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国防军领章图案为什么是罗马柱?

擦菠萝的海绵宝宝 2023-08-06 09:29:39

在网上一直把德国国防军领章图案形容为罗马柱,所以一直很好奇为什么要用罗马柱,有人说那是勃兰登堡门柱子,今天来探究下德国国防军领章图案的历史。

二战中德国国防军的领章分为士兵,士官,军官和将官四个部分,士兵和士官领章图案一样,但士官多了一条白色饰带,军官领章和士兵士官基本样式一致,但军官是精细刺绣版,士兵士官是机织简易版,将官则是矢车菊版。

士兵

士官

军官

士兵/士官和军官的领章图案是一样的,类似上下两个罗马柱图案

首先看下整套领章的部位名称:

底板叫Kragenpatte,名为衣领补丁

罗马柱形状的叫Doppellitze(litze意思辫形带,绳),英文叫double braid(braid有编织物,穗带意思),名为双编带。

白色的两条(正常是兵种色)的叫Litzenspiegel ,英文叫Braid mirrors,名为编带镜

两编带中间的叫Mittelstreife,英文叫Middle stripe,名为中间条纹

二战期间的领章最早追溯到17世纪的普鲁士军队,当时每个普鲁士团通过饰面的颜色来识别部队(即军服夹克的衬里,通过将衣服外翻并扣好扣子,显示在衣领、袖口和下摆处),并在扣眼周围缝制上各种花纹图案。

一战时期领章是以前风格化的产物,背衬补丁是曾经的饰面现代版,编带代表了扣眼周边图案,中间则为扣眼。

以下是一些十七十八世纪普鲁士士兵的军服样式

1842年,普鲁士军队推出一款军常服(Waffenrock)和尖顶盔(Pickelhaube),这套军常服被认为是第一款“现代”军服,并影响着后世出现的军服。

当时军常服上只有带有不同颜色的领子,并没任何其他图案,只有近卫部队(Garde)制服上带有双编带图案。

而且近卫部队军常服的袖口上纽扣也会绣上和领子一样的编带图案。

袖口上的图案应该很好的保留以前普鲁士军队识别的传统,可以看到编带中间扣上纽扣样式。

这是一张普鲁士步兵的照片,显示了不同番号步兵的军服,可以看到有扣子的地方,包括衣门襟和袖口,扣子周围都是带图案的,而衣领上没有,所以早期识别你是什么单位,主要看饰面颜色和扣眼图案的,后来军服进行改革了,衣门襟并不需要翻出来识别了,取消了衣门襟扣眼的图案,但保留了袖口的的图案,同时图案转移到了衣领上。

因为取消了饰面颜色识别,光靠衣领编带识别困难,所以有单位的衣领上变成双编带,和单编带的单位做区别、

在一战之前,还有一些德意志帝国部队保留了华丽衣领和袖口图案作为部队识别。

一战爆发后,德意志帝国军队使用了野战服,这些华丽图案很不实用,所以编带图案变成了简化,尺寸更小的领章。但并不是所有部队是有领章的,这些领章还是用在近卫部队,作用还是作为特殊部队的装饰。

一些近卫部队单位的领章样式,而且有不同的样式的。

第五近卫掷弹兵团领章

第四近卫掷弹兵团领章

直到1919年3月6日开始,近卫部队领章才被魏玛防卫军正式采用军官级的领章,这个时候才有了军衔的意义。

二战中,希特勒在国防军大德意志师的礼服上恢复了以前的近卫部队单位的领章样式,而大德意志师也称为希特勒心目中唯一的近卫师。

矢车菊领章

一战期间的矢车菊领章

直接缝在衣领上的矢车菊图案,仔细看,矢车菊领章中间有条缝,这个缝其实就扣眼

1900年起,普鲁士国王开始授予将军制服上矢车菊图案,矢车菊图案被称为“alt-Larisch”,是腓特烈大帝时代的第26步兵团制服上的装饰图案。这种矢车菊图案是蔓藤花纹(Arabesken)风格。

第26步兵团制服

普鲁士元帅弗里德里希·威廉·冯·格伦布科夫(1678-1739)制服上的矢车菊图案

但一战期间并不是每个将军都带有矢车菊领章的,很多时候将军的制服上是无领章图案,所以矢车菊领章在当时还是以装饰为主。

埃里希·冯·鲁登道夫

埃里希·冯·法尔肯海恩

莱姆斯·冯·沃尔施

补充一个小知识,一战德意志德国将官共有三款不用样式的领章,分别是普鲁士,萨克森和巴伐利亚

巴伐利亚领章

巴伐利亚将军卡尔·冯·雷克

萨克森领章

全文完

0 阅读:62
擦菠萝的海绵宝宝

擦菠萝的海绵宝宝

历史爱好者