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创作局面何时得以改变?——山海书画院之思》

山海书画院 2024-11-01 11:02:31

改革开放后的 40 年来,美术学院不断扩招,许多综合大学也增设了艺术学院,培养出了大量的绘画人才。从国家到地方,美术馆纷纷建立,画院也不断开设,许多画家进入画院并纳入事业编制,拥有了丰厚的待遇。中国美协的展览活动频繁举办,发展的个人会员逾万人,地方及民间的各种美术活动此起彼伏。艺术品市场中,画廊、拍卖行迅速崛起,经纪人、从业人员队伍庞大。中国的美术事业可以用繁荣昌盛来形容。然而,山海书画院却发现,事业的繁荣并没有推动中国画创作水平的提升,作品虽汗牛充栋,但能代表时代的精品却寥寥无几。

由于受体制的限制,专业画家往往受到上层、老板或他人观点的影响,缺乏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艺术思想难以形成。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致使衡量当代画家成功与否的标准偏离了画家及作品本身,而向市场和职位倾斜。山东曾一度出现画家作品按职位定价的现象,美协主席一个价,副主席一个价,理事又一个价,这导致画家功利思想日益强烈,艺术创作与研究流于肤浅化。

刚刚过去的 10 年,伴随着经济的衰退,中国画市场逐渐萧条,画家又把目光转向了头衔与平台。青年人读硕、读博,目的多是进入体制。体制内画家忙于应酬铺垫,疏通关系,创造机会晋级、升迁;没有晋级可能者,忙于宣传、展览,为了让粉丝、门人更相信自己,更崇拜自己,让名声在社会上立得住,都在自我造神。社会画家竭尽全力向体制、美协靠拢,一旦有机会运作成功,能够上位,无论职位高低,平台大小,是虚是实,总是可以满足自尊心,迷惑圈外人,或多或少也会带来点红利。

当下世界,美帝霸权横行,国内贪腐问题存在,物欲横流,现代人的自私已经达到非常高的程度。社会观念、用人制度存在问题,官僚主义盛行,体制、美协自上至下具有绝对的垄断。在这样的情况下,山海书画院认为不会有中国画创作的真正繁荣。

艺术创作并非可以在任何环境下进行,它需要一个特定的环境,那就是心灵的自由。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艺术家的创作才会充满激情,他们的作品才会生动而有力。什么时代产生什么艺术,这是一点也不错的。画家,作品,时代,风气,说到底,其实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因此,君不见近二十年来的中国画,甚嚣尘上的现状,难道不值得我们对这种艺术现象去思考一些什么吗?我们知道,清朝历代皇帝大多爱好绘画艺术,倡导社会风气,令更多的人热心投入画家的行列。全清有史可稽的画家,多至近六千人,可谓繁盛。顺治(1644 - 1661)、康熙(1662 - 1722)时只有画家供奉内廷,绘画事宜由内务府管理。雍正(1723 - 1735)时,内务府下设有画作,至乾隆(1736 - 1795)时,内务府中设有如意馆、画院处等机构,广置绘画、画样设计、雕刻等多方面的人才,成为综合性的宫廷艺术创作场所。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