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聪明,叫“节俭”

麦麦笔记 2024-09-06 17:39:11

演员郭麒麟说得真有道理:“我赚的钱,一嘴一嘴说出来,一个节目一个戏拍出来的,怎么能浪费呢?”

拿我表哥来说,他当年打工,花钱跟流水似的,年底连回家的车票钱都得找父母要。

父母种茶,一年才七八万收入,吃光用光,毫无顾虑。

可结婚后,消费观来了个180度大转弯,抠门成了标配。

某天,孩子生病刚进医院,医生一句话:“住院要准备三千块。”听完差点没哭出来,因为他兜里没那三千块,欠账一堆,父母也早就不再接济他了。

现实里,有多少人和表哥一样,习惯了挥霍,结果关键时刻手足无措。

有人劝你,“钱越花越有。”还有人说,“不花钱就等着别人替你花。”

该醒醒了,抠门不等于穷,而是一种活下去的智慧,是人生必备的“生存术”。

01

人到中年,抠门是积攒底气的资本。

没钱了,借一次钱你就会知道,比“囊中羞涩”更难堪的是那种“求人无门”的窘迫。

朋友疏远,亲戚冷脸,靠山山倒,靠人人跑。

到头来,没人真心愿意为你雪中送炭,谁都怕借钱给你,打水漂了怎么办?

《我的前半生》里的罗子君,学历高、颜值高,本是职场精英,婚后却安心做起全职太太。

丈夫陈俊生虽然不是富豪,但也让她衣食无忧。

日子过得风光,出门衣着光鲜、社交不断。

然而,离婚一朝到头,罗子君这才发现自己竟成了“废人一个”,连找份基本工作都心有余而力不足。

最惨的是,靠山没了,自己啥也不是。

重头再来,才明白“偷的懒都要还回来”这话的分量。

你以为身边人都能依靠?错了!亲戚朋友,看你得意时巴结不完,吹捧声不断,但真到了你需要帮忙时,都躲得远远的。

只有钱在自己手里,才是真底气。

别嫌抠门,得意时使劲攒,等你风光不再,手头的积蓄就是你最大的倚仗。

02

人到老年,抠门是持家有道、防骗利器。

钱是老本,花不完的就留着,不给子孙添麻烦就是积德。

会抠门的老人,往往是最难骗的。

骗子讲得再天花乱坠,人家钱袋子紧紧捂着,存款锁在定期里,取钱还得几道手续,骗子连个角都摸不着。

见多了“养老骗局”,那些买保健品花钱如流水,听完讲座就掏钱的老年人,心软得跟棉花糖似的,骗子都爱他们爱得不行。

这种老人,外表看着精明,转身就把那乱七八糟的“保健品”当饭吃,听信些个“大师”讲的“发财妙计”,什么投资什么高回报,结果一脚踩空,人财两空。

老了,更要有个“抠门心”。别怕抠,怕的是啥都信、啥都敢花,钱出去容易,再想回来就难了。

钱留在自己手里,精打细算过日子,哪怕最后啥也没赚到,起码没让人当了冤大头。

别到头来,活了一辈子,让别人耍了个遍,还后悔都来不及。

03

少年抠门,是提升素质、传承家风的硬道理。

“少年不知愁滋味”,哪懂挣钱的难处?父母再苦再累,看得见,却体会不深。

一旦父母不愿再掏钱,心里就不痛快,甚至吵闹着非要不可。这就是没吃过苦,不懂抠门的后果。

小时候,谁让你去赚钱?手一摊,向父母要钱,就完事了。

天津的年轻企业家,大学刚毕业就赚了第一桶金,三十不到,已是两家公司老板。

说起创业,他从大学第一天就开始了,靠“新生奖学金”倒腾电话卡,赚了不少。同龄人,拿奖学金当吃喝玩乐的本钱,过一天算一天。

他说:“70后创业靠环境,80后创业靠理念,90后创业靠消费习惯。”

现在的大学生,一个月花个三四千,习以为常:买书、玩手机、谈恋爱、旅游,哪一样不烧钱?

看看有脑子的年轻人,抠门得紧。

每一分钱都攥在手里,想清楚怎么花,才能不给父母添负担。

这才是正经传承家风,过日子别太大手大脚。

花钱大方,不代表你有格局。真正有格局的人,花钱得有计划,懂得精打细算。

省下的钱,用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提升自己,这才是硬道理。

总有些人年轻时抠门,但走得长远,因为他们明白,节俭是立足社会的基础,是成事的起点。

04

钱这东西,关键时刻就是紧箍咒,勒得你喘不过气。

学会抠门,不用活在别人眼神里,日子才能自在。怎么抠?不是一毛不拔,而是要懂得这三点:

第一,拒绝“买买买”。非必要的东西,别买!必要的也选物美价廉的,甩掉“越贵越好”的迷思。

第二,别和人攀比。人比人,气死人,跟谁比都差点意思。为了面子跟风买,结果钱都流走了。

第三,学会花钱。花钱是为了挣更多的钱,那才算懂得投资。

让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里
1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