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卓越的才华,在诗词与散曲创作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更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便是洪升。他生活在清朝初期,此时满汉文化相互交融,统治者对文化的管控虽有严苛一面,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洪升凭借其代表作《长生殿》,将传奇戏曲的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度,成为清代戏曲界的标志性人物。今天,我们来欣赏他笔下十首诗。

洪升出生于1645年,是浙江钱塘人。他生活的年代,清朝刚刚建立,社会正处于从动荡走向稳定的过渡阶段。在文化上,既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新思潮的萌芽。洪升的文学启蒙老师是陆繁弨,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洪升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
关于洪升,有两个有趣的故事。其一,他对《长生殿》的创作极为痴迷,常常废寝忘食。相传,他在创作过程中,有一次因过于专注,竟浑然不知家中失火,直到邻居大声呼喊才惊醒过来,而此时家中部分财物已被烧毁,可他手中仍紧紧握着写满词曲的稿纸。其二,《长生殿》问世后,曾引起巨大轰动。有一次,江南名士们举行盛大宴会,邀请洪升到场,并特意演出《长生殿》。演出过程中,全场观众沉浸其中,喝彩声不断,洪升也因此声名远扬。
据了解,洪升出生于官宦世家,良好的家庭环境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优越的成长条件。然而,他的仕途却颇为坎坷。虽渴望在官场施展抱负,但一生只做过国子监生这样的小官,始终未能得到重用。在官场中,他因性格耿直,不愿随波逐流,常遭人排挤。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起伏,多次科举失利,生活也一度陷入困境。但这些挫折并未磨灭他的创作热情,反而成为他文学创作的源泉,他将自己的人生感悟、对社会的观察融入到作品中,使其作品更具深度与内涵。

他为人正直、率真,不阿谀奉承,这种性格在复杂的官场中显得格格不入,却为他赢得了众多真挚的朋友。他与当时的许多文人墨客交往密切,如毛奇龄、朱彝尊等,他们时常在一起吟诗唱和,交流文学创作心得。在这些人中,对洪升影响最大的当属他的老师陆繁弨,陆繁弨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文学的深刻见解,为洪升的文学之路指明了方向。
据记载,洪升留存下来的诗作有千余首,其思想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也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他的诗歌艺术魅力在于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点滴。从分类上看,他的诗歌涵盖了咏史诗、抒情诗、赠别诗等多种类型,每一种都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咏史诗,他善于从历史的宏大叙事中选取典型片段,以小见大,展现朝代兴衰。在写作手法上,常运用对比与典故,将历史的辉煌与衰落、人物的功过是非并置。如《钓台》一诗,借严子陵垂钓不仕的典故,暗讽那些追名逐利之人,字里行间蕴含对历史变迁和人性本质的深刻洞察,思想内涵厚重,引导读者思考权力、名利与人生价值。

抒情诗则尽显细腻与真挚。艺术魅力在于能精准捕捉内心情绪,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勾勒出动人意境。写作特点是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相结合,以景衬情,情景交融。像《晓行》中,“村犬吠残月,柴扉照落星”,借清晨寂静的乡村景象,抒发羁旅途中的孤寂与思乡之情 ,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他漂泊在外的复杂心绪,情感共鸣强烈。
赠别诗在艺术上,情感质朴而深沉,不刻意堆砌华丽辞藻,却能让离别的不舍与牵挂跃然纸上。写作特点是注重细节描绘,通过描写分别时的场景、动作、神态,将情感具象化。比如“握手河桥柳,啼鹃不可闻”,简单的“握手”动作和“啼鹃”的凄厉之声,就将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渲染得淋漓尽致,饱含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与美好祝愿,尽显深厚的思想内涵。
总之,洪升在清朝的文坛中,洪升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笔下十首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