滨的月亮湾,宛如一幅袖珍版草原风光图)

  十年前,坐落于长江之滨的月亮湾宛如一幅袖珍版的草原风光图。

  即便是在枯水季节,也有一湾浅水从四顾闸内流出,注入月亮湾。

  阳光下,一大片树叶枯落的杨树与不知名的绿林点缀着月亮湾,青草如棉被般铺了厚厚一层,与连绵起伏的河床一起,延伸至2公里外的氵韦山脚下。

  远处的房舍、炊烟、星星点点的红叶、在滩边觅食的水鸟和悠闲吃草的牛儿互为映衬,月亮湾之美令人惊叹。

  十年后再访月亮湾,青山绿水依旧,牛儿吃草卷起舌头,河道中水波微荡,仿佛画面静止。然而,在月亮湾之上,数座长桥正拔地而起,昔日的大冶湖入江口也相去甚远,月亮湾展现出了崭新容貌。

  2009年3月,经湖北省政府办公厅正式批复,同意筹建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地跨氵韦源口、黄颡口两镇,如煽动翅膀的蝴蝶,带来了连锁变化。

  根据规划要求,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分层次、分领域递度式发展。至2015年,主要完成了港区和临港物流园的建设;从2016年起,以氵韦源口镇区为中心,向南开拓工业产业园,形成园中园,以利于集聚发展。

  月亮湾上正在建设和已经完成建设的长桥,有连通黄石城区与阳新等周边地区的氵韦源口大桥、月亮湾大桥;也有一跨过江,串联黄石与黄冈的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

  据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新闻负责人邱海鹏介绍,截至2017年,新港园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4.4亿元、重点服务业营业收入0.97亿元、财政收入2.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0.65亿元,与2011年相比,年均分别增长12.3、69、21.5、46;外贸出口实现零的突破,年均达350万美元,奏响了港口兴园、开放活园、生态立园、产业强园的动人乐章。

一枚硬币的正反面

(屹立在长江之畔、氵韦源口镇区内的黄石新港)

  追溯氵韦源口的十年巨变,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的建设是绕不开的话题。

  如一枚硬币的正反面,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一方面带动了园区、镇区、美丽乡村“三位一体”发展,另一方面则倒逼着农耕村庄谋求产业转型。

  在氵韦源口谢家湾,美丽乡村建设初显成效,平整宽阔的马路连通家家户户,小洋楼鳞次栉比;村民们年底回乡,住新房,聊收成,唱大戏,其乐融融。

  村民黄龙梅告诉记者,这两年,谢家湾可谓焕然一新,“道路四通八达,去哪儿都方便。”

  黄龙梅一家在北京经营着一家饭店,收入可观。但这次回家,她甚至不急于出门远行:“家里面空气多好,现代化的生活设备,啥都有。”

  在东湖村,村委会主任姜维则正在为村庄转型发展而发愁。

  姜维生于1985年,十年前在北京谋生。2009年,姜维回到氵韦源口镇东湖村,组建了一支车队跑运输。2011年,经换届选举,姜维进入东湖村村委会工作。

  近年来,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建设加速,东湖村有八成以上集体土地被征收,部分村民被拆迁搬离。

  “东湖村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姜维说,东湖村缺产业、缺资源,绝大多数村民仍处于外出打工谋生状态,留守在村中的青壮年,或跑运输,或组建劳务公司,为新港园区建设做配套工作。

  根据政策,东湖村年满50周岁的女性、年满55周岁的男性都办有失地农民保险,该项收入每月超过100元。

  “与东湖村情况类似,氵韦源口镇三洲村已经全村搬离,对我们而言,现在也到了转型的关键节点。”姜维说。

独特文化之美 老年舞蹈队乐翻天

(东湖村老年舞蹈队正在为演出加紧排练新节目)

  氵韦源口镇东湖村与黄冈市蕲春县官窑镇隔江相望。

  在当地,江南江北一家亲,东湖村甚至有不少儿媳妇都是黄冈市蕲春县官窑镇人。“我有三个亲戚,是蕲春嫁过来的。”姜维说。

  东湖村沿江而建,域内少山,有不少东湖村人甚至在蕲春县官窑镇购买了祖坟山。每年清明期间,东湖村的古渡口处人山人海,有近3000人等待着轮渡过江,祭奠祖先。

  在东湖村,一支老年舞蹈队也格外活跃。

  69岁的胡冬梅是这支老年舞蹈队的队员之一。她介绍,队员们都是东湖村60岁以上的老人,平日里,大家都要忙碌着做家务,带孩子,甚至有些人家中还有农活。

  “我就养了近600只鸡。”排练间隙,胡冬梅告诉东楚晚报记者,每逢有空,队员们就会聚集在一起,自排自演节目。

  近些年,老年舞蹈队频繁参加黄石、黄冈等地的民间艺术节目,斩获各项荣誉8次。

  看到记者们的到来,老年舞蹈队也暂停了排练,即兴创作出一首歌谣祝福我们:“你们呐个嘞,辛苦了,我们向你来学习啊,我们向你来祝福……”

  一时间,笑声与歌声在空气中交融,夕阳洒在每个人的脸上,勾勒出一幅独特的边界乡村生活图景。

——聚焦阳新

0 阅读:1548

评论列表

一诺198402

一诺198402

6
2018-03-02 23:31

就是一垃圾

楚风雅

楚风雅

诗文风雅:惟楚有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