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编辑:大核有料
在今年情人节当天,我国现阶段最火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正式在北美地区全面上映,与此同时,该影片的票房已超过了110亿元。
这个成绩可以说是赢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料冠军,虽然大部分票房是由国内观众贡献,但国外不少看过《哪吒2》的观众,给予这部影片非常高的评价。
他们要么被哪吒敢于反抗,乐观向上、从不放弃的心态所折服,要不就是被影片高燃的特效画面所震撼。
《哪吒2》中,无论是海底龙宫旧址还是陈塘关城楼,亦或是昆仑山上的玉虚宫,全都充满一种独特的东方美感。
再加上影片故事紧凑,全程高能,充满燃点、泪点和笑点,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最终让它火遍全球。
《哪吒2》取得的成绩,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也难有来者,而随着这部影片的成功,曾经被我们多次提到的“文化出海”,又一次进入人们视线。
但《哪吒2》爆火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神话故事的优秀,更是因为整个《哪吒2》制作团队做对了一件事!
中国人“讲”好中国故事
《哪吒2》取得国内外大量好评的第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在于,让中国人“讲”中国故事。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个小细节,在《哪吒2》中,有这样一位海底妖兽的形象设计,它的牙齿呈现弯曲向外的形状。
之所以这样设计,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传统的雕塑盔甲兽头中的牙齿形状就是这样的。
试想一下,如果这个角色模型是由外国团队设计的,那么它的牙齿形状还能是这样吗?
这还只是其中一个很小很小的细节,事实上,电影中还有非常多蕴含中国文化的小细节,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导演饺子在透露电影制作时,曾找过国外的特效团队外包,但他们做出来的效果却和理想中的大相径庭,完全不符合导演心中预期。
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国外特效团队敷衍是一回事,就算他们全心全力,认真去做,他们也做不出来《哪吒2》上映时的效果。
这是因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这些神话故事完全不理解,即便是按照导演的要求去做,但他们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必然会按照国外的思维方式进行制作。
这样做就会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用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去“讲”中国神话故事,用他们的固有想法制作我们的神话故事画面,往往呈现出来的效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但这种画面,这种感觉,对于从小就接触中国神话故事的我们来说,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哪吒2》制作团队来说,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对制作团队来说,唯一存在的问题就是当时还没有国外强大的技术做支撑,这就需要他们一点点地去死磕。
这也是为什么《哪吒2》比《哪吒1》晚了5年时间的原因。
但也正是制作团队这种不服输,不断攀登的精神,才让这部电影的画面、细节、故事内核,充满我国传统文化的色彩。
那么这些和《哪吒2》在海外爆火有关系吗?对我们文化出海有帮助吗?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一部作品用没用心,观众是能感受得到的,有没有敷衍观众,大家心里都有杆秤去衡量的。
国外观众他们对《哪吒2》的好评仅仅是因为它是代表中国文化的作品吗?
答案显然不是,要真是如此的话,我国文化传统文化出海的工作也不会那么难做了。
国外观众他们对《哪吒2》的好评,来源于他们在观看这部影片时,能感觉到“爽”,感觉到“酷”,这才是他们喜欢这部作品的原因。
那么这种“爽”和“酷”来源于哪?
来源于影片里震撼的画面带来的视觉冲击,来源于他们没有见过的中国文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独特的“新鲜感”。
人对这种新鲜的事物普遍抱有一种求知和探索的欲望,这才会激发海外观众进一步去了解画面中潜藏的那些中国文化元素。
而这就是《哪吒2》能在海外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由中国人制作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作为一个载体走向世界,让国外观众沉浸其中,并从这些作品里面去领略中国的文化内核,这才是我们所探寻的,成功的“文化出海”。
简单来说,中国故事、中国文化是内核,而优秀的作品才是起到传播作用的载体,《哪吒2》在海外引发热议,正是因为动画制作组呈现的作品足够优秀,载体足够好的原因!
如果是由外国特效团队制作,换句话说,如果是由外国人“讲”出来的中国神话故事,那么国外的观众还会有这种震撼感和新鲜感吗?
外国人“讲”不好中国故事
举个例子,在2008年的时候,国内知名动作明星李连杰,与美国知名导演罗伯·科恩合作拍摄了影片《木乃伊3·龙帝之墓》。
这部影片想必大家有不少人都看过,那么它是一部好电影吗?
但凡是熟悉中国历史,了解中国文化的人,绝对认为这就是一部烂片,而且是彻头彻尾的烂片!
这部影片里出现了大量的中国元素,大量拍摄地点选在中国,邀请在中国国内非常有名的动作影星出演,更是在好莱坞特效的加持下,画面表现得极为宏大,但结果呢?
整部影片“不中不洋”,将我国传统兵马俑描述成“木乃伊”,更是将秦始皇塑造成所谓的“龙帝”。
在影片末尾出现的“三头龙”,更是严重脱离我国历史文化中“龙”的形象,整个画面就是根据西方人眼里的“龙”刻画出来的。
据悉,这部影片的总投资高达1.7亿美元,但最终的票房却只有2亿美元左右。
这还是在《木乃伊》连续取得两部还不错的票房,又积攒下一定观众基础的前提下取得的成绩!
这部影片里有中国文化和中国元素吗?
答案是有,而且非常多,整个剧组在拍摄时,更是转战我国河北、上海、横店等多个地方,影片中随处可见中国的自然风光。
就连美国电视台在宣传北京奥运会的时候,也大量使用了这部电影的片花,但它和宣扬中国文化压根就没有半毛钱关系!
但该影片的导演罗伯,却表示他拍摄的电影里,90% 的内容在“讲述历史”,“10%”的内容是娱乐。
但显然,影片呈现出来的内容,跟我国历史真的毫不沾边,甚至出现了非常多的错误。
这样的内容,对国外观众来说,他们既没法了解中国文化,甚至还会被这些作品给带偏。
类似的作品变多后,国外观众心中一旦形成刻板印象,那么对我国的“文化出海”带来的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那些不了解中国文化内核,不了解中国历史的外国团队,不管技术再先进,呈现的画面和效果有多么恢弘,也没法让观众了解中国故事的内核,更没法实现“中国文化出海”。
为什么近些年来我国电影能走向世界的很少,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承载中国文化的优秀作品太少了!
从这次春节档另一部神话影片《封神2》就不难找到原因,这部影片中的一些特效画面,正是由国外所谓的“专业团队”完成。
结果呈现给观众的,就是“不中不洋”的“缝合怪”,这样的影片,国内自己人都不待见,又怎么指望国外观众能接受呢?
去年火遍全球的国产3A大作《黑神话:悟空》,它所取得的成功,也是我们国内自己的创作团队,用我们自己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的具体表现。
结语
文化出海固然很难,但只要我们能把中国故事“讲好”,制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让他们成为我国文化出海的载体。
让海外观众和用户在这个载体中获得更好的体验后,自然会产生、体验到中国文化作品所带来的“爽”和“酷”的感觉后,这些人自然而然地就会去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事实上,这些看《哪吒2》和玩《黑神话:悟空》的观众及玩家,他们有几个是真的特别了解中国文化?又或是真的是因为中国文化才去看,去玩的吗?
答案并不是,而是这些作品和内容足够优秀,足够好,他们才会去了解、去接受!
参考:
极目新闻:《哪吒2》带中国文化强势出海 外国观众表示爱了 2025-02-15
北青网:新华网文化观察丨“哪吒”出海背后的“中国密码” 2025-02-14
环球网:「环时深度」中国古典文化IP靠什么成功出海? 2025-02-08
蜡筆。
火爆个屁,海外票房就两千多万,天天搁这瞎吹
嚭丫
《哪吒2》全球票房登顶第八贺诗: 乾坤圈转出万两金 风火轮碾碎洋人榜 小爷一脚踏凌霄 全球票房第八强! 敖丙龙鳞当算盘 李靖塔下数银忙 太乙醉眼翻账本 惊呼徒儿比天狂! 洋文怎敌我混天绫? 漫威DC靠边凉! 国漫风雷平地起 牛气直冲九重霄! 莫道三头六臂少 票房海里闹龙宫 且待小爷翻筋斗 下回直取状元红!
用户10xxx16
西方人对于单级的非黑即白的西方影视已经厌倦。哪吒2在对的时间对疲劳的影视市场注入了一抹清新,对海外市场也要多表达吒儿的友善与顽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