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野钓篇(7):关于野钓浮漂灵敏度的六因三果四关键!

渔猎行者 2024-04-19 06:43:28

浮漂是钓鱼人的眼睛,是钓者与鱼之间的唯一信息沟通桥梁,能够读懂浮漂语言是抓口刺鱼的关键,一款适合鱼情的浮漂能够更精细、更快速和准确的反馈,野钓中的浮漂如何选择更合理、更高效呢?本文将通过乌拉多年的野钓经验分享对于浮漂的选择和使用。

常规浮漂的材质与漂型制约浮漂的灵敏度的六大因素:【漂体大小】:因为水体阻力和风阻,漂体越大灵敏度越低,漂体越小灵敏度越高;【漂身线型】:漂身越细长,灵敏度越高;漂身越粗短,灵敏度越低;【浮心重心】:重心越低浮心越高,重心浮心距离越大稳定性越好,站的稳;重心越高浮心越低,重浮心距离越小稳定性越差,容易倒头;

【漂尾材质】:漂尾越细灵敏度越高,漂尾越粗灵敏度越低,建议0.8~1mm粗径的漂尾是最折衷的选择。【漂体油漆】:这是极容易忽视的因素,浮漂的油漆材质和涂装工艺差别极大,表面的亲水层会极大影响浮漂灵敏度,所以新漂需要洗漂这个环节。【漂脚材质】:浮漂存在竹脚、碳脚、钢脚三大类材质,材质不同密度不同对于浮漂的重心和吃铅量有较大的影响,所以不同类型的漂脚对于不同造型的漂身。

常规浮漂根据使用场景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黑坑漂、野钓漂、夜光漂。黑坑漂与野钓漂最大的不同在于场景环境不一样,在杂鱼干扰极少的情况下,黑坑漂需要的是极限的反馈速度,对于轻口的极限信号放大,所以浮漂的设计思路追求极限的剩余浮力,所以大部分黑坑漂吃铅量都比较小。野钓漂的设计侧重在抗走水性能和长竿使用,所以野钓漂存在的大吃铅量、粗漂尾和枣核形漂身的特征,重在抓稳定真实鱼口过滤掉其他异常动作。夜光漂的使用目前仅限于夜间场景,但是夜光漂的先天性结构决定了,夜光漂的鱼口反馈速度、细微鱼口动作反馈、目数细微变化都不能追求极致,所以夜光漂无论如何吹嘘都不可能在整体性和受力反馈表现上好于日用浮漂。

常见的浮漂制作四种材质对比【纳米/碳素】:纳米就是高密度发泡复合材料,纳米浮漂不吸水不变目,与其他材质相比同等体积吃铅最大,漂身即使有轻微损坏也不影响使用,主要特点就是稳定且耐用,但是纳米浮漂的想要极准调漂并不容易。【巴尔杉木】:原产巴西南美的巴尔杉木具有质地柔软、浮力大、比重小、质轻多孔等特点,是世界上最轻的木材之一。巴尔沙木浮漂的主要表现储备浮力大、稳定性好、漂身形体可以做大、性价比高,但是存在长时间使用容易吃水变目、漆水易脱离的问题,但是在做钓超级大个体对象鱼时是首要选择。

【孔雀羽】:孔雀羽浮漂分为两种:带壳和去壳,带壳孔雀羽浮漂一般为几瓣拼接而成容易渗水,但是具备漂体弹性好、浮力大、硬度和稳定性良好,但没有去壳孔雀羽浮漂的灵敏,但是去壳孔雀羽的耐撞击性较差容易变形,孔雀羽更适合在黑坑静水中使用,而且使用完后需要阴干。【芦苇】:芦苇其实是南荻材质,芦苇浮漂具有自身的重量轻、比重合理、灵敏度高、信号准确,但是芦苇浮漂受天气、水温影响非常大,如果漆水做工不过关,使用中芦苇浮漂的涨目情况比较多见,而且芦苇浮漂受损后会影响浮漂的姿态。

浮漂的结果分析【漂身】:漂身的不同设计方向决定了浮漂水中站立稳定性、受力变化速度、储备浮力大小、浮漂降讯速率、抗走水性能,常见的有细长身纺锤形、短身梭型、枣核形、圆球形等,不同漂身形状针对不同水深、天气、水情、鱼情。【漂尾】:漂尾类型分为三类:软尾、硬尾、加粗尾,软尾主要用于钓小鱼和轻口鱼,主要用于过滤掉小杂鱼的拱食信号,或在冬季或鱼口较轻时能增强微弱信号的捕捉;硬尾漂信号传递灵,它适合用于钓大鱼或鱼口较好的情况。硬尾漂的变目清晰、抗走水好;加粗尾主要适用于长竿或滑漂的远抛投场景,加粗尾对于浮漂的受力反馈有损害。【漂脚】:漂脚主要对浮漂整体起支撑和调节浮漂性能的作用,主要有竹材、碳纤、玻纤或钢制成,通过不同的材质密度、长度和直径控制浮漂的重心位置,从而影响浮漂的翻身速度,不同做钓环境和钓法对于漂脚选择就会比较看重。

浮漂与钓法的使用关联

浮漂设计的基本原理:漂肚越小漂身越短,浮漂向下运动时受到的水体阻力也越小,漂身的表面积越大与水的接触面也就越大,受到的水体阻力也就越大;储备浮力越大吃铅量越大。

浮漂体型越大抗走水越强,需要启动变化的外力越大,所以钓大鱼使用大漂更合理,比如在大跑铅、钓浮、双铅钓法中更适用;浮漂的体型越小受外力变化越明显,细长身的小漂更适合弱口状态,比如冬钓鲫鱼时的钓轻离底、轻触底、双饵到底时信号能够被放大;浮漂的漂肚直径越大水体阻力越大,受向下或向上外力时顿口更明显,比如圆球形浮漂经常用在夏秋季做钓鲫鱼;

野钓浮漂的优势漂型

关于野钓的浮漂使用乌拉仅推荐三种漂型即可满足99%的做钓场景:

【钓浮场景】:长脚长尾+拉长纺锤形浮身,长度60cm以内,主要应用在全行程、半水定层、离底接口的鱼情状态,这类浮漂的抗走水性能出色、吃铅量合理、避杂鱼干扰能力强,而且部分具备日夜两用功能;【底钓场景】:短脚短尾+细长身,40cm长度以内,主要应用在底钓、轻触底的鱼情状态,这类浮漂翻身快、饵球到底快、微弱信号放大,但是在野外环境下抗走水能力差、抗杂鱼干扰能力弱;【综合场景】:长脚加粗长尾+大枣核漂身,长度90cm以内,具备钓浮的功能,也具备底钓超大个体鱼情的性能,这类浮漂不仅适用于底钓大物、远投滑漂、长竿甩大鞭,也能全飞铅搜索全水层鱼情打行程。

关于浮漂的认知浮漂的灵敏度到底是什么?

浮漂的灵敏度关键涉及两个方面:浮漂制作工艺水平、调钓的精细度。浮漂的工艺水平包括材料性能、材料密度、重心控制、同心度控制、漂体形态、表面漆水、漂体封装等因素,调钓中的精细度不仅仅包括铅坠的重量调整,也包括主线线径、主线子线的材质性能、水流温度影响等,浮漂灵敏度并不是一种严谨的说法,即使是同一只浮漂在不同做钓环境下的信号表现是完全不同的,任何浮漂都可以调整到浮力和重力的极限平衡点,越接近极限平衡点浮漂对于外力的反馈越及时,这就是钓友们所说的灵敏度高,其实任何一只浮漂只要长时间使用就会找到该浮漂的使用特性和表达语言,只有没调好的漂,没有调不灵敏的浮漂!

高价的浮漂是智商税?

目前市场上还有少量的单支价格超过180元的浮漂,主要是以孔雀羽材质为主也有少量芦苇材质高端浮漂,一只好的浮漂无论是用料、制作、壳体漆水、荧光漆等细节都会优于普通浮漂,永远不要认为价格高的浮漂都是智商税,孔雀羽浮漂的材料、工艺、设计和使用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尤其是在静水池塘或者黑坑中对比明显,但是乌拉认为并适用于野外环境。

手工浮漂与机制浮漂的差距大吗?

目前纳米和芦苇都有机制工艺漂,机制工艺能够明显提高生产效率和良品率,手工浮漂对于制作大师的个人水平要求比较高,目前更多的是在高端浮漂的生产上,从产品标准化的角度来说机制浮漂更好,未来新材料的出现匹配标准化的机械制造工艺,浮漂的种类、外形和价格应该都会更加友好,但是乌拉认为机制浮漂似乎缺少一点芦苇浮漂和孔雀羽浮漂的灵气!

纳米浮漂使用不如芦苇或孔雀羽?

纳米浮漂的材质决定了其良好的使用性能,尤其是在复杂的野外环境中,泥沙、漂浮物、磕碰、踩踏、断主线等各种情况下,纳米浮漂具有良好的还原性和价格优势,而且纳米材质的小密度具备的大浮力尤其适合野钓场景,尤其是夜光漂的电池仓让浮漂整体重心下移反而对纳米浮漂更有利,而且纳米漂的较大的储备浮力让浮漂调整不用那么精细,对于钓者反而更友好,乌拉认为野钓场景下纳米浮漂具有较大的综合优势。

作者:【渔猎行者乌拉】

丹江口湖库野钓达人纯野钓实战派,二十年鲫鲤鲢鳙翘鲴野战经验坚持在头条定期推送原创钓技钓法分享实战思考 独立观点 感谢关注

0 阅读:1

渔猎行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