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推送的编读往来,里面有一张照片:
改后我看很多人觉得绿色有点太扎眼了。
怎么说呢?其实这还不算是最扎眼的。
记得我之前推过一期内容吗?
里面照片的绿,改得是不是更扎眼?
有关于这个绿色应不应该后期调整得这么翠,每个人的审美可能不同。
我仅发表我的看法。
对与不对,只作参考。
1
夏天拍照,肯定绕不开绿色,但绿色应该怎么呈现,可能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
通常,我们用手机原镜头拍出来的照片,绿色都是发暖的。
如果,在这绿色之中,再掺杂一些黄色的话,那照片更是会重度偏黄。
比如,这个场景,草确实不太绿,看起来,是不是惨兮兮的?
那么,我后期的时候,就会用HSL,把照片中的黄色的色相调整的偏绿一些。
如果看过原图,你会说,这太假了。
我也承认它很假,但是,就单论两张图来说,
如果让你选,哪张会更激发你的游玩欲望?
所以,调色,终归是为眼睛服务的,
很多的时候,我们的调色,就是一眼假。比如那些火爆INS的滤镜风格,你知道它是假的,但是,它就是好看。
所以,照片调色,真实不重要,喜欢,才重要。
2
通常我给照片调色,并不是基于它真实不真实,而只是源于它符合不符合我的叙事需要罢了。
就我而言,在绿色的呈现上,通常会基于2点考虑:
第一,主体是谁
比如,当我拍摄的场景中,画面主要呈现的就是自然景观。而人或者物,相对来说只是融入环境中的一环的时候。
那么,我就会毫不犹豫地将绿色,调整成亮眼的青翠色。让整体环境显得绿意融融。
但是,如果我拍摄的场景,主体的呈现是画中人,或者是建筑等等。
那么,绿色就不易调整得过于亮眼,因为这样,就会弱化主体的表达。
比如,这几张照片,我或是要突出画面中的人物,或是要突出画面中的建筑。
如果此时还使用过于亮眼的翠绿色,那么,颜色就会对主体造成一种反噬。
因此,我选择墨绿或者草绿来处理画面中的绿植,
这样,你的注意力,还是在人或者建筑身上。
第二,感受是啥
如果我拍摄的场景,是日出日落,是开阔的场景,想让你感受到的,就是和煦或热烈。
那么,我会把绿色调整得偏黄一些。
但如果我拍摄的场合,是深林秘境,或者是水岸小溪,想让你感受到的,就是清爽或神秘。
那么,我会把绿色调整得偏深一些。
3
当然,如果你实在吃不准,那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拍摄的时候,直接试。
我之前说过,我用vivo拍照,很喜欢使用人像模式,有的时候甚至用人像模式去拍风景。
就是因为人像模式里面的滤镜,在绿色的划分上特点鲜明,可以让我有所取舍。
比如,滤镜中,这个“清爽”模式的绿色,就是那种很多人所说的一眼假。但架不住在一些大风景中,确实拍出来好清爽。
而到有建筑或者人像的时候,我可能就会试着切到“自然”、“复古”或者“质感”模式,这样,绿色就会淡化许多。
遇到实在无法抉择的,我就每个滤镜都拍一张,最后,再选一张最顺眼的。
这样,就会简单许多。
4
总之,在夏天拍照,绿色真的是需要你花一番心思去考虑的对象。
不必去纠结假与不假,失真与否。
只要自己看着顺眼,其他一切,都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