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拾遗•声》第八辑:最后的舞台形象——魏云亲自策划并创腔主演的现代戏《黄花乡》录音

鸿HUNG 2018-10-22 15:15:50

一位对舞台充满留恋、对观众充满深情的艺术家,总把这份深情和热爱,坚持到最后的关头,魏云亦然。2007年12月5日上午,71岁的、”银环“、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魏云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她给人们留下太多美好的念想和无尽的哀思。这位过早离开人世的艺术家,临终前还在念念不忘着她的一部作品——《黄花乡》。

门槛之外,

最后的嘱托

♫. ♪~♬..♩

这是魏云生前的舞台搭档、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韩玉生一直难以忘记的一个场景:2007年冬天的一个傍晚,室外寒冷异常。刚从美国探亲回来的他正在家中休息,门外突然响起了轻轻的敲门声。他打开门,映入眼帘的,是许久未见的老同事魏云,面前的魏云因癌症的折磨,已形销骨立、面容枯槁。韩玉生急忙邀请她进屋,神色憔悴的魏云却固执地一再摇头,递上了一张发表在《河南戏剧》期刊上的《黄花乡》剧照,以及电台录制的唱腔剪辑……

♫. ♪~♬..♩

直到不久魏云离世后,韩玉生不无遗憾地明白,她之所以坚持不肯进屋,是因为深知自己癌症后期,唯恐不能长久。坚持不肯进入别人家中,是不想令人的房屋沾染上不好的忌讳。即使外面天寒地冻,即使跋涉而来的病躯已精疲力尽。

只有临别所系的《黄花乡》,成了她临行前最深的牵挂。

♫. ♪~♬..♩

紧跟时代,

不躺在《朝阳沟》的金字招牌上

♫. ♪~♬..♩

1963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戏曲电影《朝阳沟》在全国放映,引起了举国上下的一阵热潮。随着《朝阳沟》被千家万户所熟悉喜爱的,还有豫剧的朗朗上口和剧中演技精湛的演员们,尤其女主角”银环“的扮演者——魏云,更是让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喜爱和称赞。

《朝阳沟》火了,豫剧火了,三团火了,魏云也火了。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满足于”银环“这个角色的魏云还在努力尝试着新的角色。

♫. ♪~♬..♩

1977年,经历浩劫的《朝阳沟》恢复上演,刚刚40岁出头的魏云一身干劲,一心想趁着大好年华再拿出一部优秀的作品来。那个时候,她常常对人说:”总不能永远扛着《朝阳沟》这块金字招牌,时代迫使我们出新戏,否则,我们就会落后“。不久,部队作者焦景洲和三团编剧王英风,写出了反映军属赵静兰与残废军人李宝贵带领乡亲们修建水电站、脱贫致富的现代戏《黄花乡》。魏云见到此本非常高兴,直接参与策划、编排,和三团同事们一起把它搬上了舞台,并亲自创腔、出演了女一号。

这段慢板转二八板的”银贵他将此话不知深浅“同样出自魏云本人的创腔设计,所谓“动听不难,动人不易;能唱不难,会唱不易”,这段悠扬深情,规范有致的唱腔,沿袭了魏云一贯的风格特色:清晰悦耳,细腻婉转,咬字吐字既清晰又韵味浓郁,三腔运用自然协调,浑然一体。平平常常的一段唱词,听来却有绕梁不绝之感。

朴实安静的女子,

清洁的戏曲情结

 ♫. ♪~♬..♩

在河南豫剧院三团众多老同事的记忆里,生活中的魏云,不善言辞,朴素安静,一头乌黑的头发打理得干干净净,年轻时,常常戴着一顶草帽,见了人,微微一笑,立刻腼腆地低下头……她的身上,找不到一丝一毫“大腕儿”、“名角儿”的光环和骄气。她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戏曲的痴迷,对舞台的留恋了。

♫. ♪~♬..♩

任何一个对艺术孜孜不倦的已经创造出舞台高峰的艺术家,都不愿意躺在已有的成绩上睡大觉,魏云诚然如是,虽然《朝阳沟》、《志愿军的未婚妻》、《人欢马叫》、《小二黑结婚》等作品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魏云总是觉得,《朝阳沟》之后,她还缺少一部更为突破的作品,直到《黄花乡》的出现,让她倾尽了心力,尽可能地在艺术上进行突破和创造。

纯熟的唱腔,更加自如流畅,朴实的表演,更加生动感人。尽管《黄花乡》后来因剧本的问题逐渐被搁置。但魏云在这部作品中的努力创新,对新题材、新人物的执着追求,无不闪耀着动人的光辉。

 ♫. ♪~♬..♩

尤其是,这是她生前最后一部舞台作品、最后一个艺术形象了。

很多年之后,当魏云再次听到电台播放《黄花乡》的唱腔,介绍此剧时,激动得半晌无语、哽咽落泪。——她是遗憾的,遗憾没有完成《黄花乡》的最后加工完善,不能在艺术的终点,花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深情的艺术家,深情的女子,在人生的最后关头,还在殷殷叮嘱要在新书的扉页上,放上她在《黄花乡》的剧照……

平生所系,唯有舞台。平生所托,仍是那未完的心愿!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