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最早的文字,是1.1万年以前的上山文化有虞氏就在使用的成熟文字。
浙江上山文化的有虞氏,在8500年前来到今天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流域,给这里带来了水稻和文字。
此后数千年里,不断有来自浙江的有虞氏人来到这里,与居住在这里的巴基斯坦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下面这个三千多年前的有虞氏独有的瓮棺,在巴基斯坦境内发现,见证了中巴两国人民的友谊地久天长。

巴基斯坦扎里夫科鲁纳出土 ,巴基斯坦考古与博物馆司藏。
印度河流域后来的哈拉帕遗址和摩亨佐达罗遗址,都发现了大量印章,和四川三星堆一带发现的印章文字一模一样,都是有虞氏的文字。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字。
“尞”。
上山文化有虞氏在一万年以前写的“尞”字,是一个十六芒星的样子。
如下图所示。

八千年前的跨湖桥文化,还是把“尞”字写成这个十六芒星的样子。

7800年前的高庙文化,还是把“尞”字写成十六芒星的样子,但是同时还出现了八芒星的写法。

高庙文化十六芒星

高庙文化八芒星
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尞”字刻在甲骨上还是会出现一个八角星的样子。

甲骨文八芒星“尞”字
看完了中国的,来看看印度河流域彩陶上的八芒星“尞”字。这个彩陶完完全全是有虞氏风格,可能是在浙江制造后海运过来的,也可能是有虞氏人在当地制作。

梅赫尔格尔彩陶上的有虞氏“尞”字
除了八芒星和十六芒星的写法,“尞”字还有一种写法是六芒星的,但是因为容易与“木”字混淆,所以商代的甲骨文里往往会在六芒星的“尞”字旁边加上几个点。如下图所示。

甲骨文里的六芒星“尞”字
《甲骨文字典》里面也说六芒星的“尞”字本身是不加点的,容易与“木”字混淆。

这个不加点的六芒星“尞”字写法,如下图所示,见于甲骨合集第22074片。

抱雪斋在印度河流域的印章里找到了这个六芒星的“尞”字,如下图所示:

印度河流域印章上的六芒星“尞”字
这样的“尞”字是表示对光明之神太一天帝的崇拜,所以被有虞氏人当成护身符。
在巴基斯坦的梅赫尔格尔遗址,发现了几件车轮形的铜制护身符,它们的大小不到两厘米、满身铜绿,由6000年前的土作坊出品。

梅赫尔格尔的“尞”字形六芒星护身符
考古学家用先进的“光致成像技术”读取护身符的光谱数据和内部结构,竟然发现这些“尞”字形的护身符,不是简单用捶打变形的“冷锻法”制作而成,而是把纯铜加热熔化、倒进模子里浇铸出来的。
这是六千年前的失蜡法!
是中国有虞氏独创的首创的失蜡法!
在同样是有虞氏居住的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发现了一块铜片和用失蜡法制造的黄铜管,经相关物品碳14检测显示,这两件文物距今6700年(BC4675±135年)。

中国有虞氏制造的失蜡法铜管
这确凿无疑的证据表明,中国是地球上最早冶炼铜的地方,中国有虞氏是地球上最早使用失蜡法铸造铜器的,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流域次之,同样在6000年前就掌握了有虞氏发明的失蜡法技术。
六芒星符号后来一直在印度河流域传播,直到今天,印度教徒还认为六芒星的两个三角形(shatkona)代表湿婆(神圣的男性)和夏克蒂(神圣的女性),是阴阳结合的象征。

六芒星“尞”字符号还传播到犹太教、基督教等宗教中,成为神圣的标志。




这个六芒星当然很神圣。
它在一万年以前就是中国有虞氏祭祀皇天上帝的符号。
这个帝,就是黄帝,也是太一天帝。
太一出两仪,两仪生阴阳。阴阳结合,就是六芒星的“尞”字。
哈哈哈。
抱雪斋站在高高的封土堆上,朝着西方大喊一声:
who's your daddy?
数盲们,不服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