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了31年书,带出26本荣誉证书,临退休了却被当成临时工扫地出门。"2025年4月13日,山东泰安51岁女教师张莉在社交平台写下这句话,揭开了一段延续三十年的职场辛酸史。这个本该享受桃李满天下喜悦的老教师,却在知天命之年遭遇职业生涯最大危机。
2024年3月1日,正在备课的张莉接到学院人事处电话。这个看似普通的周五下午,成为她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您的劳动合同到期不再续签,请尽快来签解约协议。"电话里的通知让她如坠冰窟——此时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仅剩两个月。
翻开泛黄的档案袋,张莉的职业生涯始于1993年。当年20岁的她以合同工身份进入泰安某技校(现泰安技师学院前身),在讲台上一站就是31年。从青丝到白发,她带过的班级获得过市级优秀班集体,个人更是收获26本"优秀班主任"荣誉证书。
"这些年我的工资始终在2000元左右徘徊,还不到在编教师的三分之一。"张莉向记者展示的工资条显示,2002年月薪仅500元,到2023年也不过2236元。最让她心寒的是,校方长期未按规定缴纳社保,直到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后才开始签订正式合同。
随着事件发酵,校方与当事人各执一词的"罗生门"引发热议。学院人事处负责人称,早在2023年2月就通知合同到期,6月已同意办理退休手续。但张莉坚称,自己2024年3月1日才接到解约通知,且校方当月就停发工资、停缴社保。
这种时间线上的矛盾让事件更加扑朔迷离。劳动法专家指出,若校方确在2023年6月同意办理退休,按《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劳动合同自动终止。但张莉的情况特殊在于,她在达到退休年龄前已被单方面解约。
更令人费解的是,校方声称"同意办理退休"却未实际落实。截至4月中旬,张莉的社保账户仍处于断缴状态。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做法,让旁观者不禁质疑:一所公立院校为何对工作31年的老教师如此绝情?
事件中最揪心的,莫过于张莉的养老保障问题。由于长期低水平缴纳社保,即便顺利退休,她的养老金也将大幅低于在编教师。这种"年轻时拿低薪,老来领低保"的恶性循环,成为悬在千万编外人员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当我们为这位老教师鸣不平时,更应该思考: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的今天,如何保障劳动者的"体面退休"?张莉事件不应成为孤例,而应成为推动制度改革的契机。毕竟,没有人应该在工作三十年后,还要为基本生存尊严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