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头六七月龄的母牛犊才卖2600元,养殖户还有利润可言吗

小农中黎 2025-03-02 16:14:37

低价母牛犊:利润迷雾与行业症结探究

今天,在我们邻村的一养牛户,有一头七个多月的母牛犊和一头大母牛,本地一代办领着宁夏一牛贩上门来收购,经讨价还价,最后在代办的评价下以12600元的价格成交。大母牛打价10000元,七月龄母牛犊打价2600元。

因为他开直播,直播间大多数人认为这小牛犊价格便宜!有人就出3600元的价格,还有出4000元的,当然,也有认为这个价格也合理,牛贩子几百公里来肯定是要挣钱的,不可能为养牛户白服务。

最后,牛贩子将这头母牛犊以3200元的价格定给了他的一个朋友。据说,跟牛贩子车的代办是本地人,并且这个代办还和这牛主人称呼为“亲家”呢!上门也还拿着礼当的,说明他们还肯定是有亲戚关系呢。

话又说回来,在养殖市场中,如果是一头六七月龄的母牛犊仅售2600元,这样的价格不禁让人发问:养殖户还有利润空间吗?这背后,是否真如人们所怀疑的,是代办和牛贩子太过黑心?

像以上这头公牛犊,是和上面卖了牛的人也是“亲家”关系,看到亲家将牛卖了,他也叫把他的几头牛看一下。结果牛贩子就挑了这一头公牛犊,牛贩子给了4800元,主人要价说5600元不少价!最后,代办让以5400元的价格成交。这头公牛犊我觉得至少在8月龄以上,5400元这个价格是不是也有些太便宜呢?

从养殖户的角度来看,母牛犊低价出售,利润着实堪忧。养殖母牛犊的成本构成复杂且高昂。从母牛受孕开始,饲养成本就如影随形。孕期母牛需要充足且优质的饲料来保障胎儿健康发育,精饲料、青贮饲料等费用逐月递增。母牛分娩时,可能还需投入助产相关费用,以确保母牛和牛犊平安。牛犊出生后,除了日常喂养,疫苗接种、疾病防治等开支必不可少。六七月龄的牛犊,凝聚着养殖户数月的心血与大量资金投入。如此低价卖出,刨去各项成本,养殖户所获利润极其微薄,甚至可能血本无归。

那么,是代办和牛贩子恶意压价导致这种局面吗?代办和牛贩子在市场交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的行为确实对价格有着显著影响。部分不良代办和牛贩子,为谋取私利,利用养殖户信息不对称以及急于出售的心理,联合起来压低收购价格。他们掌握着更多的市场渠道和价格信息,养殖户往往难以知晓真实行情,只能被动接受他们给出的低价。此外,部分代办和牛贩子还可能通过克扣重量、设置交易陷阱等手段进一步盘剥养殖户利益,使得养殖户在交易中处于极度不利地位。

然而,将母牛犊低价的原因完全归咎于代办和牛贩子并不全面。市场供需关系的失衡也是关键因素。当前肉牛养殖行业发展迅速,母牛犊存栏量在一定时期内大幅增加,市场供应充足。而需求端,由于养殖周期长、风险大等因素,一些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对母牛犊的购买意愿并不强烈,导致市场需求相对疲软。供大于求的局面下,价格自然受到压制。

养殖行业信息流通不畅同样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养殖户往往缺乏有效的市场信息获取渠道,无法及时了解各地母牛犊价格走势、市场需求变化等关键信息。这使得他们在交易中盲目被动,难以把握合理的价格底线。同时,行业缺乏规范的价格指导机制和交易监管体系,使得代办和牛贩子有机可乘,肆意扰乱市场价格秩序。

要改变这一现状,需多管齐下。养殖户自身应加强市场信息收集能力,通过加入养殖协会、利用网络平台等方式,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增强议价能力。

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加强对肉牛养殖行业的规范引导,建立健全价格监测和预警机制,为养殖户提供准确的价格信息和市场分析。同时,加大对市场交易行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代办和牛贩子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当前母牛犊低价困局,让养殖户重获合理利润,促进肉牛养殖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0 阅读:2
小农中黎

小农中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