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丨从三千字短文到16集悬疑剧,肖乾操和段奕宏为《双探》做了什么?

影艺独舌 2021-09-22 22:02:19

中秋节前,《双探》在腾讯视频播完了最后两集。极致的电影镜头美感,“冰血暴”式的暗夜追踪,豆瓣评分一度上到8分,最终以7.2分收官。

看过肖乾操担任制片人、段奕宏主演的《暴雪将至》的观众,对《双探》的美学风格不会陌生。

如果说《暴雪将至》是以悬疑为切入点,对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命运的思考,那《双探》则是通过新旧案件的勾连,对两代人的人生进行了溯源。

肖乾操是85后影视制片人。2014年参与《白日焰火》的制片工作,正式入行。2017年操盘了电影《暴雪将至》,与主演段奕宏结下深厚的“战斗”友谊。因为有着对悬疑犯罪题材的共同爱好和相近理念,他们又创作、制作了网剧《双探》。

《双探》开局惊艳,段奕宏+大鹏+曾美慧孜的“金马”组合,的确出手不凡。不过随着剧情的演进,《双探》越来越像是一杯苦茶。

简言之,《双探》在影像上做到了高水准和风格化,在场景氛围的营造上有诚意,在表演上见功力,但在叙事节奏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临近结尾时失去了悬疑和张力。

制片人肖乾操

肖乾操对于豆瓣评分的起伏很淡定,对网络上的评价也不辩驳。他说这是摸着石头过河,主创们尽了最大努力,保证了基本的标准,但也需要继续摸索和学习。他们会在悬疑片的领域长期耕耘。

以下来自肖乾操的自述——

01·真实世界的气息,扑面而来

《暴雪将至》拍完之后,老段(段奕宏)说想做一些幕后的工作。我们彼此的电影观念比较一致,于是成了一个小团队。从2017年年底开始,就一直在找选题。

东京电影节,段奕宏与肖乾操拥抱

我们当时其实储备了一些项目,大部分都是电影。在2018年年初,一个朋友把一个故事递到了我的手上,一个很有气质的故事,它有点文艺,又带一点文学,是一个非常有纪实感的短篇。

那种生猛的气质扑面而来,一个项目的地基就浮出水面了。这就是今天的《双探》的雏形。

案件包裹下人物的选择和命运,人与时代的关系很有意思,虽然才短短三千字,但是触到了我的内心。而且你一看就知道这个戏肯定得在东北拍。

后来到了延边,我看到了边境小城的土壤、山脉和河流,以及文化的交融。它不只有萧瑟的、落拓的部分,也有非常五光十色的鲜亮的部分,提供了视觉风格上的想象基础。

从2018年年中开始,影视行业进入了振荡期,电影的上马相对来说风险更大,而悬疑类网剧却在全方位崛起。于是,《双探》就照着网剧的方向进行了开发。

近年来,段奕宏“银幕警察”的形象深入人心。他在拍《大秦赋》时与腾讯视频有接触,谈到这个项目,双方一拍即合。所以,《双探》投资和播出平台的事儿,很快就定了下来。

02·开机前三个月,剧本推倒重来

撇开制片人的身份,我也是个悬疑片爱好者。我在影视圈里面是个新人,需要找到最恰如其分的方式来表达。

悬疑片能够做到既有一定的表达,又能在类型化上有发挥空间,它可以融入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的,伸手可以触及的社会背景,同时它也可以是高概念的。它几乎可以满足我在创作上的所有想象。

肖乾操(中)

《双探》最初就是群像戏,是一个特定年代、特定背景、特定地域的人物群像。作者写得非常冷静,他对任何人物都没有倾注过分的关注和偏袒。

但这类写法不是一个电影的体量能够撑住的,它需要剧的体量。

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来研发剧本。从2018年二三月份,到2019年的七八月份,用了一年半时间才有了第一稿。

编剧贾长安全程在场,反复推倒重来。我和老段以及其他主创也参与剧本的建议、修改,从头到尾都是他执笔。拍摄过程中他也是跟组的,最终完成调整。

因为想法一直在丰富,剧本一直是动态的。《双探》是2019年11月8号开机,开机前两三个月,我们还对剧本进行了调整。不是说改一点点,而是改人物设计和关系。相当于又一次推倒重来。

主创也会谈到执行层面的可操控性,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实干派,会从性价比上来考虑,“你这些场景要分这么多吗?”包括不断加入的演员,都参与了对剧本的打磨,才有了现在16集的《双探》。

它当然不够完美,观众的批评我们虚心接受。我不认为有完美的剧本,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让它变得更好。

03·永远要有AB两套拍摄方案

必须要夸夸监制老段了,演员多数都是他张罗过来的。

大鹏和曾美慧孜,都是在2018年金马奖的时候相遇的,曾美慧孜是最佳女主角提名,老段是最佳男主角提名,大鹏是最佳短片提名。几个人把想法一聊,这个种子就从老段心里萌发了,他觉得他们能够胜任这两个角色。

老段在《士兵突击》和《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几位老搭档,也前来助阵,包括张国强、刘威葳、邢佳栋、高峰等人。他们为剧作增色不少。

像老段这样的演员,要求是非常高的,他觉得成片的可能性是非常多的,剧本只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但或许还有更好的可能性。

他永远在寻找最佳的可能性,就需要我们团队能经受考验。永远得有AB两套方案。

在东北变化很多的冰雪天里,我今儿要拍雪,没雪怎么办呢?我不可能不拍,所以就要做两个方案。每一环节都不掉链子,需要有经验并且执行力很强的团队。

费聿竹导演,是在伦敦电影学院学的导演。我们是先定下来在延边拍,确定他是导演的时候,发现他是延边人。因为是土生土长的延边人,他可以呼朋唤友来支持这个项目。

另一位导演陈宙飞,和很多大导演都合作过,擅长用光影来传递情绪,也擅长动作戏。他拍过很多犯罪题材、动作题材。

他带了很多经验进来,动作戏很好看。成片删了不少动作,可体量仍然很大。我跟他认识很多年,一直在寻找一次合作的机会,这下合作上了。

费导的组拍了71天,陈导的组拍了42天,加一块是拍了110多个工作日,都是集中在71天里拍完的。

没有完美的剧本,同样也没有完美的团队配置。但在东北的极限条件下,我们做到了安全生产,按期完工,这是我们的骄傲。

04·艺术很重要,但安全第一

在极端的环境中创作,安全分两个意思:生命安全,周期安全。

这个戏能顺利完成,当地政府给了很多支持。外景地是长白山的一个分支,叫老岭,在海拔1800米的地方,上面是大片原始森林。

全组400多个人,山上仅有的几个房间留给演员,尽量减少戏外折返,保存体力。大部分组员住在山腰和山下。

冬天延边日照时间非常短,早上7点天才亮,下午3点太阳就往下坠,4点不到天就黑了,留给我们的工作时间特别短。我们要争分夺秒。

一旦遇到冰雪天气,道路结冰,就不会再化开。比如你要在7点开始工作,要求车辆到达山顶拍戏,那铲雪除冰车要从半夜3点左右开始作业。

这个工作是每天都需要做的,上山一次,下山一次。不清理的话,路滑到你没有任何办法开车,100%会出事。

当地政府很支持我们,每天两台清雪车打前站。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这样的支持非常暖心。有严寒的困难,有操作的困难,但我们如期拍完了,没有伤亡。这让我很欣慰。

赶在2020年1月下旬疫情全面爆发之前,《双探》杀青了。随后的几个月是停滞的,直到当年年中,后期制作才全面展开。完成之后又经过漫长的等待,才在今年9月上线。

05·在悬疑赛道上持续发力

我看到评论,有观众说《双探》的年代感不对,不像发生在当下的故事。我就想,我们自己可能太过于追求所谓的细节真实了,反倒失去了“真实”感。

一些观众看了李慧炎的工作场所,不相信北京还有这样的“警局”。但实际上我们找遍了全北京,找到了这样一个还在胡同里面办公的警察局。它就是我们剧中的样子,就是真实存在的。

我们不满足于搭景拍一个警局。我们是用生活真实来营造艺术真实,但观众却有他们的想象真实。还是没对上。

李慧炎住的那个胡同,我们希望观众能一目了然知道这是北京,就引出了“割裂感”的话题。生活中真实的多样性和观众对于真实的想象,还是有一段距离和空间,这个确实是需要创作团队去平衡和思索。

我本人也是第一次做剧,老段第一次做监制,我们是抱着摸索和学习的态度来做的。豆瓣评分是我能接受的成绩,是一个和我们的经验匹配的成绩。

一群电影人的集结,我们还是希望能保持一定的标准,这个是非常明确的。我们不满足于只是用灯光把东西照亮。

我们还是希望通过影像手段、场景设计,辅助到人物的塑造、心理的刻画。您提到的《冰血暴》,是我们所有主创都非常喜欢的作品,我们尽全力去接近它。差距当然还很大,但是这个目标既然定住了,它就会形成标准。

这个剧在拍之前,我们就有三个方向的平衡,策划阶段就已经定下来了:真实感、类型化、娱乐性。这三个方向的平衡,需要经验和水准。

《双探》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我们的团队还在成长中,明年开始加快步伐,可能会变成一年两部,不限剧集和电影。

我们的创作,还是会在现实主义范围内。悬疑犯罪是我们要持续去发力的一个赛道,但是除此之外的现实题材我们也在研发。它可能不是犯罪,而是谈论一些社会性的话题,说一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先用作品把招牌擦亮,再寻找其他可能性。这是我们选择的道路。

【采访/李星文  撰文/张思佳】

0 阅读:2

影艺独舌

简介:关于影像和艺人最恰如其分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