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细腻的感情,多愁善感的情调,寂寞孤独的心境,这些都似乎与一个政治伟人搭不上关系。但是,伟大与平凡,粗犷与细腻,豪放与含蓄……却又诙谐统一地表现在同一个人身上。
中国伟大领袖毛泽东就是这样,他既是一个严峻坚毅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情感丰富的普通人。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道:“毛泽东是一个情感细腻的人。”
革命时期,毛泽东先后失去了多位至亲,爱妻杨开慧、一起长大的两个弟弟毛泽民和毛泽覃、堂妹毛泽建等人,毛主席从来没有深陷哀痛无法自拔,他化哀痛为力量,继续亲人未完成的革命大业。
图|毛主席
20世纪70年代,英雄迟暮,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一个接一个离去,毛主席的眼睛常常湿润。战争岁月,毛主席先后失去了多位至亲,他将哀痛深藏于心中,为何到了晚年,眼中常含泪水?
银幕上解放军入城的镜头使他泪如雨下1976年,毛主席想看电影,秘书调来《难忘的战斗》。生活秘书张玉凤一直陪伴在主席身边,主席这段时间常常会感念过去的时光。于是,张玉凤从中央办公厅调来了《难忘的战斗》这部新片子。
《难忘的战斗》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导演是汤晓丹。这部电影改编自孙景瑞的小说《粮食采购队》,孙景瑞与汤晓丹在当时都十分出名。
《难忘的战斗》主要情节是,解放军解放了南方某个城市,百姓热烈欢迎解放军入城。国民党反动派贼心不死,特务陈福堂时任富国粮行总经理,潜伏在群众中。
陈福堂企图制造混乱,妄想控制全城的粮食供应。解放军敏锐地察觉到了敌人的目的,军管会购粮工作队队长田文中,带领战士深入群众,带动他们发起一场粮食保卫战。
敌人的阴谋最终破碎,特务陈福堂也被擒获。电影结束了,故事并没有因此结束,城中还有一名隐藏更深的特务没有被发现,他就是富国粮行的账房先生。
他表面看上去十分憨厚老实,说话不快不慢,性子不急不躁。他继续潜伏,酝酿一个更大的阴谋。电影的最后也意味着,未来还有更大的困难在等着解放军战士!
电影即将开始,主席身体不太好,护士长吴旭君坐在了他的身边。
电影的开头,解放军列队入城,队伍井然有序。群众挥舞手中的小红旗,夹道欢迎解放军的到来。欢迎队伍浩浩荡荡,人山人海,有学生、工人、农民等,十分热闹。
还有不少人拉了横幅,上面写着“欢迎解放军入城”7个大字,还有学生高举毛主席的画像,他们在画像下面写着“万寿无疆”。百姓敲锣打鼓,手捧鲜花,场面十分热烈,气氛非常浓郁。
当年的情景仿佛重现在眼前,吴旭君开心地看向主席,却发现主席已有两行泪。吴旭君立即轻声问道:“主席,您是不是不舒服?”
主席摇摇头,指着银幕上的人山人海,问道:“上海解放时,那欢迎的学生队伍中有你吗?”
1949年5月,吴旭君是上海的一名学生,当年也在欢迎队伍中。毛主席了解吴旭君的经历,1932年出生,福建人,后来去了上海,在国防医学院读书,毕业后留在了上海。
图|上海解放,解放军入城的场面
吴旭君没想到主席居然还记得自己在上海读书的经历,主席突然这么一问,她不知为什么突然一阵心酸,望着主席凝着泪水的眼睛,自己的泪水突然抑制不住一下淌出来。吴旭君点头道:“我当年也在其中。”
毛主席点点头,眼中的泪珠滚滚而下。在一旁的张玉凤也落泪,其他工作人员也纷纷抹眼泪。这一幕与银幕上欢笑笑语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主席比谁都清楚,这场欢呼的背后,是多少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这场胜利是他们最终的理想。
主席的眼泪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工作人员的哭声又反过来感染了主席,主席渐渐抑制不住情绪,竟然单手掩面,泪水却从指缝中流了下来。这场电影无法再看下去,张玉凤担心主席的身体,和吴旭君一起搀扶主席离开了放映室。
这部电影让一生顶天立地的伟人潸然泪下,主席早年从来没有像这样“放纵”心中悲伤的情绪。主席情感细腻,晚年经常流泪。
一部电影让他泪如雨下,主席为何落泪?他没有和人提及原因,但笔者猜想原因有三个:
第一,是感动我党一路走来不容易,毛泽东看见了太多同志因革命而牺牲,毛主席家族就有6位英烈为革命献身,其中最年轻的只有19岁。革命战争时代,毛泽东怀揣保家卫国、救国安民的崇高理想,四处寻求真理,从容事变。
为了国家大义,毛泽东动员全家,从事革命事业,拿起武器反抗惨无人道的社会,立志创立一个全新的天地:没有压迫、阶级,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
革命成功的代价是巨大的,数以万计的革命人士为了心中的理想,献出了生命,他们倒在了敌人的屠刀下。毛泽东先后失去了6位亲人,他们鲜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红色岁月的长河中。
1929年,毛泽东的堂妹毛泽建在湖南衡山牺牲,年仅24岁。毛泽建从小在毛泽东家中长大,名字还是三哥(毛泽东)取的。毛泽建幼时,毛泽东一家喜欢称呼她为“菊妹子”。
菊妹子得知毛泽东从事革命事业后,坚决跟随。菊妹子还小,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毛泽东就把她送进了学校学习知识。毛泽建在学习的那段时间里,乐忠于社会实践,开展地下活动,工作颇有成效。
图|毛泽建
1928年,毛泽建被反动派俘虏,组织积极营救。毛泽建出狱后,行踪暴露,再次被俘入狱。敌人得知她是毛泽东的妹妹,在我党中担任要职,十分兴奋,用尽各种手段和酷刑,逼她说出我党的秘密。
毛泽建巾帼不让须眉,宁死不屈,愣是一句话也没有说。敌人束手无策,将毛泽建残忍杀害。她是毛泽东家为革命牺牲最早的亲人,毛泽东得到消息后,红着眼睛骄傲道:“她是一个好同志!”
1930年,毛泽东的爱妻杨开慧在长沙被敌人残忍杀害。敌人曾经引诱杨开慧登报与毛泽东离婚,遭到了她的正面拒绝:“要想我与润之离婚,除非海枯石烂!”
杨开慧被敌人杀害后,毛泽东痛彻心扉,下笔写道:“开慧之死,百身莫赎。”毛泽东三个年幼的孩子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龙失去了母亲,父亲又不在身边,年幼的他们在乱世中辗转多地,流落街头。
1935年,从小和毛泽东一起长大的二弟毛泽覃在江西瑞金牺牲了,年仅30岁。毛泽覃在南方领导游击战斗,在转战的过程中,被国民党军包围。毛泽覃为了掩护战士们突围,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1943年,毛泽东的大弟毛泽民在乌鲁木齐牺牲,年仅47岁。毛家三兄弟,从此只剩下了毛泽东。
1946年,毛泽东的侄子,也就是毛泽覃的儿子毛楚雄,在陕西牺牲,年仅19岁。他是毛泽东家族中为革命牺牲时年纪最小的烈士。
1950年,毛泽东长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年仅28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美军轰炸机在志愿军司令部上空投下了十几枚汽油弹,毛岸英与另一名参谋高瑞欣葬身火海。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毛泽东曾经说过:“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民族与人民群众的利益都要高于个人利益。”
全国人民有目共睹,打心底里认可共产党。解放战争中,百姓常常与解放军里应外合。1949年,上海解放,全城百姓夹道欢迎。百姓的热情,是对我们党最大的认可。
上海的解放,离不开烈士们的贡献。老百姓欢迎解放军入城,欢呼声不断。毛主席清楚地知道,胜利来之不易。《难忘的战斗》,正如影片名字一样,过去的战斗,在主席心中难以忘怀。场面热烈,感动之至,乃至涕泪横流。
第二,是寂寥毛主席想起了曾经并肩作战的兄弟,周恩来,陈毅等人。他们跟随自己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他们是战友,共同完成了革命大业。20世纪60年代后,他们相继去世,陈毅的追悼会,毛泽东抱病前去,伤心至几度昏厥;周恩来去世,毛主席走不了路,去不了,感到十分遗憾。
周总理逝世,政治局派人送来了周总理逝世的报告。毛泽东的视力下降,已经看不清书上的字。张玉凤接过周总理去世的报告:
“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同志因病逝世……”
毛主席神情哀伤,眉头紧锁,不知不觉泪水已落下,流到了颈部。主席的卧室非常安静,悲伤弥漫了整个卧室,空气似乎都凝固了。
周总理的追悼会定在了1月15日下午,工作人员提前准备好了轮椅、氧气袋等,为主席参加追悼会做好准备。14日,病重的主席,身体又重现了新的情况,主席的病情加重了,连起身都非常困难。
孟锦云立即打电话给汪东兴说明主席的身体情况,表明周总理的追悼会主席可能去不了。
14日,孟锦云给毛主席读了总理追悼会上的悼词。孟锦云的语速不快不慢,主席默默听着,泪如泉涌,失声痛哭。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缘未到伤心处。主席痛哭,用泪水诉说他深厚的情感。泪水中,有对患难与共的战友的哀伤和半个多世纪友情的回顾。周总理的离世,意预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代人的退出。
毛主席与周恩来到了晚年,彼此都非常关心对方的身体。主席原先的沙发又大又硬,由于主席常在病中,工作人员设计了一款新型沙发,坐垫是海绵做的。
主席坐上去摇了摇,非常满意,对秘书说道:“这种沙发很适合病人,比我们原先的沙发好很多。总理还在病中,坐原先的沙发肯定不舒服,你们记得也给总理送一个这样的沙发。”
主席得了一个令他满意的沙发,立马想到了一起共患难的战友周恩来。由此可见,周总理在主席心中地位很高。
图|毛主席与周总理握手
同样,周总理对毛主席也非常关心。
1971年后,毛主席体质下降,健康情况不稳定,时好时坏。尽管如此,主席始终还在工作。20世纪70年代后,外国首脑来到中国,都会提出一个要求,他们想见一见创立新中国的伟人毛泽东,他们都以一睹“东方巨人”为荣。
那是中国面向世界的关键时期,外国首脑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以示友好,向毛主席伸出了友谊之手。毛主席和周恩来的外加活动达到了高潮,毛主席的眼睛患有白内障,视力急剧下降,非常不适应耀眼的闪光灯。
周恩来很着急,接见外宾拍照是难免的,他只能告诉记者朋友,将拍照时间严格控制在3分钟内,多1分钟都不行,时间一到必须关掉摄影灯收工。
周恩来想到主席的眼睛,突然想起自己有一副好用的眼镜,于是决定将它送给主席,并给了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一封信:“这副眼镜我戴了多年,我感觉是最合适老年人用的一副,送给主席试一试,如果不合适我给主席重配。”
周总理对毛主席的爱护和关心细致入微,点滴不漏。
遥想战火纷飞的革命时期,毛主席与周恩来相辅相成,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演绎了一场又一场《难忘的战斗》。1927年,周恩来负责中央特科,当时的他还那么年轻;1935年,周恩来深夜冒雨找到毛主席,两位英才促膝长谈至次日清晨……
曾经最亲密的战友,如今却阴阳两隔。毛主席与周恩来的战友情历历在目,革命胜利了,他们却不在了。故人陆续凋零,好似风中落叶,主席心中悲凉、寂寥,他深深地怀念当年的战友。
第三,因为病痛,导致内心细腻和柔弱显现出来80多岁的毛泽东,身患重病。主席是一个乐观的人,从来不回避“死亡”这个话题。他晚年常对别人说“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从这里来看,主席看淡了生死。
病痛不断,影响了主席的情感,他的内心变得细腻和柔弱,容易伤感。这是所有暮年老人都容易产生的情绪,毛泽东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自然也不例外。
图|毛主席与张玉凤
如1976年前后,毛主席经常会怀念往事,常和身边人说起建国前的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的事情,主席也很愿意看这方面的电影。
毛泽东的卫士周福明回忆,主席看电影《红灯笼》,影片中李玉搀扶李奶奶走向刑场。主席忍不住落泪,哽咽道:“敌人又要杀害我们的同志了。”
还有一次,孟锦云和张玉凤陪主席看电影《雷锋》。银幕中,雷锋将自己存下的200元寄给人民公社,他在信中写道:“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是公社的儿子……”
电影中响起了雷锋的独白,说的正是信中的内容。毛主席听后默默流泪,用手帕擦眼泪。雷锋真诚的语句,深深打动了他的心。
主席自言自语道:“我是人民的儿子……”
如1975年的夏天,中国河南省南部地区连降大雨,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水库坍塌,河坝决堤,许昌、南阳等30多个县受到了影响。这场自然灾害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工作人员正在给主席汇报河南水灾报道:“现仍有大批民众还在危难之中,解放军迅速组成救援队,赶到现场时,十几名群众已经丧生……”
工作人员在读的过程中突然听到了抽泣声,不由得停下,发现毛主席早已泪流满面。主席眼中溢满泪水,神情十分哀伤。主席前不久才做了白内障手术,流泪很可能会导致感染。
工作人员立即找来消毒毛巾,为主席擦拭眼睛。主席低沉着声音说道:“我现在的心越来越软了,感情很脆弱,听不得天灾人祸。一想到那么多百姓死于灾害,就非常揪心。”
如1976年,河北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7.8级的强烈地震,坐拥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唐山成了一片废墟。随后而来的余震,造成了更多的人员伤亡。
图|唐山救援现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地的解放军和救援队纷纷赶往唐山支援。此时毛主席还在昏迷中,只能靠鼻饲生活。主席清醒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地震报告。在这场天灾中,伤亡达到了24万多人,其他损失难以估量。
主席坚持亲自过目,看完后,忍不住嚎啕大哭。主席早就把国家的根本命运和千千万万的基层百姓的根本利益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主席是为了受难的百姓而哭。因为病痛,主席将内心细腻和柔弱显现出来了。
最后一个除夕夜1976年的除夕夜,主席的住所十分冷清,没有亲人也没有招待朋友的宴席。主席身边只有张玉凤和孟锦云。
主席病重,已经没有办法自己吃饭了,他不仅失去了自己动手吃饭的能力,就连吞咽都非常困难。主席的年夜饭菜,是他最喜欢的武昌鱼。
饭后,张玉凤和保健护士搀扶主席下床,送到客厅,坐在沙发上休息。
午夜,中南海不远处传来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主席突然发觉,今日是除夕夜。主席用沙哑而低沉的声音叫来了张玉凤和孟锦云,说道:“春节了,你们也要过节,放一放鞭炮吧。”
张玉凤来到了值班室,通知工作人员准备几挂鞭炮,在外面放一会儿。一挂鞭炮,点着后噼里啪啦响着,主席看着微光下的爆竹,脸上露出了一些笑容。谁又能想到,这是主席最后一个春节。
毛泽东,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一生顶天立地,胸怀似海。战争岁月,他有钢铁一般的意志。当我们已经习惯了毛泽东是伟大、刚强的,却忘记了他也是一个平凡的人。
毛主席将极其细腻的情感藏于诗中,“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失去妻子,泪流满面,痛苦不堪的丈夫。
当我们看到毛主席“独立寒江,湘江北去”的时候;当我们看到毛主席去农民家中做客,与百姓谈笑风生的时候;当我们看到毛主席和身边工作人员讲故事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主席是一个极富有感情的人。
图|毛主席和工作人员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他身为领袖,同情弱者;身为主席,看重友谊。回看主席的一生,感情是细腻而丰富的,我们不能说是他晚年才有的。主席到了晚年,心中大部分的情感才显现于人前。
诗可言志,更可言情,毛主席给我们留下了100多首诗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感情丰富的主席。在毛主席留下的诗词中,“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看到了主席被无尽的思念缠绕;“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我们看到了毛主席的豪迈与果敢……
伟人千古,深深缅怀。
四七
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