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建国后,他用黄金买村姑成亲,妻子婚后举报说:我丈夫不是普通人

正专注研究案情的警察忽然抬起头,问道:“是不是碰到啥难题了?”那女人说了句让人震惊的话,“我老公可不是一般人,我得去告发

正专注研究案情的警察忽然抬起头,问道:“是不是碰到啥难题了?”

那女人说了句让人震惊的话,“我老公可不是一般人,我得去告发他。”

那时候,新中国刚刚站稳脚跟,国民党的残余力量还没彻底清理干净,好多以前的将领都改了名换了姓,偷偷摸摸地躲在大陆的某个地方过日子。这样的人,数量可不算少。

那妇人讲完一通让人云里雾里的话后,竟然还自己掏出了48两金子,外加一小堆丝绸。这下,警官心里头开始犯嘀咕了,要晓得在这个啥都得重建的时候,能有这些家当的,不是以前的地主老爷,就是国军里的大官儿。

警察仔细打量着那个男子,发现他长相周正,身上的衣服虽然打着不少补丁,手臂上还留着几道明显的旧伤疤,看起来挺寒碜,但总觉得他和一般人不一样,有种特别的气质。

当警官的目光在男子身上扫来扫去时,他显得十分从容。在接下来的盘问环节,他干脆利落地说出了自己的真实底细,原来他是国民党2军里的王牌师长,名叫王凌云。

那时候,共产党对国民党那些带兵的头头们真是恨得咬牙切齿,因为他们手上沾满了咱同胞的血。等到新中国一建立,被抓起来的国民党将领,大多数都遭到了严厉的惩罚,丢了性命。

这事儿已经超出了警察能管的范畴,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低头商量了一会儿,最后决定把王凌云交给军队的头头去处理。军队那边呢,对王凌云的处理办法就是关他十年,让他去劳动改造。

说说王凌云这人吧,他跟其他国民党将领有啥不同,能让军队对他手下留情呢?这事儿得从他的军旅生涯开始聊起。

【灾荒遍野,王凌云投笔从戎】

时代造就杰出人物,动荡年代往往冒出霸主。每位人生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都是从非同寻常的起点起步的。

王凌云这人挺倒霉的,生在河南这个产粮大省,却偏偏赶上了百年难遇的“丁戌大饥荒”。就算他家有祖宗传下来的几百亩地,也都几乎没收成。那时候他还小,就已经亲眼见到了那些饿得皮包骨的穷人,没办法只能啃树皮活命的惨状。

不过,王凌云挺走运的,家里头尽管省吃俭用,还是坚持供他去学堂念书识字。很明显,王凌云的家人盼着儿子能考上科举,让家里重新兴旺起来,不再过穷日子。

可惜老天爷不帮忙,加上自然灾害频发和清政府的残酷压榨,逼得一群穷苦农民只好结伴成了土匪,到处抢掠,搞得老百姓日子没法过。而那帮糊涂无能的清朝官员,对此还是不管不问,无动于衷。

最终,辛亥革命这一大事发生了,清朝被掀了个底朝天,王凌云的科举之路也随之化为了泡影。

王凌云离开私塾后,对眼下的情况心里透亮,他觉得中国之所以这么乱,全都是因为土匪横行霸道。这样看来,也许去当兵打仗会是个更棒的选择。

这时候的中国,被三个大头的军阀把控着,吴佩孚就是他们中的一个,他手里管着的地盘有河南这块地方。

1919年那会儿,五四运动轰轰烈烈地闹起来了。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成群结队的大学生走出来游行,表达对政府的不满。他们说,政府为了自己的利益,偷偷摸摸地让官员去参加那个关于把青岛给出去的《巴黎和约》签字会,这事儿实在让人咽不下这口气。

那些贪心的官员悄悄躲在政府大楼的偏僻处,想避开风头。但游行示威的学生们因为找不到这些贪官,一气之下,决定放火烧了他们的豪宅。

那天,好几十名学生被扣上“闹事者”的帽子给抓了。吴佩孚得知这事儿,可他没采取行动去弹压。

王凌云稍微知道点吴佩孚的爱国情怀,心里头也琢磨着想当个爱国的军人。所以,他就跟小时候在私塾一块儿念书的哥们儿彭耀,还有朋友赵大盈,一块儿去报名,想加入吴佩孚的军队里头。

然而,王凌云多年来一直在私塾里埋头苦读,身子骨瘦弱得很,面对这猛然间加大的训练强度,他确实不太能适应。

头三个月的练习时间里,王凌云大白天顶着大太阳站着练基本功,一到晚上腿就痛得要命,根本睡不着。这么熬了整整三个月,最后,王凌云实在是扛不住了。趁门卫换班那会儿,他悄悄换上便服,溜之大吉。

那是在一个秋季,天气带着点寒意,风轻轻刮过,但对“逃跑者”王凌云来说,感觉格外冰冷。

王凌云琢磨着自己这些年书没少读,古诗经文背得滚瓜烂熟,可到头来却没能风光地回家,让家里人享上清福;本想当个报效国家的勇士,参军也就那么几个月,那苦日子实在是熬不下去了。这两次的挫折,对王凌云来说,打击真是太大了。

幸运的是,他碰到了人生关键时刻的贵人,那就是郑国翰。

老师悉心教导王凌云,让他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爱国战士。

郑国翰这家伙,真不是一般人。记得那次和王凌云见面时,他已经是县里的一个小官了。这人特别热心肠,老百姓有啥冤屈都爱找他,因为他从不贪钱,也没听说他收过啥贿赂,所以大家都特别尊敬他,还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郑青天”。

郑国翰见到来访的王凌云,那叫一个热乎劲儿,别提多高兴了。

他给王凌云好好分析了一下他的困惑,说多读书能让方向更清晰。后来听说王凌云手头紧,就爽快地帮他出了学费。

王凌云心里头特别感激郑国翰,把他当作自己的人生导师。

在他上学的那会儿,正直无畏的郑国翰因为严厉打击鸦片贸易,惹恼了不少地主,他们视他为心头大患。没过多久,民国政府的一些官员就找了个莫名其妙的罪名,硬生生地把他关了起来,这一关就是整整十年。

遵守法律,做好事反被冤枉。郑国翰经过这么多年反复思考,明白了一件事:腐败透顶的民国政府,是不可能容忍清廉官员存在的。

想要走上仕途,那就得自己跳进那滩浑水里。郑国翰心里有个主意,他打算拉起一支民团,实实在在为民众做点好事。

1920年那会儿,坏人特别多,他们老抢当地有钱有势的地主和豪绅。这些匪徒常常绑走那些富豪家里没啥反抗能力的老婆孩子,接着就向富豪们要一大笔赎金。

王凌云对此记忆犹新,他在回忆录里这样记录:“好多地主都变成了富裕的目标,土匪一洗劫,他们经常就家散了,人也没了。”

郑国翰一出狱就急着拉起一支队伍,这时候,王凌云接到了来自恩施郑国翰的邀请,二话不说就加入了他的行列。

王凌云在学堂已经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唯独缺少的就是实战经验。幸好他的老师郑国翰以前也是个既能文又能武的秀才,有了这样的好师傅,王凌云在剿匪时就顺利地把学到的知识用到了实际战斗中,慢慢攒够了经验。

不过王凌云有个主意,那就是把土匪给整合进来。但这跟他老师郑国翰的想法差别可大了去了。王凌云说,其实好多土匪都是被逼无奈才落草的。

想象一下,连续三年大旱,饿肚子饿死的人到处都是。与其饿死在路边变成一堆白骨,还不如去当个抢那些有钱有势地主的土匪,这样说不定还能找到一条活路。

郑国翰赞同王凌云的计划。他们一开始就直接拒绝了土匪绑架有钱人索要赎金的要求,接着向他们说明归顺后的种种益处。对于那些不愿意归顺的土匪,他们就采取强硬手段进行打击。

通过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段,王凌云成功吸引了不少老练的土匪加入他的队伍,这样一来,匪患渐渐得到了控制。与此同时,民团的力量也壮大起来,规模扩大到了旅的级别。

【为表“忠心”,王凌云参与剿共】

世间先有识马之人,而后千里马方得显名。王凌云率部搞出的动静,引起了陕西靖国军副头头张钫的。

一般来讲,国民党对待像土匪一样的民团,理应采取严厉镇压的态度。但张钫一听到王凌云干的那些事儿,高兴得不得了,直说自己是碰到了志同道合的人。

张钫其实是从苦日子里走过来的,心里一直装着老百姓,所以他特别想把王凌云拉到自己的队伍里。但王凌云对此并不买账。

跟张钫聊天那会儿,他听到一句话,整个人就呆了,没多想就点头同意了张钫的提议。

那时候,张钫费了好大劲劝王凌云,“北洋政府已经完了,你王凌云接下来打算怎么办?是打算回去享清福呢?还是想再干出一番事业来?”

说到底,王凌云心里头憋着股劲儿,就想让老中国换个新模样。

1930年9月份,王凌云的部队被国民党军队收拢过去,他自己呢,也被提拔成了少将师长。

过了四个月,蒋介石发话了,让他动手去平定那些所谓的“土匪”,其实就是共产党的军队。王凌云心里明白,共产党军那是真正的仁义之军,他们干的是为老百姓谋福祉的活儿,哪像外界传的那样。

结果,王凌云故意装出兵力不够的样子,跟红军周旋来周旋去,暗地里却是给红军制造机会,好让他们能从危险中溜掉。

这个行动没让蒋介石和他的心腹们察觉到,不过王凌云明显没啥“拿得出手的战绩”,在蒋介石手下的那些将领里,他被人故意排挤了。

王凌云感到疲惫了,官场里头那些错综复杂的人情往来,他根本摸不清门道。要是让自己在这种乌烟瘴气的地方,只为了功名利禄憋屈地活着,还不如直接出去跟日寇干一架,实现他最初的理想!这样才对得起自己这么多年辛辛苦苦学的军事本事。

【幡然醒悟,王凌云投身抗日】

1937年的时候,日本鬼子早有计划地在中国好多地方动手开打了,眼看抗日战争就要爆发。面对这么厉害的敌人,国民党里头的将军们一个个都不肯出头,生怕自己上了战场就回不来了。蒋介石也是急得没办法。

说了一声,“我打算上前线打日本鬼子。”蒋介石从沉思中抬眼,目光最终定格在说话的人王凌云身上。略作考虑后,他点头答应了王凌云的请求。

真没想到,蒋介石的那一个选择,居然让王凌云变成了日寇一听名字就吓得发抖的“狠角色”。

日军心里盘算着要在东南亚搞一个“大家乐”圈子,打算用三个月时间把中国给“清理”一遍。他们嚣张到这个地步,还在报纸上大肆宣扬,这可把王凌云气得不轻。

但是,王凌云这个人挺理智。看着日本人一步步逼上来,国民党军队老打败仗,他没慌没乱,而是很镇定地去找为啥会输,接着就改了自己的打法。

他心里明白,到了这个关乎生死的关键时刻,只要打一次败仗,军队的士气就会一点点地往下掉,再也回不来了。

王凌云面对日寇时特别小心,所以在1937年到1945年期间,他指挥队伍跟日寇斗智斗勇,一点点地把日寇从中国城市里逼了出去。

在那十多场战斗中,要说最耀眼的,淞沪会战肯定算一个,而桂南战役呢,则把他的军事才能展现得淋漓尽致。

1937年秋天,日本鬼子硬是让两个士兵闯进上海虹桥机场,结果被咱们中国守卫给打死了。接着,他们就拿这事儿找借口,非要咱们解散上海的保安队,还要把防御设施都给拆掉。

遭到拒绝之后,日本鬼子立马动用了停在租界和黄浦江上的军舰,对着江湾、闸北那边开炮,连上海市中心都给轰到了。

这时候,蒋介石在战场上直接提拔王凌云为中将军,让他指挥七十六师冲上前线。

10月6号那天,王凌云的队伍走到了该到的地方。跟其他国民党的将领不一样,王凌云没窝在军营里头光动动嘴皮子指挥手下,他是自己抄起枪,跟普通士兵一块儿往前冲。

根据党史资料的新披露,那场战斗整整持续了四天四夜,结果国民党军队的精英部队竟然折损了六成。这一重创让原本嚣张跋扈的日军不得不放慢脚步,他们原先设想的三个月内征服中国的计划也因此泡汤了。

在那场战斗中,王凌云带领的队伍受伤和牺牲的人数最少。因为这个原因,蒋介石直接给王凌云的部队改了个新名字,叫“福山部队”。这一仗,让王凌云和他的部队名声大噪。

然而,这只是个开端,王凌云在桂南战役中的调度指挥,才真正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1939年11月份,日军打算切断中国南宁跟越南凉山红军之间的联系。于是,他们派了位叫安藤利吉的司令官,领着一支训练得很好的第5师,还有台湾混成旅,这些人都是悄悄地往前摸。同时,海军的第2派遣支舰队和第3联合航空队就在旁边保驾护航。他们的整个路子就是从钦州湾一路冲到桂南,想抢个好位置。

中国守军没想到攻击来得这么快,一下子就被打得不断后退,结果日军还成功占领了昆仑关。蒋介石一听到这个消息,立刻着急地调动其他军队去对付敌人。

12月24号那天,王凌云琢磨着九塘东北边的枯桃岭,觉得那儿是个能下手的好地方,要是占了那儿,就能把昆仑关的日军跟外界的联系给切断。

接下来,国军悄悄动手,打了九塘东北枯桃岭上日本鬼子一个措手不及。天上飞机扔炸弹,掩护着地上爬行的步兵,把那些吓得手忙脚乱的日本兵一个个干掉。

战斗的结果是,日本军队的第21旅团被打得溃不成军,他们的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在战场上献血淋漓,最终倒下。

然后,王凌云指挥部队,有红军帮忙,在31号那天拿回了昆仑关,接着一步步地把日军从广西给撵了出去。

这场仗打完后,王凌云是少数几个受到表彰的将领里的一个。

【国共内战,王凌云成为弃子】

1945年的时候,日本鬼子终于认错了,他们宣布自己投降了,不再抵抗。

王凌云荣幸地摘得了“青天白日”和美国的“银质自由”两枚勋章。但命运弄人,随着国共内战爆发,王凌云竟沦为了被抛弃的一枚棋子。

蒋介石对王凌云一直保持着既小心提防又疏远的态度。

他觉得,王凌云因为有北洋的背景,从头到尾都不太可能是自己这边的人,说不定啥时候就会反水。

换句话说,蒋介石从头到尾都只把王凌云当成一个可以随时牺牲的小角色,不怎么在意他。

1948年的时候,淮海大战正式打响了。在远方的北平,蒋介石拍来电报,他做了这样的部署:

白崇禧负责统领华中与徐州这两个指挥中心。

王凌云负责的第13绥靖区下面的第2军和第15军,可以并到第12兵团里。要是情况需要,华中“剿总”那边可以不管南阳了,好让第12兵团能顺利在周家口活动。

能让宋希濂当上徐州“剿总”的二把手,也就是副总司令。

明白人都看得出来,王凌云的兵力已经被其他将领给瓜分了,他实际上已经没了啥真正的指挥大权。而这事儿,还仅仅是个开头呢。

1949年开头那会儿,宋希濂把蒋介石的话带到了王凌云那里,说要接手王凌云管的第15军,还有第13绥靖区的那些头头脑脑们。

王凌云感到前途无望,就换了名字叫做张克明,辞别了国军,跑到重庆去了。文章最开始提到的那个女人,是他到了重庆后,在乡下一家农户那儿,花了48两金子买回来的。

现在的他只想安安静静地过日子,平平淡淡的就好。但可惜啊,王凌云即便是在悠闲的时光里,也忍不住通过看报纸来了解剿匪的进展,这一行为却让那位妇人起了疑心,结果导致他最后锒铛入狱。

王凌云是个挺爱国的厉害人物,他以前干的那些爱国的事儿,共军将领心里都有数。因此,就算王凌云掺和了打共军的事儿,共军将领还是愿意放他一马,最后只给了他十年的牢坐。

王凌云出狱以后,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没准儿,他是去追求自个儿的新目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