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道拆迁好,国家每每一拆迁,拆二代都要“富一富”。拆迁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赔款和一套新的房子,还享有国家政策补贴。
但是有一个人却独独是个例外,这个人就是浙江湖州的陈先生,要说这陈先生为什么不愿意接受拆迁,那可就大有渊源了。
浙江湖州荆湾村,一个偏远的小村庄,如果不是因为采沙而逐渐被人们所得知,恐怕没人会知道这个偏僻又贫穷的小村庄。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穷乡僻壤”,却得天独厚的流经了一条小河。在数百年的沉积下,河道中也积存了不少的泥沙。
这些泥沙正是人们口中常说的“河沙”,由于流水的筛选作用,最终沉积在河道里面的泥沙质地都十分细腻松软,常常用来盖房子。
靠着挖泥沙和倒卖泥沙,荆湾村就此发家了。当地几乎所有的村民包括陈先生在内的,自从有人提出这个方法后,便开始加入到河沙买卖的大军中。
人们夜以继日的把河沙从河底挖出来,晒干,并卖到各个建筑工地里面去。靠着这一行当,荆湾村的人们从每年收入只有几百人民币一跃上涨到上万元。
陈先生也是如此,靠着河沙交易,很快便赚的盆满钵满。发家致富后,当地人陆续把自己的小破屋拆了,盖上了小别墅。
短短数十年间,当地的景象焕然一新,路通了,钱包鼓起来了,房子建起来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然而问题很快便出现了,由于常年的采挖河沙,导致河道变浅,河道蓄积水源的能力直线下降,洪水说来就来。
当地不少人以采沙为主业,但仍有不少土地还在执行种植的功能。自从采沙业发展起来后,当地不少土地开始出现涝灾的情况。
从河道里漫出的水积在农田里面,又缺乏水道的疏泄作用,很快便满了,一连受灾连累了许多户人家。
庄稼泡在水里不见天日,很快便腐烂了,导致当地不少人出现了“颗粒无收”的情况。不少村民顿时就急了眼,但又找不出原因,只好这样过了好几年。
直到后来,有人给市政府写了信,反映了近些年涝灾的严重情况。市政府马上派人前来考察,不查不要紧,一查吓一跳。
原来,由于长期的采沙,河道里面的泥沙已经十分稀少了,而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那么早晚荆湾村会被洪水淹没。
考察员向市政府反映后,很快经过领导的商量,决定要在荆湾村建造一处防洪大坝,用来预防洪水。
这一政策一出,下面的人很快便去落实了。这第一步就是要落实当地居民搬迁了,为此,政府开出了丰厚的拆迁条件,不仅可以获得等面积大小的房子一套,还有丰厚的赔偿和福利政策。
这一消息一传来,荆湾村顿时就沸腾了,不少人是一口答应了下来。毕竟,这可能是他们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
而陈先生,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却陷入了沉思。在之后的一个星期之内,同村的邻里都陆陆续续搬离了他们生活了数百年的地方,而陈先生一家却没有动静。
考察员来考察的时候,看见陈先生一家的奇怪举动,连忙催促其赶快搬走,等到时候施工队来了那就不方便了。
但陈先生却斩钉截铁的说:“不搬!”眼神之坚定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大家都想不通,陈先生为什么放着好好的福利不要,非要自讨苦吃呢。
眼见着劝不动陈先生,考察员也只好作罢,但他心里想着:就算你再继续拖延,等施工队一到,不走也得走了吧。便没有继续和陈先生一家纠结。
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施工队已经到了且开始动工了,陈先生一家还是没有搬离。由于陈先生家的土地是私有的土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施工队也不能强制拆迁。
这就导致了一个尴尬的局面,陈先生家附近所有的房子都拆了并且铲平了,只有陈先生家的房子孤零零的杵在那里,格外突出。
市政府的工作人员多次登门拜访,向陈先生一家诉说提高他们的补偿以及不搬迁将带来的后果,但陈先生的回答依然是“不!”
为此,市政府的工作人员只好作罢。这件事一经传出,就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不少人气愤陈先生一家太过于自私自利,又有人想要挖掘陈先生一家不肯搬走背后的原因。
经过记者走山访水的长途跋涉,终于见到了陈先生本人,经过采访后,我们才明白其背后的原因。
原来,陈先生的父亲在拆迁令发出不久前去世了,一家人悲痛万分却只能默默祝福老人在天上一切安好。
特别是陈先生,父亲的离世对他的打击很大。而在这件事发生后不久,拆迁令便发了出来,陈先生顿时就泪流满面。
这片土地也是他从父亲手里接过来的,在这片土地上辛勤经营数十年,早就和这块土地难舍难分,更别提直接抛弃土地,一走了之了。
父亲走了这么些年,自己也未能够好好守孝,所以即使面对政府如此丰厚的补偿,陈先生还是放弃了。
这一采访一经发出,不少人都为之动容,人们对陈先生的看法也有了改观,觉得陈先生是个重情重义的人。
拆迁对于每个村来说都是大事。一经拆迁,每个村民便要背井离乡,离开这个祖祖辈辈建造的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地方,四散而去。
一个村庄的历史也会就此消亡,有的人选择更优渥的生活,有的人选择守护这份历史底蕴,不同的选择之间并没有优劣之分,只要跟从自己的内心。
事到如今,荆湾村的大坝已经建起来了,洪水也淹没了其他较低矮的地方,而陈先生家因为地势高,仍然顽强的矗立在湖中央,活脱脱一座湖中别墅,既心酸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