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国093核潜艇传闻:事发经过、技术背景及真相揭秘

黑夜预告曙光 2023-10-11 17:08:49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海军093攻击型核潜艇出了事故”并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的传闻,在外国媒体上被炒得沸沸扬扬。这个传闻早在今年8月底9月初就已经出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说法版本也经历了更迭。

最初的1.0版本是这样描述这起事件的:某日,中国海军一艘093攻击型核潜艇进入台湾海峡某预定阵位后,正准备在这里进行武器系统试验,结果潜艇内部突然出了严重故障。该故障无法修复,随后导致潜艇沉没,潜艇上的人员也全部丧生。

1.0版本出现后经过了一段时间,2.0版本也出现了。这次,093攻击型核潜艇的事发地点变成了黄海海域,出事原因也不再是什么武器系统实验失败,而是093型潜艇被黄海海底的障碍物给缠住了。此后核潜艇制氧系统发生了故障,最后花了6个小时才脱困。因为氧气不足,艇上55人窒息死亡。

对比之下,这两个版本的内容差别非常大。对这两种说法外国网友的讨论也非常多,甚至很多外媒还专门刊文分析过此事。不过嘛,对于有一定阅历的军迷来说,相信大家都能看得出这必然是一则“假消息”。

这次炒作的主角,也就是中国海军的093攻击型核潜艇是一款主力装备。中国此前装备的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为091型。到了80年代,它的性能已经跟不上了。于是从那个年代开始,我们就着手研制新型攻击型核潜艇了。到了90年代,在吸收了部分俄罗斯基洛级潜艇技术、乌克兰研究所和俄红宝石设计局各自提供的有关技术之后,我们终于在093型的研发上取得了关键性突破。

093型攻击型核潜艇满载排水量约为7000吨,潜艇长度约为100米左右,宽度约为11米,可搭载100名艇员。

093攻击型核潜艇从外观来看,就可以判断出使用的是双壳体结构。通常而言,如美国“弗吉尼亚”级那样的单壳体潜艇采用的是艇艏蜂窝状流水孔,而双壳体通常采用贯穿整个潜艇外壳的流水孔设计。091型的流水孔就是一条直线,从艇艏贯穿到尾部,潜艇左右两侧均有。到了093型,为了降低直线型流水孔给潜艇带来的“噪音大”问题,改用了全新设计的五段式流水孔设计。

五段流水孔有间隔,而且相互错落,这样就尽最大的可能降低了海水流入流出时与艇身产生的共振效应,从而带来了不俗的降噪功效。加上093型艇身设计的改善和消音瓦的安装,外界普遍认为093攻击型核潜艇的噪音已经来到了一个较为先进的水平上。至于动力系统,外界普遍猜测其使用的是压水反应堆,在后期型则换装了新型自然循环反应堆,因此航速很可能由早期的30节提高到了40节左右。中国海军目前装备了数艘093攻击型核潜艇,已经于2018年之前全部服役。包括093型和093A型,另外还有数艘093B型已经下水,但尚未服役。

了解093型的基本情况,对于我们分析这两个说法为什么都是谎言有很大帮助。先是2.0这个版本,这个版本称黄海的海底障碍物网住了093型,最终导致了潜艇出事并造成了大量伤亡,这里就有非常多无法解释清楚的地方。比如黄海平均水深也就只有40多米,最深的地方也就是100多米,其实并不太适合核潜艇活动,093到底要执行什么样的任务才会去那里呢。

另外,黄海为什么会有拦截潜艇的障碍物呢?有人可能认为,这样的障碍物只能是中国海军自己设置的,目的就是防美国的潜艇。但问题在于,如果把这样的障碍物部署

在黄海,中国自己的舰艇和潜艇进进出出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美国的潜艇又不是天天来黄海,设置这样的障碍物,还放在自己家门口,完全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那么,咱们就算是中国海军突然有啥想不通的了,然后智商直线降低玩了这么一手“骚操作”,093型毕竟也是一个7000多吨的庞然大物,如果只是一般的绳索、渔网等这样的障碍物,根本不可能对其构成阻碍,不太可能毁伤其内部设备,更不可能艇毁人亡。

最后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中方对于这样的传闻完全没有回应呢?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中方认为这种说法太过于“离谱”了,甚至都懒得站出来辟谣。估计很多人都还记得今年2月份,网上曾传言美国“大黑鱼”进入渤海后,被中国渔民困住的事情。信息源中连续用了两个“据说”,可见信息准确性有待考证。然而还是有很多人转发,甚至有人将其对应到了2月13日,辽宁海事局发布的相关的辽航警信息上,称这是一艘美国“弗吉尼亚”级或者“海狼”核潜艇或者“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被网住后,中国为了方便出动海军前去打捞作业而发出的专用信息。显然,事后来看这样的假新闻也根本用不着去辟谣了。这些消息当然不只是为了博眼球,也是为了“认知战”。但这种手段的等级实在是“太低”了,所以才没人出来辟谣。所以,“反贼”们也得加加油,下次说的更像真的一些才行啊。

0 阅读:177
黑夜预告曙光

黑夜预告曙光

每天都会与大家分享国际资讯,谢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