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在对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病患者的调查中,发现首次发病的年龄有下降的趋势。视觉中国 | 图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在对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病患者的调查中,发现首次发病的年龄有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带来的生活方式转变的影响,“简而言之就是粗粮吃得越来越少,油脂吃得越来越多”。
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将HPV疫苗接种纳入当地惠民政策,对于符合要求的国产HPV疫苗加快审评审批,提高HPV疫苗可及性,多种渠道保障适龄人群接种。
强化关口前移和完善急救体系也是新版心脑血管防治方案的重点之一。如加强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急救设施设备配备,对配备的急救设备加强巡检,确保紧急时刻能取可用。
南方周末记者 | 宋炳晨
责任编辑 | 曹海东
“到2030年30岁以上的居民高血压的知晓率不低于65%,高血压患者的规范管理率不低于70%,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下降到十万分之190.7以下,在癌症领域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要达到46.6%以上。”
上述新目标来自《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和《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2023年11月15日,两套方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3部门联合印发。
南方周末记者对比2019年发布的方案发现,新版方案在主要目标上进一步提高。癌症防治方案中,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比2019年方案再提高近3个百分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之前要求在2022年下降到209.7/10万。防治手段方面,更加强调关口前移和医防融合,聚焦健康的全过程,实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我们都知道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两个方案都坚持预防为主,加强慢性病的风险因素控制,完善从慢性病的预防、高危人群筛查到早期诊断、规范治疗以及康复服务一体化的全流程管理。”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说。
01
扩大癌症筛查覆盖范围,提高HPV疫苗可及性“促进癌症防治关口前移”是新版癌症防治方案的一大特点。截止到2022年,中国高发地区重点癌种的早诊率已经达到55%以上。
癌症筛查主要采用的方法是“风险分层”,针对癌症高发地区和风险比较高的重点人群进行组织性筛查,同时通过机会性筛查和规范的防癌体检,扩大筛查覆盖范围。国家癌症中心党委书记张勇建议,癌症风险比较高的居民,比如具有癌症的家族史、长期吸烟饮酒,具有职业暴露史或者是乙肝和癌前疾病的患者等,都应该定期做癌症的筛查。
相比上一版方案,新版癌症防治方案还提到,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将HPV疫苗接种纳入当地惠民政策,对于符合要求的国产HPV疫苗加快审评审批,提高HPV疫苗可及性,多种渠道保障适龄人群接种。
昆山杜克大学疫苗交付研究创新实验室发布的《HPV疫苗惠民政策的区域探索及改善策略》中提到,若能在接种策略上进一步优化,可以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方面的政策影响力。例如,多地政策适用于有学籍或户籍的女孩,但对于流动人口,或从中学辍学的女孩保障不足。
昆山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创始主任、疫苗交付研究创新实验室负责人汤胜蓝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要保障贫困地区或贫困人口适龄人群的HPV疫苗的接种覆盖率,唯一可行的有效方法是把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中去,即成为一类疫苗免费接种,资金的来源可以通过国家财政支持,或医保基金的补贴等方式。
目前已有广东、海南、江西、福建、西藏和重庆等省份陆续启动或宣布将开展全域范围内的HPV疫苗免费接种计划。大部分地区已经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协作机制,不仅以免费或补贴的方式降低适龄女童接种HPV疫苗的经济成本,通过疾控中心、医院以及学校等多部门和机构的参与,媒体宣传的配合,提高了公众对HPV疫苗的认知。
“这些政策同时也带来风向标效应,对当地非政策覆盖的人群的HPV疫苗接种也起到了带动的作用。”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赵方辉说。
02完善急救体系,加强公共场所AED配备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在对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病患者的调查中,发现首次发病的年龄有下降的趋势。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胡盛寿认为,究其原因,主要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带来的生活方式转变的影响。比如在饮食方面,我国居民膳食中新鲜水果、蔬菜和奶类确实有了明显的增加,但是全谷物和豆类的比例却在持续下降,而脂肪摄入和供能占比不断上升。“简而言之就是粗粮吃得越来越少,油脂吃得越来越多。”
新版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方案提到,要大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倡科学运动;推进食品营养标准体系建设,强化食品营养标签的指导作用。并且要积极推进无烟环境建设,持续推进控烟措施。
在医学中常说,时间就是心脏、时间就是大脑,这是因为心脑血管疾病是急性发作的慢性病,在发作早期,生命的救治和时间密切相关。因此,强化关口前移和完善急救体系也是新版心脑血管防治方案的重点之一。
2022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文要求各地县级医院加快建设“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其中就包括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新版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方案提到,2030年,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卒中中心均开展静脉溶栓技术。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建立胸痛和脑卒中“急救地图”,切实提高救治效率。
在公众层面,加强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急救设施设备配备,对配备的急救设备加强巡检,确保紧急时刻能取可用。“我们在推国际上的‘BEFAST’,即难平衡、看不清、面不正、臂难平、语不灵,五个症状遇到一个就表示有脑血管病,这个时候要第一时间打急救电话,打120到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说。
新版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方案还要求,拓展社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服务范围,探索将冠心病、脑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和康复治疗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
心脑血管疾病的致病基础都是动脉粥样硬化,同防同治、早诊早治十分重要。王拥军也呼吁,要在基层建立血管健康管理中心,共同把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管好,在大的医疗机构建立心脑共患病的诊疗中心,如果有心血管病、脑血管病或共患病的话,患者挂一次号可以看到不同的专家,来共同解决心脑血管病共患的问题。
视觉 | 习丽杰本文首发于2023年11月21日南方周末转载、提供新闻线索请在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