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说啊,这个春节档最让人想不到的赢家,竟然是《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
你可能觉得我在开玩笑,一部动画片而已,能有多大能耐?
但事实是,它不仅在国内掀起了观影热潮,甚至火到了香港,这背后的文化消费潜力,真不是盖的。
《哪吒2》:票房神话!
先说说这票房,《哪吒2》在香港上映首日,就拿下了单日票房冠军,报收77.4万美元,上座率高达80%!
这成绩,足以说明这部电影的魅力。
你想想,一部带着浓厚中国文化元素的动画片,能在香港这么受欢迎,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而且,这股热潮还在持续蔓延。
香港和澳门还举办了“跟着电影游中国”活动,围绕影片的拍摄地、取景地和故事发生地,展示中国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多样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批当地居民和外籍人士前来咨询。
这说明什么?
说明《哪吒2》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影院:爆满的秘密?
再把镜头转回内地,贵阳的一家影院,因为《哪吒2》火得一塌糊涂。
从2月17日开始,这家影院的票房连续多天成为全国影院票房第一。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家影院有一个可容纳714人同时观影的巨幕影厅,每天《哪吒2》的排片率都在55%以上,几乎场场满座。
更夸张的是,随着观影者激增,影院不得不紧急招聘员工,增加人手。
你可能会问,至于吗?
不就是一部电影吗?
但你要知道,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看电影已经成为一种“新年俗”。
而《哪吒2》的IMAX GT影厅,更是给观众带来了升级体验,不仅吸引了本地人,连湖南、四川这些周边省份的观众也慕名而来。
更厉害的是,影院还和周边商家联动,推出了观影住宿饮食一整套优惠,直接带动了周边酒店的入住率,提高了40%。
这说明什么?
说明一部好电影,不仅仅能带动票房,还能带动整个周边产业的发展。
旅游:跟着哪吒去哪儿?
《哪吒2》的火爆,还带火了旅游业。
电影中,一口四川方言的太乙真人和天津方言的陈塘关百姓,给角色增添了不少幽默感,也让观众感受到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
电影上映后,天津陈塘庄、四川宜宾的哪吒行宫、河南西峡县的哪吒庙,都迎来了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
天津文旅趁热打铁,推出了多条“哪吒”主题体验线路,客流量增加了近30%。
在四川宜宾的哪吒行宫、哪吒欢乐世界等景点,络绎不绝的游客沿石梯而上,在哪吒洞听讲解,在游乐园体验游乐项目。
河南西峡县也专门开展了以《哪吒,跟我回西峡老家》为主题的促消费活动,多个景区推出联合优惠活动,留住不断增长的客流。
这说明什么?
说明文化和旅游是密不可分的。
一部好电影,可以成为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体验当地的文化风情。
周边:藕粉都卖断货了?
《哪吒2》的火爆,还带动了周边产品的销售。
电影衍生品开发已经形成了超百亿元级的大市场,包括潮玩盲盒、收藏卡牌、毛绒产品、文具、绘本、服饰等等。
在潮玩领域,泡泡玛特1月30日发售的手办盲盒,平均每天超过2万人在线搜索,上线仅8天销售额迅速破千万,堪称“一盒难求”。
电商平台数据显示,2月以来,淘宝端相关搜索累计超过1000万人次,最高单日超80万人在线搜索哪吒周边商品。
截至2月22日,哪吒相关商品成交额超过2.4亿人民币。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连莲藕都跟着火了。
据洪湖莲藕事业发展中心统计,从农历正月初一至今,洪湖莲藕相关产品销售金额近4亿元,同比增长46%,用来“捏哪吒”的藕粉更是卖断货。
这说明什么?
说明文化消费的潜力是无限的。
一部好电影,可以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从电影院到旅游景点,从餐饮美食到周边产品,甚至连看似毫不相关的莲藕都能跟着沾光。
为了应对“爆单”热潮,一些企业还专门开辟了“哪吒专线”,加班加点生产。
在湖南湘潭综合保税区的一家手办生产企业,车间门口排满了来报到入职的新员工。
平均每天有约25万个手办从工厂发往全国各地。
业内人士预测,哪吒盲盒等文创衍生品销售额很可能不亚于《哪吒2》的票房总收入。
如今,中国的潮玩手办产业已经形成了一条从设计到生产、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总而言之,《哪吒2》的火爆,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的成功,更是中国文化消费市场潜力的一次集中释放。
它告诉我们,只要有好内容,就能引发消费热潮,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而如何抓住这股势头,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所以,别再说动画片是小孩子的东西了。
《哪吒2》用实力证明,好的文化产品,不仅能娱乐大众,还能带动经济发展,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