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他刚当上县长就不顾百姓反对,“耍官威”花5000万要修个破院子,为此还闹到了国务院。
灵石县当时每年财政收入接近1亿元,要花费一半多用于修缮这个破院子。工程久、耗时长、投入大,不知道回报如何,种种原因导致这一决定遭到由上到下地多方阻挠,尤其是当地居民强烈反对,觉得既污染环境又浪费时间。
他不顾众人反对,坚定自己的想法:“我一定要将这个院子修缮好!”修好后没有辜负他的期望,这个院子很快就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质量万里行”全国示范单位,也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猜到了么?这就是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典范。他正是经过多方调研,聘请专家做了专项评估,否则他怎么会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呢?
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纷纷慕名而来,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也由此带动了第三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也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很可观的收入。当地居民这才意识到他带给了这个小县城的是什么,是先进的理念,是为民的情怀,是持续的收入,百姓由此纷纷向“父母官”耿彦波表达了最诚挚的歉意和最真诚的歉意。
“走哪拆哪被骂疯子,离任时却万人跪求不要走。”“不想干就赶紧辞职,大同人民不需要有什么官,需要的是办实事的人。”这就是耿彦波,为百姓真办实事、为地方发展真卖力的父母官。
耿彦波,1958年出生于山西,生在一个“官二代”的家庭(开玩笑,他父亲只是个村支书),全家其实都是普普通通、老老实实的农民。1976年,高中毕业的耿彦波为了建设家乡、回报家乡,担任本县的通讯组干事。但他其实内心觉得一个办事员是没办法实现更大的抱负的,在领导的大力举荐下,在自身的不懈奋斗下,1983年他进入山西大学学习(那时候的大学生堪比现在的211、985毕业的研究生这么稀有吧),两年后,由于进修专业选择的中文系,自身文采得到了一个大的提升,耿彦波先被留到办公室工作,又去地方挂职锻炼了几年,属于理论结合实践的综合体,也练就了一身的真本事。
2000年,就被提拔到榆次市担任市委书记,这时他才42岁,高中学历这个提拔速度已经比较快了。可以看出他出色的能力,但他从不走寻常路,从一人“强拆”王家大院,到榆次市时大修马路大搞城建等交通设施,都体现了他与众不同的能力与超前一步的眼光。
2008年,他被调到了大同市,大同作为全国的煤矿大市,还是延续他的一贯作风——大拆大修,他想恢复大同的城市底蕴,让人们提到大同时不是首先想到煤炭,而是率先谈论这座城市的传统文化。说干就干,他率先提出“一轴双城”的建设思路,既让大同保留原来老城区的古建筑、古特色,又让大同新城区成为现代化大都市的典范。大同在他的带领下,每天都是尘土扬天,到处施工,不过这次百姓们都了解他的脾气了,这次没有人上访,也没有人闹事,因为百姓们都知道这个父母官是真的为人民的生活、为城市的发展而努力。足足5年的时间,大同市焕然一新,高楼耸立,大同人民自己都感觉自己的城市像换了身新衣服,都为有这样的好官而感到自豪和欣慰。经过这么多年的不断建设,大同成为山西第二大城市,也是副中心城市之一,这里面绝对少不了耿彦波的功劳。
2013年,也就是大同有了初步改观的时候,传来了耿彦波要被调离大同市的消息,大同人民纷纷齐聚文化广场,万人签字,签名请愿,写着“耿市长不要走,请留下,大同人民需要你。”当官如果能当到这种程度,让百姓这么喜欢,这么爱戴,茶余饭后讨论的都是你的好,那这一辈子当这个官也真的是值得了。
即便人民有再多的不舍,耿彦波还是流着泪和大家挥手告别了,他是离开大同了,但他建设城市脚步却始终没有停下。
城市建设需要这样的好官,城中百姓更需要这样的好官,与那些成都陈副区长、扬州戴璐副局长、云南段颖局长、安远李县长等等贪官色官相比这些才是正能量,更值得我们去宣传。只有不负人民、不负时代、更不负自己,才能做个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好官,只不过像耿彦波这样的好官越来越少了,不知道是时代的悲哀还是人民的不幸?
其实为什么最近贪官被爆出来的越来越多,说明打虎拍蝇猎狐的反贪污、反渎职、反腐败的力度越来越强、广度也越来越大,但如何让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如何评判一个官员对一个城市长久发展带来的好处而不是看5年任期内的发展才是该考虑的,就和耿彦波一样,刚修完王家大院离开灵石县时被人送三个花圈,而现在呢,百姓都是竖的大拇指,都是念得他的好,这是长远的效果,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利国利民。你们说呢?
这就是传说中的。。。。。。不过。。。。。。后来。。。。。。
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